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937-978),字重光,別號蓮蓬居士,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皇帝,世稱李后主。在位15年,政事不修,縱情聲色,宋滅南唐后,他被虜至汴京,軟禁為囚,后被太宗賜酒毒死。李煜的詞,以亡國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重要寫豪華奢侈的宮廷生活,部分詞里也流露出亡國前的哀愁。風格平庸,有似“宮詞”。后期詞抒寫了亡國后 的深哀巨愴和念念不忘的故國往事,他的詞都帶有明顯的帝王生活的烙印。后期的詞,在藝術上前進了一步。他的詞有強烈的抒情性,善于用比喻和白描的手法。語言洗煉,不用典,形象鮮明。提高了詞表現生活的能力,在題材與意境上也突破了晚唐五代詞以寫艷情為主的窠臼。后人把他及其父親李璟的作品,合刻為《南唐二主詞》。
①潺潺:多指流水聲 ,此指雨聲。
②闌珊:衰殘、將盡。
③羅衾:絲綢被子。
④不耐:經受不住。
⑤身是客:指身為囚俘,遠離故國。
⑥一晌:一會兒,片刻。
⑦憑欄:倚靠欄桿遠望。
⑧無限江山:指南唐的國土。
⑨流水落花:落花隨水而去。寫這兩種衰敗的景色,意謂帝王的生活一去不返。
⑩天上人間:指天上和人間相隔甚遠,永無相見之日。
據蔡絛《西清詩話》說,本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寫:“南唐李后主歸朝后,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云:'簾外雨潺潺……’含思凄婉,未幾下世。”從中可見,這是一首悲愴凄婉的哀歌。
《人間詞話》評李煜詞云:“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南唐的亡國使他丟掉了皇帝的寶座,也使他在詞創作上獲得了一些新的成就。李煜在其后期詞作中所念念不忘的“故國”、“江山”實際只是一個“雕欄玉砌”里的小皇帝的生活,這種生活是必然沒落的,他本身的局限和當時的處境,也不可能使他看到任何更好的前途。這些詞在過去歷史時期曾經感動過不少失去了自己美好生活的人們,卻依然缺乏一種使人看到自己的前途而為之奮斗的力量,這是我國文學史上許多以感傷為其基調的詩人的共同特征,他們跟那些格調悲壯的詩人可以明顯區別開來。
這首詞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在于作者以白描手法訴說內心的極度痛苦。上片用倒敘的手法,先寫五更,夢醒后聽到潺潺的雨聲,又感到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這寂寞難耐的殘春使他倍增凄苦之感,這就自然引起對夢境的追憶。夢中之鏡和眼前之景,往日的歡樂與今日的屈辱形成強烈對比,反襯出現實生活的悲戚。下片直言“獨自莫憑欄”,因為難捱那份不見江山的感傷。結尾兩句以自然界花落、水流、春歸比喻自身面臨的厄運,表達了詩人的悲哀絕望之情,令人不忍卒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