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釋 疑
①一片:形容城郭小而孤單。
②孤城:指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縣。
③萬仞山:形容山勢之高,古代八尺為一仞。
④羌笛:是西北羌人習慣用的樂器。
⑤何須:不須,不必。
⑥楊柳:指《折楊柳》,古曲名,又叫《楊柳曲》。其聲哀怨。怨楊柳,即哀怨的《折楊柳》。
⑦不度:不能度過。
譯 文
遠望黃河如在青天白云之上,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不必用羌笛吹出哀怨感人的《折楊柳》曲了,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海 海 賞 析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的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的則為“黃河遠上白云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涼州詞》是漢樂府舊題,《樂府詩集》編入《橫吹曲辭》,題作《出塞》。王之渙這首《涼州詞》是當時流傳的名作。描寫了祖國壯麗的山河,影射了朝廷不關心邊塞的事實,也含蓄地表示了對士兵的同情。
王之渙(688-742),字季,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自幼好學。開元初做過冀州衡水縣主簿,被人誣陷,辭官。十五年中漫游黃河南北,后補文安縣尉,最后死在文安。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有名的詩人之一,比李白大十三歲。墓志中記載他:“歌《從軍》,吟《出塞》,繳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可見曾經名動一時,但遺憾的是存詩只有六首。
8.23
喜歡就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