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云南游記,探秘怒江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因怒江縱貫全境而得名。該州擁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高黎貢山世界生物圈和“三江并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三頂桂冠,被人們稱為云南最后的秘境,其神秘、野性、生態、魅力,令不少中外游客倍加憧憬和心馳神往。



去年春天,我和老伴參加了一個怒江游的小團,行程六天,集合出發地在大理古城。早上出發,走大保高速路,過永平轉357國道,到六庫再沿美麗公路北上,第一天目的地是老姆登村。

▽375國道保山隆陽段


▽怒江美麗公路


怒江美麗公路指從六庫到丙中洛的路段,全長約290公里,是在原219國道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行車由原來的一天縮短為5個多小時。這條路,與怒江和大峽谷相伴,無數風光在兩岸鋪開,被人們形容為“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行”。



怒江是一條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國際河流,從云南德宏出境緬甸,最后注入印度洋,全長3240公里,在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的夾峙下,形成了著名的怒江大峽谷,也成就了云南最窄的一個州。


怒江州山地多、平地少,房子大都依山而建。



過了州府六庫,再往北行約12公里,便到了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景點~登埂澡塘,這是一處怒江沿岸天然的溫泉群,又稱“峽谷十六湯”。


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六,居住在怒江的傈僳族從四面八方聚在這里,舉行一年一度的澡堂會。大多數人拖家帶口的一呆好幾天,他們認為,此期間在這里泡過溫泉,一年里都不會生病。


溫泉池里的水是流動的,各池的溫度也不一樣,俺老伴也體驗了一下,感覺很舒服!


老虎跳是稱桿鄉以北5公里處的一個小景點。這里峽谷陡峭,江面狹窄,水流湍急,傳說中有一只老虎借助江中的一塊巨石跳到了江對岸。



這一段流域雖沒有虎跳峽險峻壯觀,但在國際極限漂流界卻享有盛名,被譽為怒江第一險灘


老虎跳更具備神秘色彩的是飛來石,這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位于匹河鄉福貢民族中學院內。1983年3月19日凌晨,這顆巨石“從天而降”,不偏不倚的墜落在教師宿舍小院里,神奇的是,人和房屋絲毫無損,山上也沒有巨石滾動的痕跡,就好像從天上飛來一樣。



在途中,你會經常看到江面上有繩索橫貫兩岸,這就是被稱為“過江天橋”的溜索。從前,怒江人憑借它越過江河天險,如今,它己被一座座橋梁所取代,但還保留了一些用于旅游體驗。


晚飯前,我們趕到了福貢縣位于碧羅雪山腰際的怒族村落老姆登。站在村口的觀景臺上,怒江大峽谷的壯觀美景盡收眼底!


怒江大峽谷呈南北走向,它在云南段的長度達600多公里,山高谷深,灘多水急,植物豐富,原始古樸,被外界稱為“神秘的東方大峽谷”。

▽高黎貢山的皇冠峰


老姆登在怒江東岸,坐落在碧羅雪山海撥1800米處的緩坡地帶,對面是高黎貢山。“老姆登”為怒族語的音譯,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

▽老姆登村在2017年獲評“中國最美鄉鎮50強”


基督教堂是老姆登村的著名地標建筑,雖然在怒江州有人居的村落里都不乏教堂,但老姆登教堂和它所處的地理位置都是最美的!


老姆登教堂始建于1921年,重建70年代末,紅白相間,簡單樸素,莊重祥和。它位于全村的中心地帶,在村里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教堂外表看似不大,但里面卻不小,聽說能容納五百多人做禮拜,為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這里是周邊鄉村基督教信徒的精神家園,每個星期天,在此可以聆聽村民們的無伴奏唱詩。


▽怒族人物雕像是老姆登最靚麗的標識


在怒江,傈僳族占全州人口的半數以上,但比傈僳族在此扎根更久的是怒族,他們在怒江沿岸己經生活了幾千年,被認為是怒江大峽谷的世居民族。老姆登所在的匹河鄉是怒族最大的聚集地和文化中心,老姆登的村民十有八九為怒族。


