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初,中央決定在6月召開全國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了掌握制定相關戰略和政策的第一手資料,毛澤東決定沿長江對武漢至南京段進行考察,沿途聽取相關負責人的匯報和建議。在確定這次考察的行程時,毛澤東明確指示:“走水路,坐軍艦去?!泵珴蓶|的這一決定,既視察了海軍,又重點考察了長江水利工作,擘畫出南水北調和三峽工程的藍圖。
1953年2月19日,毛澤東在羅瑞卿、楊尚昆等陪同下,來到武漢江漢關四號碼頭,登上了“長江”艦。隨后,“長江”艦在“洛陽”艦護航下,緩緩駛離碼頭,向著長江下游駛去。
在登艦去南京之前,毛澤東專門“點將”林一山隨行。林一山20世紀30年代就讀于北平師范大學地理系,后投筆從戎參加革命,曾擔任過中共遼南省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接管了南京國民政府水利部和揚子江水利委員會的工作,是黨內一位不可多得的精通水利工作的專家型領導干部。
2月19日中午,毛澤東看望“長江”艦官兵后,回到臥艙。他顧不上休息,派人把林一山找來。林帶上一本《申報》出版的地圖,匆匆來到軍艦二樓毛澤東的臥艙。
毛澤東親切地和林一山握手,當發現林一山右手上有疤痕,便關切地問他:“你的手是打仗受的傷吧?”林一山答:“是。跟日本人作戰受的傷。”1938年2月,在山東牟平雷神廟一次激戰中,林一山的右手腕部被日本侵略者的子彈擊中,幾乎被打斷。
毛澤東又問:“你打過幾次仗?”林一山答:“較大戰斗不超過十次。小規模的游擊戰可能有一二十次?!泵珴蓶|點頭說:“好!打一打仗有好處,可以減少主觀主義?!?/p>
林一山把地圖放在桌上。毛澤東指著地圖問:“你這是從哪兒弄來的?”林一山答:“是在東北打漢奸時弄到的?!泵珴蓶|說:“這本地圖不錯。早年我路過湘南時,也弄到了一本。以后打仗行軍還時常用它。長征中它給我幫了不少忙。”
這時,林一山把地圖展開。毛澤東拿起紅鉛筆,筆尖在地圖上徐徐移動,回頭對林一山說:“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從南方借點水給北方?這件事你想過沒有?研究過沒有?”林一山還沒有來得及回答,毛澤東手中的紅鉛筆已經移到了西北高原上的臘子口,接著又移向白龍江、西漢水,繼續問:“在嘉陵江的上游,白龍江和西漢水,向北引水行不行?”
林一山回答:“從這兩條江向北引水不行。”他詳細向毛澤東說明了理由。毛澤東手中的紅鉛筆掠過巴山蜀水,指著漢江問道:“引漢水行不行?”林一山答:“有可能。因為漢江和渭河、黃河平行,中間只有秦嶺、伏牛山之隔。它自西而東,越到下游,地勢越低,水量越大。這就有可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地點來興建引水工程,讓漢江通過黃河引向華北?!?/p>
毛澤東的目光從地圖上移開,凝望著窗外的滔滔江水,問林一山研究這個事沒有。林一山答沒有。毛澤東指示他立即組織勘察研究,一有成果就給他寫信。毛澤東手中的紅鉛筆順著地圖上漢江的藍色曲線,在漢中盆地、武當山區迅疾移動,在均縣畫了一個圈,問林一山:“這個地方行不行?這些地方怎么樣?”林一山答:“這些地方都有可能。關鍵是要在這些地區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地點?!泵珴蓶|畫圈的均縣,就是今天的丹江口。后來,在這里建成的丹江口水利樞紐,成為南水北調中線的水源地。
傍晚,軍艦到達湖北黃石江面,毛澤東提出要上岸去看看。負責保衛的同志說,去黃石連馬路都沒有,很不方便。毛澤東堅持說:“路不好,我騎毛驢去?!蓖砩?點左右,在中共黃石市委書記楊殿奎等陪同下,毛澤東到華中鋼鐵公司視察了煉鋼車間,并同煉鋼工人交談。兩個小時后,毛澤東一行返艦,繼續夜航。
20日凌晨,“長江”艦靠上了江西九江碼頭。上午,毛澤東在艦上聽取九江地委負責人的匯報后,又登岸視察九江市區,沿著濱江路一直走到甘棠湖,遠眺匡廬,稱贊九江“得天獨厚,很有前途”。
回到艦上,毛澤東又召見了林一山。站在甲板上,毛澤東望著滾滾長江說:“要馴服這條大江,一定要認真研究。長江的水文資料,你們研究得怎樣?”林一山匯報說:“我們已經組織了一支力量,整理編輯了長江歷年的水文資料,這些資料頁以萬計、重以噸計。但由于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打了多年的內戰,干支流各站水文記錄,時有殘缺,互有矛盾。因此,在整編過程中,我們不得不采取各種方法,辨別真偽,用水文整編的方法,做些延伸或插補。”
