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象路是明孝陵神道的第一段,長615米,沿途依次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六種石獸。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兩立,夾道迎侍。這些石獸用整塊巨石采用圓雕技法刻成,線條流暢圓潤,氣魄宏大,風格粗獷,既標識著帝陵的崇高、圣潔、華美,也起著保衛、辟邪、禮儀的象征作用。
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點在于建筑與地形地勢的完美結合,6種石獸中以象為最大,重達80噸。
麒麟。
是古代人民想象出的一種瑞獸,融虎、獅、牛、龍形態于一體,它身披鱗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獸,雄的為麒,雌的叫麟,象征“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是只有在帝陵才能放置的用品。
石象。
大象是獸中巨物,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社稷的穩固。
它是沙漠與熱帶地區的象征。擺放它們表示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
獬豸。
這是一種神獸,獨角、獅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
非,它能用角抵有罪的人。
乾隆皇帝《謁明太祖陵》:金陵蒞止為巡方,展謁龍蟠奠桂漿。保護遺規崇勝國,紹承家法禮前王。
開基洵是過唐宋,繼葉無能鑒夏商。形勝不須矜壯?,惟天佑德慎周防。
方城老相片。令人遺憾的是,晚清太平天國的一場戰火燒毀了明樓屋頂,令這座明孝陵現存體量最大的建筑遺存徒剩四壁。后經國家文物部門批準,于2008年動工復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