老姆登的村民除了怒族,還有少量的傈僳族,他們長期生活在共同的環境下,生活習俗己經很相似了,比如,適合峽谷坡地的“千腳落地屋”,就是兩個民族共同的特色建筑,他們還共同用傈僳文本的《圣經》(怒族沒有文字)。


▽老姆登觀景臺旁的怒蘇哩150客棧


近年來,老姆登依托壯美的自然風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具有怒族特色的旅游村寨,目前全村己有20多家旅游客棧。怒蘇哩150客棧是老姆登的第一家,創辦于1999年,因主人名子郁伍林的諧音而得名150,是該村的一張名片。


第二天早上,我們乘車爬了4公里的山路,來到了比老姆登地勢更高的知子羅

知子羅曾做過怒江州府和碧江縣縣城,別看它山高路遠交通崎嶇,在1962年保山至怒江的公路未通車前,它可是怒江峽谷的物資運輸樞紐。

▽這是當年怒江通往外面世界的老路


當年來怒江只能從瀾滄江邊的營盤翻越碧羅雪山到知子羅,這條線路也被稱為茶馬古道。后來新修的公路繞開這里,加上茶馬古道的沒落,知子羅的交通優勢不再,1974年,州府遷到了六庫。后來又分析出此地有山體滑坡的可能,1986年,碧江縣制被撤,知子羅淪為了山村。

▽ 原縣城碧羅完小(左)


30多年過去了,幸運的是,災難并沒有發生,但知子羅的時光凝固在了那一年,這里依然留存著許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房屋建筑,被人們傷感地稱為“碧江廢城”“記憶之城”。

▽八角樓是知子羅最佳的觀景臺


村口的八角樓是知子羅的標志性建筑,它原是作為縣圖書館的,1986年房子如期蓋好了,縣卻己經不在了。八角樓現在是怒族博物館。


▽工人俱樂部


▽原部隊用房和縣運動場


眼前的知子羅,雖然顯得有些老舊殘破,可斑駁的痕跡里依然能夠看出這里昔日的熱鬧輝煌。

▽左邊是建設銀行、右邊是縣公安局。


▽原碧江縣黨校


▽原州委辦公樓


從前的繁榮縣城,如今卻成為了人們的“懷舊之城”。聽說有很多人回到這里來尋找童年,也會有人回來追憶青春,不過都只是短暫的停留。

▽ 原中共怒江特區工委駐地


▽縣新華書店


現在的知子羅棄而不廢,據說有三百多戶村民居住在此,村委會、小賣部、移動電信門市等一應俱全,隨著怒江旅游的日益興盛,靜寂了數十年的“小縣城”開始慢慢的熱鬧起來了。

▽小賣部是村里孩子們最愛光顧的地方


▽知子羅的基督教堂


告別了知子羅,我們乘車原路返回到峽谷江邊的美麗公路上,朝著丙中洛的方向繼續行進。


過了福貢縣城,再走35公里,著名的石月亮會現身于車窗外,這是高黎貢山頂上的一個大窟窿,形似圓月,被怒江的傈僳族奉為圖騰和神山。


▽抗戰期間石月亮曾是“舵峰航線”上的著名坐標


怒江第一嘯是將近貢山縣城15公里的一處景點。這一段的江面很窄,無論水漲水落,總是千層浪花,轟鳴聲老遠就不絕于耳,由此得名。

怒江第一嘯位于貢山縣普拉底鄉月谷



在距離丙中洛還有4公里的地方,平緩的怒江在這里轉了一個270°馬蹄狀的大彎,形成了怒江大峽谷最著名的標志性景觀~怒江第一灣

▽在觀景臺上俯瞰怒江第一灣


從第一灣觀景臺再往前走不遠,出了丙中洛隧道口,就到了挑花島和丙中洛的觀景臺。


桃花島形似怒江第一灣,因桃花甚多而得名。


▽桃花島又叫扎拉桶,有20多戶怒族村民。



丙中洛位于貢山縣北部,坐落在大峽谷一塊開闊的壩子上,這里田園風光明媚,神山上有皚皚白雪,山腳下有神秘的寺廟和傳教士留下的教堂,一切都自然天成,幽雅而寧靜,被人們形容是一個天人合一、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



