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這有花有雨的季節(jié)。
春雨隨風(fēng)輕飄,春雨隨性瀟灑。時而淅瀝有聲,時而溫婉無言。松懈了丘山,滋潤了平原。聽從春雨的召喚,天下的生命在這個季節(jié)集中綻放。
山野里,村郊外,庭園中,所有的杏花,等不得葉來陪襯,也不愿持久地蓓蕾,待到幾次春雨的邀請,既放不下面子,也卻不了盛情,花骨朵兒里的心,就蓬啊勃地動了,矜持的花蕾在春雨中漸漸地松馳,終于擋不住花蕊的探頭探腦,然后掙開花襟的盤扣,嫣然一笑,轟然盛開。
杏花在春雨里胭脂涴然,春雨因杏花流光溢彩。二者相攜成了春意的絕配,成了春的形象代言。
江南把這一對兒攬入懷中,搶先注冊。雅士對出的'杏花春雨江南'的下聯(lián),使'杏花春雨″成了江南春的品牌。宋朝那個叫陸放翁的人,在江南的小樓上聽了一夜的春雨,就經(jīng)驗(yàn)地知道明天早上,那長長的巷子里,賣花姑娘的手中一定會捧著明艷艷的杏花,在招覽買花的行人。
江南的春雨,在杏花青春照人的光彩下,濕得了路,濕不了衣。熱愛春天,敬畏生命的踏青人,在沾衣欲濕的杏花雨中,盡情釋放生活的情趣。春雨初歇的杏花,漣滟春光,浸濡春色,和著春鳥的啼叫,歐陽修隨心吟出了'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的句子,把'田家'春的那份欣喜奉獻(xiàn)給了杏花春雨的美麗。
又到了這有花有雨的時光。
春之最有神韻之日,就是杏花含苞待放之時。在春雨的洗禮下,光色冉冉,膏潤輝耀。即便是---院內(nèi)一叢半枝,三花兩朵,或斜伸瓦邊,或裊出墻頭,杏花的紅潤和著欲滴未滴的雨珠,就驚艷了天下人賞春的眼;更莫說---路邊一樹杏花,村外一片杏林,那更是繁花萬點(diǎn),熙熙攘攘,艷態(tài)嬌姿,當(dāng)仁不讓地擠占盡人間春色。
行走在杏花春雨的小路上,雖然紅杏的花色漸漸地由濃轉(zhuǎn)淡,但紅杏的花光依然神彩照人。千樹萬枝,落英繽紛,扮人姿容。在發(fā)髻,在肩頭,拂了一身還滿,花瓣純潔如雪。
杏花不萎謝在枝頭,而是一瓣一瓣地飄落。不似梅花,玉蘭等一塌糊涂整朵地墜落,讓人傷春傷感。當(dāng)杏花的花瓣漸次辭別,新的希望早已孕胎在枝頭。春雨中,春色嬗變,由紅又紫而淡白再嫩綠,果實(shí)雜在亮眼的新葉下初長成了。
紅杏妖嬈,醒目攝魂,把萬千的美麗,鐫上生活的高位。賞春人醉在這杏花春雨之時,沐著春光,拂著春色,愜意愜心地感受著春的恩惠,直覺生命不是一場虛妄。
如果只是春雨,它就是雨而已;如果只是杏花,它就是花而已。然而,當(dāng)耳邊回響起'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紅杏枝頭春意鬧','一枝紅杏出墻來','花退殘紅青杏小'的詩句時,自然現(xiàn)象中的杏花春雨,就成了審美現(xiàn)象中的杏花春雨。
古人云,文人詞客之只言半語,時為山河大地之九錫也!茲言信哉。
作者簡介:
王明,祖籍重慶忠縣烏羊。生長于重慶云陽云安。工作于四川攀枝花市。丁酉退休,返還故里萬州,陪伴九秩老母。平生默默,唯熱愛生活,敬畏生命;余生諾諾,就喜讀文學(xué),喜堆文字。好稀奇,好鬧熱,好人客;好貓狗,好自駕,好飲食;好藏書,好讀字畫;好與有趣味,有靈魂的人交往,好與有學(xué)識,有見識的人做朋友。理想逍遙游。心儀天下之美。
部分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