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楓林植物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
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歌曲《魯冰花》
今天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母親節。大家熟悉的母親花有康乃馨和萱草,然而還有一種花也同樣象征著母愛——魯冰花。提到魯冰花,也許你會想起那部催人淚下的同名電影,或是那首在1991年春晚被甄妮演唱后火遍全國的悠揚旋律。但真正見過魯冰花的人可能并不多,也許有人會認為那是一種如冰似雪的花兒呢。
魯冰花在植物學上被稱為羽扇豆,因其拉丁名為Lupinus,被音譯為富有詩意的“魯冰花”,在閩南語中又叫路邊花。魯冰花屬于豆科蝶形花亞科羽扇豆屬,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北美和地中海地區,于上世紀20年代由日本傳入我國臺灣,80年代才開始在大陸種植。目前在甘肅、新疆、陜西、江西、安徽等省份均有種植,國家植物園、北京玉淵潭、花卉大觀園也種有大片的魯冰花。
羽扇豆這一名稱不免讓人聯想到周瑜的羽扇綸巾,仔細觀察,確也名副其實。羽扇豆的葉子為掌狀復葉,披針型的葉片從葉軸的頂端散開,有序排布成一圈,如手掌一般,形似羽毛扇。如是把葉子一片片摘下交復疊拼在一起,儼然一把綠羽扇,羽扇豆也因此而得名。
魯冰花的花葶粗壯挺立,最高可達1.5米。單個花朵與紫藤花類似,像一只飛舞的蝴蝶。5枚花瓣中的上面2枚為旗瓣,往上翹起,像蝶的翅膀,剩下的3枚(包括1枚龍骨瓣和2枚翼瓣)則向下相互合圍,如蝶的身體。這上百個蝶狀小花一個緊挨著一個,排列得像一串串麥穗,花序長可達60厘米。魯冰花有紫、粉、黃、藍、白等多種顏色,又如同一座座五彩絢麗的寶塔。夕陽西沉時,如是遇到一片開在湖邊河谷的魯冰花海,迎著落日的霞光,定是一幅絕美的畫卷。
魯冰花生命力頑強,能在干旱貧瘠的荒野里迅速繁衍,其根系深廣,具有極好的固土保水作用。冰島曾引入魯冰花來改善貧瘠的土壤,短短幾年,魯冰花就把一片荒蕪之地染成了紫色的海洋,格外的美麗。然而魯冰花屬于入侵性植物,繁衍速度快,不斷驅逐本地植物,也侵蝕了冰島本就不多的寶貴耕地。不過冰島人民卻對魯冰花情有獨鐘,視作國寶。
“lupin”在古希臘語里是“苦澀”的意思。作為豆類植物,普通羽扇豆的豆子不能食用,因其含有大量的生物堿,非常苦澀,而且有毒。上世紀初,德國科學家培育出一種低生物堿、無毒的甜羽扇豆。這種羽扇豆的果實富含蛋白質,與大豆相差無幾,在有些國家已作為大豆的替代品使用,也是一種優良的精飼料。
與其他豆科植物一樣,羽扇豆根系會長出一種根瘤菌,這種根瘤菌能將氮氣轉變成含氮化合物,在滿足羽扇豆本身生長需要的同時,氮元素也會釋放到土壤中,被其他植物利用。此外,羽扇豆還能吸收土壤中的有害元素。據報道,俄羅斯切爾諾貝利發生核泄漏后,當地人們就曾種植羽扇豆來吸收放射性毒素。
在臺灣地區,魯冰花被種在茶園里,是茶樹的最佳伴侶。魯冰花除了為茶樹提供氮元素外,還能與雜草競爭,抑制雜草的生長;花開之際,香味被茶樹吸收后,讓茶葉更加的芬芳甘甜;花期結束后,茶農將其鏟入土壤,又成為天然的肥料
在電影《魯冰花》里,阿明在茶田里發現一株魯冰花,以為是雜草,想把它拔掉,卻被姐姐阻止。姐姐告訴阿明,魯冰花芬芳滿株,繽紛凋謝后,散落的花葉雖然混入泥土,卻在悄無生息地呵護和滋養著茶樹。
魯冰花這種生命的勇敢、頑強和堅韌,如甘露一般肥沃貧瘠土地的博大,用一生呵護茶園、又在枯萎后“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私奉獻,正如平凡如涓涓細流、清新自然而又強大濃烈的母愛。母親節前后,恰逢魯冰花盛開,因此在我國臺灣地區,魯冰花被視為母親花。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我們,許多人所體驗的母愛是在放學后那一頓家常的晚餐中,也在工作后母親寄來的大包小包的老家特產里。如同茶園里的魯冰花,默默的守候,源源的滋養,在內心灑下一片陽光,溫暖而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