丙中洛鎮轄4個村,總人口6千多,人雖不多,卻有怒族、傈僳族、藏族、獨龍族和諧共居,基督教、天主教和藏傳佛教都有其虔誠的信徒,來此你就會相信“人神共居”并非虛言。

▽丙中洛的鎮子就是一條南北長約500米的大街,主要建筑和服務設施林立兩側,一目了然。


第三天,在丙中洛周邊游覽,先去重丁村。

重丁村是一個怒族、傈僳族聚居的小村子。我們主要是去參觀一座有故事的重丁教堂,遺憾的是,教堂院門緊鎖,疫情期間,暫停開放。


1889年,法國傳教士任安守從康定來到丙中洛地區傳教,建了怒江海拔最高的白漢洛天主教堂,由于當地的宗教矛盾,1905年7月20日教堂被燒毀,成為當時震驚中外的“白漢洛教案”。

后來任安守用賠款重建了白漢洛教堂,1921年他又在重丁村買了一塊地,用時十年,于1935年建成重丁教堂。現在的教堂是1996年重建的,雖規模不如從前,但仍為貢山最壯觀的建筑。


離開重丁村,沿著219國道往北走不遠,便到了怒江邊上的一個著名景點~石門關,這里是怒江北與西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通道。


石門關的左右是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兩岸峭壁如雄奇壯觀的兩道石門,怒江水面在這里收窄,并在此拐一個小彎后,向著丙中洛流去。當地人稱它為“納依強”,意為神仙也難過的關口。


霧里村在石門關往北4公里的地方,被稱是怒江邊上最漂亮的村落之一。


▽進村有南北兩個入口,這是南入口的吊橋。


怒江是云南省唯一不收門票的州市,景點都是原生態,沒有大門和圍墻,也沒有擺渡車。我們導游是司機兼的,他把大家帶到景點,把游覽路線、注意事項等告訴后,就在車上等大家。至于玩的怎么樣,那就全憑你的功課和運氣了。

▽在橋頭遇到了“馬幫”


霧里村不通車,沉重物資全靠騾馬馱運。


▽霧里村南入口的沿江棧道


霧里村又稱翁里村,地處在茶馬古道上,木楞房的農舍稀疏有致的分布在田間坡地上。這里遠離塵囂,靜謐如斯,宛如世外桃源。由于靠山面水,晝夜溫差較大,清晨經常會出現霧鎖村落的自然現象,翁里由此演變成了霧里了。




霧里村是一個以怒族為主多民族聚居的村落,為秋那桶村下轄的村民小組,有50多戶人家。白天村民都出去干活了,家里大多沒人,我們四處轉轉看看,拍個照留個念。




2005年,田壯壯執導了一部講述茶馬古道的紀錄片《德拉姆》,霧里村為該片取景地之一。


▽村北口的小吊橋


▽這一段懸崖上的鑿壁小道,是當年馬幫前往西藏的茶馬古道,也是霧里村的北邊出口。


再回望一眼山腳下的霧里村


?秋那桶是云南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后一個村子,這里距離丙中洛鎮18公里,沿著219國道再向北走不遠,就進入西藏境內了。



