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搜狐宣布旗下控股的搜索公司搜狗計劃在美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目前,搜狗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一份登記草案,但IPO的發行數量和募資金額還沒有確定。
對此,搜狐方面表示,在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搜狗IPO可能會盡快展開。隨后,搜狗CEO王小川發布全員內部信表示,搜狗將根據市場條件推動在美上市的進程。
諸君請看,
雷鋒網報道。。
36氪報道。。
今日頭條報道。。
騰訊怎么會錯過。。
一個人的毅力支撐起一個公司的野心故事繼續講述,一時之間,王小川“風頭”無倆,可是這個“風頭”,難斷好壞。正如他掙扎了大半生的互聯網江湖。
時光回溯到上世紀90年代,那時他與計算機的“糾葛”人生剛剛顯山露水。
王小川,1978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90年,王小川以成都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四川省最好的中學之一成都七中的數學實驗班;
1993年,因獲得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被保送入成都七中高中;
1996年王小川因獲得國際奧林匹克信息學競賽金牌被點招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2000年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2000年,王小川被保送至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高性能所讀研究生,2003年獲得工學碩士學位;
2010年王小川從清華經管學院EMBA畢業,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此前學業經歷可謂順風順水,期間有一點小風波——據說進入清華大學后曾因癡迷游戲成績一度下滑到全班28名——不過無妨。他的學術背景無疑是他個人經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科班出身,多次相關學科競賽拿獎,一路風光都有計算機的陪伴,而在職場中,他個人甚至宣稱,當搜狗上市才找女朋友,將他自己和搜狗的戰略與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導致很多人看到搜狗上市,馬上會想去調侃一句“恭喜王小川可以找女朋友了~”
今晚,或許只是他茫茫不眠夜中的一個,卻是并不平凡的一個。
回顧搜狗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這是一只發展道路獨辟蹊徑的狗,名稱取自電影《大腕》的臺詞“他們搜狐,我們搜狗,各搜各的!”,獲得騰訊和搜狐的投資入股,卻一直將百度不僅視為競爭對手更視為“打到對象”,強調獨立發展。幾年前王小川對公司布局的的解釋還是,“如果說輸入法是'前鋒’,瀏覽器就是'前衛’,搜索引擎則是'后衛’。”他認為,擁有三者,就相當于在互聯網世界中擁有了一支“夢之隊”,而這也正是搜狗一步步的戰略落子。從搜狗輸入法、瀏覽器、網站導航到搜索引擎,搜狗借此捕捉用戶在互聯網上的行蹤,環環相扣。可見當時搜狗的商業版圖已漸見清晰。
日下,搜索引擎的進化基因正在革新,AI的融合帶來的不僅是資本的注入,更是一眾新老玩家的回歸競秀。風頭所向,搜索引擎的戰場態勢和2011年騰訊,奇虎360等剛剛入局有所不同。百度提出新的“ALL IN AI”的口號,其整個戰略有著近乎激進的執著,而相比之下,搜狗的革新似乎更穩重。和騰訊的核心業務緊密結合后,搜狗利用不容小覷的用戶流發力移動端市場,也已經自成體系。
目前看來,走在主打人工智能的大旗下面的搜狗成果不差:2016年,搜狗以“自然交互+知識計算”作為長期核心戰略,加大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投入。2016年4月,搜狗向清華大學捐贈1.8億元,成立了中國首個校企合作人工智能領域研究院——天工智能計算研究院,進行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的研發,并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翻譯、自然語言理解、智能問答等方面相繼取得突破與產品落地。而在語音識別方面,搜狗手機輸入法目前的語音輸入日頻次已突破2億次;在圖像識別方面,搜狗輸入法的拍照輸入功能,可自動辨識并轉換圖片中的文字,實現更快速的輸入。基于更智能更便捷的產品體驗,搜狗手機輸入法用戶較2015年增長50%以上。
2017年,搜狗的AI標簽愈發鮮明,有以下兩大因素:
第一,搜狗兩大核心產品搜索、輸入法就擁有一定的技術基底與大數據,天然屬于人工智能型業務。
第二,搜索引擎公司本身就具備典型的AI的應用場景。
