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物
封建時代,民間篤信風水,皇城北京,風水更為盛行。老北京城的五大鎮城之物,早在明清時期就已設立。當時以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論,在北京城的東南西北中各設立了一個鎮城之物。以避邪除害,確保京城萬壽無疆,皇權千秋永固。
今天咱們就看看北京城的五大鎮物。
城東:神木廠金絲楠木
東方屬木,
鎮物是廣渠門外神木廠的金絲楠木。
明初期永樂皇帝朱棣建造紫禁城時,曾派人到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多地采買大量優質木材,這些木材經輾轉運輸,最后沿京杭大運河北運至北京,堆放木料的地方就是位于北京廣渠門外通惠河二閘(慶豐閘)南面的神木廠,現名黃木莊。據明末清初孫承澤作品記載:“京師神木廠所積大木,皆永樂時物。其中最巨者曰‘樟扁頭’,圍二丈外,臥四丈余,騎而過其下,高可隱身。” 建國以后,政府在此地成立了“北京鋼琴廠”專門生產“星海牌鋼琴”。
城西:大鐘寺大鐘
西方屬金,
鎮物是大鐘寺(原名覺生寺)的大鐘。
此鐘鑄于明代永樂年間,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大鐘通高6.94米,鐘口直徑3.3米,鐘唇厚度220毫米,重約42噸,聲音渾厚綿長,圓潤宏亮,鳴時聲聞數十里之外。鐘體內外鑄有17種經咒,計22.7萬多字。銅質精好,字畫整雋,相傳為當時的書法名家沈度筆,少師姚文榮公(廣孝)監造,被譽為“中國鐘王”。寺內現設古鐘博物館,收藏了元、明、清朝古鐘160多口,集中華古鐘之大全。在欣賞古鐘韻味的同時也增加了您對鐘史、鑄鐘的知識。
城南:永定門燕墩
南方屬火,
鎮物是永定門的燕墩。
燕墩又稱“煙墩”,是一座上窄下寬、平面呈正方形的墩臺,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永定門外鐵路橋南側。北京話里把燕墩叫做“擋”,時有“永定門外七十二營一擋”之說,這個“一擋”便是燕墩,是進入永定門必經的一道關卡。史料記載,由元代始建,原本只有土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磚包砌。清乾隆十八年立石碑,其上有乾隆親筆,滿漢文對照的《御制皇都篇》碑文。碑文灑脫豪邁,字刻氣勢磅礴,詳述幽燕淵源,并以清王朝贊歌。如今已不見碑文跡象,四面皆是被雕紋環繞的平滑碑面,倒像是一座無字碑,留歷史滄桑與歲月風云在此紋路間際會。
城北:昆明湖銅牛
北方屬水,
鎮物是頤和園昆明湖邊的銅牛。
銅牛臥伏在雕花石座上,體態肥健,全身黑亮,昂頭凝視昆明湖西北方向,雙目炯炯有神,因形似真牛而著稱,是我國古代用撥蠟法鑄造的代表作。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據傳是為鎮壓水患而建。牛背上還鑄有八十字的篆體銘文《金牛銘》。
“
關于這頭銅牛,老北京有一個美麗傳說。
這昆明湖邊,本是兩座銅牛,一雄一母。一次水患,昆明湖水位不斷高漲,淹沒了東邊村莊,使許多百姓無家可歸。此時,只見那公牛縱身躍入昆明湖,把泛濫的湖水給“喝”下去了。但是,當湖水降到離湖岸三尺時,公牛卻淹沒于水中。母牛見公牛被淹,一心想跳入湖中搭救,百姓見狀趕緊拽回,把它捆在岸邊。此后,人們總見它俯臥昆明湖邊,凝視湖面流淚,似在等待公牛歸來。百姓將此牛敬為神靈,相信它能鎮住昆明湖水患。
”
城中:景山
中央屬土,
鎮物是景山。
景山在明代叫萬歲山,現稱景山公園。明初擴建北京城時,挖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將所挖泥土堆積而成。古人認為,中央屬土,需聚土而鎮,以壓制元朝王氣。乾隆年間,依山就勢在五個小山峰上各建起了一座亭子,依東往西依次的名稱是觀妙、周賞、萬春、富覽、輯芳。每座亭中供奉一位銅佛,即代表酸、苦、甘、辛、咸五味的神靈。它位于京城中軸線上,矗立京城中央,形成皇城故宮北邊的一道屏障。昔日景山中峰的萬春亭為北京的高點,由此可觀賞紫禁城全景。
這五大鎮物,其實是反映出古人趨利避害的一種心理。在當時人們心里有很大的可震懾妖魔的安慰作用,但卻沒有應封建統治者愿望,既沒鎮住王朝的更替,也沒鎮住皇權的永續。只是默默地注視著京城發生的一切。
END
圖文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謝謝!
好的內容可以分享給朋友哦
往期精彩
1
舊時真本橫空出世,紅學大廈轟然坍塌
2
原創 | 中國的非遺傳承會死在這件事上
3
連自信都沒有,還談什么文化自信
4
原創 | 就想問問北京人,你憑什么“牛”!
5
流失海外文物數量遠超本土館藏總量,誰正在“收藏中國”?
6
溥儀“偷偷”將一件國寶攜帶出宮,將其縫在棉衣里,26年從不離身
7
痛定思痛,巡禮被拆掉的半部中華史
8
過年了,聊聊老北京說話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