秋那桶也是一個怒族村落,在怒族語言中,桶是和平、平安的意思。該村坐落在山谷中,民居沿著谷中的坡地分布,村子本身略顯平淡,唯一亮點是村口的木結構天主教堂。


▽木楞房和石片瓦是這一帶怒族民居的特色



▽這就是滇藏線上著名的丙察察公路


▽怒江流域的這一帶叫那恰洛峽谷,前面便是西藏地界,怒江往上就叫那曲河了。


第四天,去獨龍江峽谷游覽。從丙中洛沿著美麗公路返回貢山縣城,在芒孜村轉上貢獨公路。

貢獨公路是指從貢山縣城到獨龍江鄉的這段路,它是全國最后建成的一條鄉鎮級公路,全程不到百公里,正常行駛的話,大約4個小時。

▽獨龍江國家公園大門


▽貢獨公路旁的飛鼠瀑布


獨龍江鄉位于高黎貢山以西的獨龍江流域峽谷地帶,過去從鄉里到縣城是一條1964年開鑿的人馬驛道,穿行原始森林,翻越海拔3672米高黎貢山南磨王埡口,全程65公里,步行需要3天。冬季大雪封山,那就半年與外界隔絕了。

1999年,獨龍江簡易公路修通,結束獨龍江鄉不通公路的歷史,除去大雪封山,從鄉到縣城的路程由3天縮短為七八個小時。2014年,貢獨公路改建完成,高黎貢山隧道貫通,結束了半年因大雪封山的歷史,4小時便可到達縣城。

▽貢獨公路的迪莫帕觀景臺,憑欄遠眺高黎貢山。


▽秋干洛神樹樁觀景臺


這處觀景臺因有兩棵百年樹齡的云南鐵杉枯木而得名。對面的雪山海撥4200米,名為秋干洛,意為山神居住的地方,是獨龍族、怒族和傈僳族心目中的神山之一。這里地處高黎貢山脈腹地,屬于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由于受路況所限,大于7座的車輛,要在繡切游客服務中心換乘后,才能進入景區。我們加上司機六人七座,符合要求,向中緬邊境出發。

▽繡切觀景臺是觀賞獨龍江峽谷的最佳位置


獨龍江發源于西藏察隅縣伯舒拉嶺雪山,由北向南從獨龍江鄉穿過,之后流入緬甸。獨龍江兩岸是橫斷山脈的擔當力卡山和高黎貢山,兩山之間形成了獨龍江峽谷,峽谷內因為住著史書上被稱為“太古之民”的獨龍族而聞名,也因其偏僻閉塞和獨特的地形地貌而被稱為神秘的峽谷。

孔當獨龍江風情小鎮


巴坡村人馬驛道的老橋


獨龍江鄉是貢山縣下轄面積最大的鄉鎮,1999年以前,鄉政府設在巴坡村,通往貢山縣城的那條人馬驛道也是從該村為起點。獨龍江簡易公路開通后,鄉政府這才遷到了孔當村

▽普卡旺橋,山谷的里有一個幽靜的小度假村。


▽獨龍江和通往邊境的道路


從普卡旺橋到中緬邊界的這段路很差,坑洼不平的土路,使車輛顛簸的很厲害,速度如同騎車慢行,時不時的還聽到揪心的底盤刮蹭聲。

▽途中路邊的瀑布


從瀑布到中緬邊境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山間小道,界碑在江邊山坡上的叢林深處,車輛只能放在停車場,徒步前往,往返約一個小時。


▽中緬邊境41號界碑,為防疫情,建起了“邊境墻”。


馬庫村的文化廣場和游客服務中心


馬庫村在獨龍江鄉的最南端,是貢山縣境內最接近緬甸的一個行政村,因村尾壓在邊境線上,被當地群眾稱之為“國門村”。在疫情前,生活在邊境附近的緬甸村民經常到這里來趕集,獨龍江也是從這里流入緬甸。


馬庫村下轄四個自然村落,分布在邊境獨龍江流域的山谷里,村民以獨龍族為主。

▽全村家家戶戶都豎立著一面國旗


我們參觀的是欽蘭當自然村,漂亮的安居房依坡而建,每戶都實現了通電通話通水,村里還設有醫院、學校、圖書館和村民服務站,到處顯得干干凈凈的。這里己列入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行列,成為了邊疆民族旅游村。