王小川也強調,搜狗的使命是讓表達和獲取信息更簡單,公司以語言為核心,將在自然交互和知識計算上進行重點布局,讓語音走向對話,搜索走向問答。除了做問答,搜狗智能副駕還會在對話里做到一個新的高度,去解決垂直場景中的問題。因此搜狗不做通用的引擎,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來做產品。硅谷巨頭和BAT們都在布局通用型AI平臺,無人車團隊研發轟轟烈烈,搜狗則是從“智能副駕”這個單點突破。
在技術層面,搜狗已經具備相應的研發條件:搜狗手機輸入法的語音輸入日頻次已經突破2.4億次,帶來了巨大的語料數據,這給語音技術進化提供了基礎,通用識別字正確率達到97%。搜狗再基于海量車載真實環境數據、地圖POI數據、用戶個性化數據,通過深度學習和增強語音技術大幅提高車載環境下的識別率。搜狗智能副駕的智能表達可以期待。
搜狗雖然目標緊鎖百度,但制定了自己的垂直市場的競爭策略,這無疑是很好的運籌。此次IPO,搜狗或可趁資本紛紛入局人工智能時在搜索引擎大干一場。
等風來。
附:在搜狗宣布上市后公開的王小川對其公司的內部信:
各位搜狗同仁,
搜狐剛剛公布了二季度財務報告,不僅再次展示了搜狗超越行業水平的業務和財務快速增長,同時宣布搜狗將根據市場條件,推動在美國的上市進程。
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我們的移動端搜索流量增長50%以上,推動搜狗搜索整體流量比一年前增長24%。由此,這個季度搜狗實現總收入人民幣1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其中移動搜索收入對整體搜索收入的貢獻由去年同期的49%提升至76%,我們成功完成了向移動的轉型。搜狗的搜索流量增速和收入增速已經連續26個季度明顯高于競爭對手,這表明搜狗已經建立了差異化競爭力,進入了高速增長的快車道。
搜索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賽道,搜狗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回眼望去,已經有不少搜索公司退出了賽場。搜狗是僅存的能在PC和無線領域同時攻城略地的挑戰者。已經沒有人會懷疑搜狗的生存問題了,唯一的懸念是搜狗是否能在搜索領域實現顛覆,是否能在人工智能領域引領重大的創新。我曾說過,行業的質疑將會變成我們的功勛章,我們已經階段性兌現了這個承諾。自2003年搜狗成立以來,我們將很多個不可能變為可能:我們在媒體的基因下孕育了搜索;我們重新定義了中文輸入法,贏得了超過5億用戶;我們發明的“輸入法-瀏覽器-搜索”三級火箭模式,是搜索行業追趕破局的唯一成功模式;2010年搜狗獨立運營后,搜索份額與收入就開始爆發增長,這樣的高速增長持續至今;2013年我們合并了騰訊搜搜。搜狗是中國互聯網里一個不斷創造驚喜的變量。
在搜索之外,我們兩年前便開始了面向未來的布局。依賴于搜狗的積極布局,再加上競爭對手的戰略迷失,我們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IOT領域,都追趕到同一起跑線,甚至贏得先機。在這些領域,我們會繼續加大投入、強化組織建設,在往下的一兩年間,轉化成競爭壁壘和顛覆性的產品。
毫無疑問,未來的顛覆性技術力量是人工智能;少有人知道,人工智能桂冠上的明珠是對語言的處理,這是人工智能里最難突破,也最有價值的部分。語言不僅是人機交流的核心,也是承載知識和思考的關鍵所在。搜狗是為語言理解而生的,除了搜索引擎對語言理解有無盡的追求,搜狗更有市場份額絕對領先的輸入法產品,也專注在自然語言的計算與處理。正因為有輸入法和搜索,我們天然具備了啃這塊骨頭的能力。我們將基于對自然語言的交互和計算,將搜索升級到問答系統,將輸入法升級到對話系統,并通過翻譯將中文世界與全世界連接。
這些新技術在現有產品中已經小試牛刀。以語言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通過問答、語音和翻譯等形態應用于搜索和輸入法等產品中。借助問答技術,搜狗搜索能夠針對問題返回更加直接和精準的答案,而非羅列網頁鏈接,很好地改善了移動端的搜索體驗。語音方面,搜狗手機輸入法的語音輸入日頻次已達2.6億次,比一年前增長80%以上,方便了輸入。翻譯方面,搜狗在5月份的WMT?(Workshop on Machine Translation)國際學術賽事中榮獲中譯英機器翻譯冠軍。憑借翻譯技術,在英文搜索中我們能夠對英文結果網頁進行全文的中文翻譯,在手機輸入法里我們支持用戶在聊天場景下語音和文字輸入的自動翻譯。
未來,我們將繼續以語言為核心,在“自然交互+知識計算”的技術路線圖上持續探索,改進人機交互界面,讓人表達更容易;以及研究知識的表達、提取、推理計算技術,研發未來交互問答式的下一代搜索引擎新形態,實現“無處不在的搜索”,成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者和引領者。
一起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王小川
2017/7/31
北科大創新創業工作室
在這里,你不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