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天文學家的統計,地球天區一共有7000多顆星星能被人類用肉眼直接看見,但由于地球在自轉,所以一般人看到的都只是半個天區內的3000多顆星星,其中既有太陽系內的火星木星等行星,也有太陽系外的眾多恒星,比如牛郎星和織女星,以及北斗七星,在毫無光污染的高緯度地區,甚至還能直接看見星團和臨近的星系。
其中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254萬光年,直徑20萬光年,內部擁有多達1萬億顆恒星,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其實是254萬年前的仙女座星系。
而剩下的7000多顆星星里,絕大部分都是和太陽一樣,能用核聚變的能量自主發光發熱的恒星,但有一個事實卻是很令人灰心的,那就是這7000多顆恒星,全部都位于銀河系之內,嚴格意義上都位于1500光年之內。
你現在看到的這個黃色圓圈,只是銀河系獵戶座旋臂上一個小小的部分,但它卻已經圈住了人類肉眼能看到的所有恒星,開普勒望遠鏡搜尋計劃的最大范圍,也僅僅是一個最遠距離為3000光年的扇面區域。
整個銀河系的最新直徑是18萬光年,中心厚度2.6萬光年,邊緣厚度3000光年,擁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恒星,太陽系和太陽系內的地球,只不過是銀河系中的一粒沙子而已,至于人類本身,也許只是細菌。
古人曾以為自己晚上看到的璀璨星空,就是宇宙的全部,但現在我們知道了,夜晚頭頂那片星空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
那么真實的宇宙有多大呢?
從地球出發,以每秒三十萬公里的光速飛行一年,我們才算離開了太陽系,而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要飛整整3萬年才行。
離開太陽系4.22年后,我們就到達了大名鼎鼎的半人馬座比鄰星,而它就是傳說中的半人馬座三星之一,也就是三體人的老家。
而真正意義上和銀河系平級的天體系統,比如仙女座星系和三角座星系,則需要我們以光速飛行254萬年才能抵達,但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

不,一切才剛剛開始
銀河系與上述的這幾個星系和星云,一起組成了直徑1000萬光年的本星系群,而若干個本星系群組成了直徑1.1億光年的本星系團,內部大約包含了3000多個類似銀河系的星系,每個星系都有上千億顆恒星。

本星系團之上,是室女座超星系團和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后者的大體輪廓好似一片宇宙中的鵝毛,由500個星系團組成。
和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樣,偌大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此刻也在朝著巨引源方向運動,但它也不是宇宙中最大的結構,宇宙最大的單體結構是“武仙-北冕座長城”,直徑達到了100億光年。

按照目前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可觀測宇宙的半徑是465億光年,內部大約有1000億到2000億個星系,但這些星系只占了整個宇宙質能總量的4.9%。

剩下的質能分布,全部都被暗物質和暗能量占了,它們組成了遍布宇宙的空洞結構,以及聚攏星系不分散并提供額外引力的暗物質。
總而言之
宇宙的大小是人類很難想象的,在大部分人的腦海中,一光年和100光年也沒什么本質區別,真正想讓全人類都認識到宇宙廣闊,也許只能等到未來的星際大航海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