毛澤東又詢問了長江水災的成因,長江流域的氣象特點和暴雨區的分布情況。林一山一一作答,并著重匯報了位于湘贛南部的南嶺暴雨區,位于四川盆地周邊的四川暴雨區。林一山介紹說,前者是在4月至6月間首先降雨,贛江水系和湘、資、沅、澧水系開始漲水。隨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繼續向大陸腹地深入,7月至9月,暴雨出現于四川盆地。這兩個洪峰正好錯開。如果南水延后,川水早到,兩峰相遇,往往極易造成嚴重的洪水災害。這是長江流域普遍降雨的特點。還有一種是集中性的暴雨,因暴雨強度太大,會形成罕見的特大洪水,例如1860年、1870年和1935年。根據資料記載,1935年7月1日開始的一次暴雨,中心在湖北五峰,一次降雨量就達1500毫米,漢江、澧水、清江發生特大洪水,造成一夜之間漢江中下游淹死8萬人、澧水下游淹死3.5萬人的慘劇。川西因地形的關系,每年的降雨總量都可達到2000余毫米,所以就有了“川西天漏”的說法。
毛澤東感慨道:“這真了不得!”他轉過身問羅瑞卿:“羅長子,你有多高啊?”羅瑞卿答:“有一米八幾?!泵珴蓶|憂心忡忡地說:“這雨真能下啊!有的地方暴雨積起來,比你羅長子還高!”接著,他詢問了有關氣象水文和洪水成因等問題,問得十分細致、深入。
2月20日晚9點左右,正月里的安慶,岸邊一只只孔明燈冉冉升空,好像閃爍的星星。毛澤東登岸同安慶地委書記傅大章談話,調研長江防洪、南水北調、北煤南運問題。
2月21日上午,毛澤東回到“長江”艦上,聽取林一山的第三次匯報。這次,毛澤東把話題轉入了長江防洪和水資源開發利用這個更大的題目上來。
林一山展開了《長江流域水利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草圖》,匯報了長江防洪的初步設想:我們計劃,在長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上,逐步興建一系列梯級水庫,攔洪蓄水,綜合利用,從根本上解除洪水的威脅,同時開發水電,改善航道,發展灌溉,最大限度進行綜合利用。
毛澤東凝視著規劃草圖,目光從青藏高原的長江源、昆侖、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長江口掃過,這一片區域縱橫萬里。他低頭沉思片刻后,將目光移向群峰競立的三峽,左手叉腰,右手在圖上畫了一個圈,問:“修這許多水庫,都加起來,你看能不能抵上一個三峽水庫呢?”
林一山肯定地回答:“這些水庫都加起來,也抵不上一個三峽水庫?!?/p>
毛澤東指著三峽口說:“費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庫還達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那為什么不在這個總口子上卡起來,畢其功于一役?就先修那個三峽水庫,怎么樣?”
林一山興奮地說:“我們很希望能修三峽大壩,可現在還不敢這樣想。”
毛澤東笑了:“都加起來,還抵不上一個三峽水庫,你不是也這樣說了嘛!”
林一山向毛澤東匯報了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著名的大壩專家薩凡奇博士提出過的一項開發三峽的計劃。毛澤東關切地詢問了三峽工程的造價,林一山回答說約需13億美金。毛澤東向羅瑞卿問了人民幣與美元的比價,自己算了一下,又問工程要多少年完成。林一山一一回答。
毛澤東凝望著軍艦前進的方向,說:“孫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國方略》中就提到建三峽工程一事。我的老對手蔣介石請美國人幫助建三峽,只是他沒有真心想建三峽,他的全部心思花在怎么吃掉我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上面了。所以,他是注定搞不成的?!?/p>
毛澤東雖然認為三峽工程對根除長江水患具有不可替代的主體作用,但當時只是提出三峽工程的構想,還沒有立即實施的意圖。他讓林一山回去后好好研究三峽工程,并且特別囑咐他對外不要講,如果有了成果要首先向他報告。
這樣,世界級的偉大工程——南水北調、三峽工程的設想,在“長江”艦上初步形成了。
來源:《湘潮》2020年04期,作者梅興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