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沙 莎
編輯:沙 莎
2021年的11月21日,我和先生一起來到了森林公園賞菊,今年的菊展并不大,但菊很艷。
菊花
四季輪替 春華秋實,一轉眼,秋天已經接近尾聲,與百花齊放的春天和生機勃發的夏天相比,秋天的花園景色遠沒有那么熱鬧。
在秋日里盛開的花卉中,最被世人稱頌的非菊花莫屬,文人墨客也不吝嗇筆墨,寫下了不少贊頌菊花的名篇。
唐朝詩人元稹有【菊花】之佳作。
菊 花
唐 ·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這首詩篇幅不長,語言樸素,很好理解,而讀起來卻趕到很有韻味,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似乎明白了元稹寫這首詩的過程:“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秋叢”指的就是一叢叢的秋菊,菊花不僅成叢而植,而且能將房屋環繞,可見元稹對菊花的喜愛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的文人中,屬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為首,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歸隱田園,以醒酒、賞菊、賦詩為樂。而元稹的住所也像陶淵明一樣,種滿了菊花,這樣在他閑來無事時,可以遍繞竹籬,觀賞菊花,【菊花】里的一個“遍”字用得太巧妙了,把自己不愿意放過的每一寸竹籬,不甘心錯過的每一朵菊花的心情表現得非常準確,而一個“日漸斜”又把元稹專心賞菊,忘記時間的狀態凸現得淋漓精致。
陶淵明曾有賞菊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因賞菊而忘記了空間,一抬頭,只見南山悠然。元稹卻是:“遍繞籬邊日漸斜。” 因賞菊而忘記了時間。轉眼已是夕陽西沉。二者異曲同工,相映成趣。
元稹在詩的后兩句,解釋了他喜愛菊花的理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深秋天寒,百花凋殘,惟有菊花不懼風霜,最晚綻放,為人間帶來一片生機,這種高潔的操守和堅強的品格,是詩人對它愛而不舍,推崇備至的原因所在。
中國人愛菊的習性由來已久,屈原在《離騷》中曾經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古人確實有食用菊花花瓣的習俗,但只停留在養生的層面,從屈原開始,餐秋菊之落英,被看做芬芳高潔的品格之象征,菊花也被賦予了人格象征意義,成為一代又一代詩人的精神寄托。
菊花在人們的眼中,已經脫離了普通的自然之花,而已成為了君子之花,隱逸之花和長壽之花。
菊花的蓬勃怒放,花團錦簇,枝繁葉茂,在颯颯的秋風中綻放出一片生機,在盛開的菊花叢中,望著競相開放的菊花,絲毫沒覺得肅殺的秋意。
看著這一朵朵盛放的菊花,有的含苞、有的怒放、有的將殘,每朵菊花姿態各異,及其生動,所有的花瓣都圍繞著花蕊,栩栩如生的各盡綻放。
西風昨夜太癲狂,
吹損東籬淺淡妝
那得似余溪楮上
一生偏耐九秋霜
這是明朝的徐渭形容菊花的真實寫照,特別是“一生偏耐九秋霜”,精致的描寫了菊花的風骨。
閑來觀菊,感慨頗深,菊已盛開,冬將臨近,春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