▽可愛的馬庫村孩子


▽當晚入住的酒店


第五天,前往獨龍江峽谷最北端的龍元村,探秘古老獨龍族,尋訪紋面女。

獨龍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人口約7千人,主要分布在獨龍江鄉的峽谷流域。婦女紋面是以前獨龍族相當奇異的習俗,那時的女孩到了十二三歲則需要紋面,其原因說法很多,靠譜點的大慨是為了不被人搶去為奴吧,不過這種紋面習俗早己經消除了。如今全族的紋面女僅剩十幾人,大多在獨龍江上游一帶。

▽獨龍江的早上


▽獨龍江上的白來感恩大橋


這座拉索吊撟落成于2020年10月,建在白來村的附近,橋頭、橋塔和防護欄上裝飾著濃郁的獨龍族文化元素,整座大橋像似一道彩虹飛跨在碧玉般的獨龍江上,漂亮而又壯觀!


這座大橋的建成,聽說是解決了這一帶居住在深山里5個自然村165戶近600人“過江難”的問題,尤其是孩子們現在上學既快捷又安全了。


龍元村離著大撟很近,全村依山傍水,一座座造型美觀的安居房分布在沿江公路的兩側,式樣和標準都一樣,外觀還保有民族風挌。

近年來,當地政府把為獨龍族修建安居工程納入到整體幫扶項目,2014年全鄉40多個村寨的獨龍族村民告別了低矮破舊的木壘茅草屋,全部住進了新式穩固的安居房。


▽庭院桃花盛開,干凈平整的小路通往家家戶戶。



▽龍元村98歲紋面老人可利拿松


可利拿松是我們進村家訪的第一位紋面女,也是全村年紀最大的,她有8個兒子,現在和小兒子住在一起。聽家人說,老人現在的身體差一些了,以前她還經常一個人去后山的老房子里坐坐,看看曾經熟悉的環境,曬曬太陽,主要是和去世的丈夫說說心里話,寄托思念。

▽家中墻上掛著老人以前的照片


▽屋里還保留著傳統的布局和生活方式


江林清老人80多歲了,是我們在村里遇到的第二位紋面女。當時她剛與游客拍照完回到家門口,我向老人提出拍個合影的請求,她爽快答應了。老人身材矮瘦,腰直不起來了,但精神不錯,身體還算硬朗,聽說還經常干點輕活什么的。

▽江林清老人身裹著傳統的五彩獨龍毯


我們與紋面老人的交流是通過她們的家人。當地政府對她們非常關懷,為她們建立健康檔案,定期上門體檢,每年還發一千元生活補貼。老人們現在都很幸福,和家人在火塘邊嘮家常、在電視里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她們一天最愜意的時光。


▽龍元村旁的老吊橋



離開龍元村,我們從原路返回到怒江邊的美麗公路上,當晚我們住在福貢縣城。


▽傈僳族手抓飯,當地美食,味道不錯!


第六天,游程結束,告別怒江,進入大理,到云龍縣去探訪一處千年白族古村~諾鄧


 

以上圖片均為手機拍攝

部分文字資料來自網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獨龍江恢復開放了!整個自駕圈在等的云南秘境,提前為你探好路
自駕獨龍江Day7:翻越高黎貢山,走進原始森林感受獨龍江
怒江攻略|6天帶你穿越怒江大峽谷
丙察察 林芝桃花|德貢公路,探秘最美原始進藏公路!全年僅此1期
最后的丙察察,美的不能再美了!
怒江大峽谷,云南最后一片純美凈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保康县| 原平市| 涟水县| 石阡县| 武鸣县| 丰原市| 威远县| 义马市| 巩留县| 丽江市| 平安县| 太仆寺旗| 镇坪县| 开封县| 通渭县| 百色市| 子洲县| 唐河县| 三明市| 延边| 德昌县| 无极县| 邹城市| 黎平县| 榆林市| 盈江县| 邓州市| 杂多县| 碌曲县| 方城县| 淳化县| 沙湾县| 额敏县| 隆回县| 锡林郭勒盟| 福建省| 金阳县| 菏泽市| 东丽区|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