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基諾大鼓之門
我們在洪荒之曲,巫風舞韻里
體悟攸樂悠久的遠古文化
在女神傳說,大鼓祭祀中
感受神秘震撼的傳奇故事
在山野美食,五彩布織間
尋覓攸樂兒女質樸綿情
西雙版納莽莽蒼蒼的熱帶雨林中,有一個令人無限好奇和神往的秘境——基諾山寨,它坐落在峰巒疊障、綠蔭蒼翠、群山環(huán)抱的六大古茶山之首的基諾山。
這里是西雙版納州基諾族傳統(tǒng)文化保護區(qū),全國唯一一個全面集中地展示并以基諾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區(qū),是了解基諾文化最重要的窗口。
基諾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最后被確認的,1979年被國務院最后一個認定的單一民族。在這片土地上,歷史的雙足曾在這里悄悄的走過;而對于宗教神秘的想象至今仍未停止。
“基諾”意為“舅舅的后代”。這個說法來源于基諾族古老的傳說:阿嫫腰北女神,是基諾族人心底的創(chuàng)造一切的大地女神,為了清洗世間的混亂秩序,阿嫫發(fā)動大水淹沒世界,她賦予了她最喜愛的一對兄妹——瑪黑瑪妞一個大鼓,
兄妹倆坐在大鼓里漂流了49天后落地。為繁衍后代,他們只有向阿嫫請示,結為夫妻,繁衍生息。但初代總有過不去的心結,所以孩子們不稱父親為爸爸,而是“舅舅”。于是就有了這一個奇特的說法。
基諾山寨的寨門是大鼓的形狀,進入寨門要從大鼓中穿過,基諾族人十分敬重傳說中的,那個幫助兄妹兩人逃脫的大鼓。
穿過寨門,頭頂是遮天蔽日的熱帶闊葉大樹,寬大的芭蕉葉低垂至手邊,枝頭倒掛著大串大串飽滿的芭蕉,低處的紫花藤肆意的伸展……
路兩邊的樹上掛著很多牛的頭骨,基諾族15歲成年禮時必須要殺一頭牛,并將牛頭掛在樹上。一個牛頭代表一個基諾族男子成年,同時還代表著財富和好運。
再往里走,隨處可見的牛頭骨架,有的散亂的放在地上,有的層疊掛在樹上,彰顯著基諾族男子的孔武有力。
沿著掛滿牛頭的路,走過一級級臺階,來到了一片平坦的空地,平壩的另一側,有瑪黑、瑪妞兄妹兩個的塑像。
雕塑兩邊立著大鼓,在這里,鼓對于基諾族是極為重要的圣物,只有盛大的祭祀儀式后才能敲鼓,絕不可妄動。
呈現在眼前的,基諾族最為崇敬的創(chuàng)世女神——阿嫫腰北。阿嫫意為母親,腰北意為創(chuàng)造大地。她創(chuàng)造世間萬物,變換天地山河。
后因動物植物都與人類爭吵搶食,才有了上述的二次創(chuàng)世。二次創(chuàng)世后,阿嫫不幸遇難,倒地身亡,這雕像就是模仿她遇難時的姿態(tài)塑造的。
在上山的路上有一個螞蟻堆。傳說螞蟻堆是阿嫫腰北第二次創(chuàng)造世界的時候留下給祖先的,螞蚊堆是土地的神靈。是螞蟻邊找地下的食物邊排泄的泥土堆積而成。
基諾族是一個尊敬舅舅的民族,婚姻大事也由舅舅做主,如果家族里沒有舅舅就由巫師帶領村民去認螞蟻堆作舅舅,祭拜時帶3份飯3份菜作為祭祀品,如果巫師看出螞蚊堆不是舅舅,就要選一棵大樹做舅舅。聽,基諾族的風俗好奇特啊!
山寨內有寨神柱、獸神柱、生命柱、家神寨等。如獸神柱,梁上有野豬、麂子等動物頭骨。以表示對獸神的尊敬和感激,并祈求獸神保佑獵手獲得更多的獵物。
參加狩獵的人,在出獵前或獲得較大的野獸之后,都必須在此柱下的房間居住一夜,以夢兆占卜吉兇。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現,鼓舞結合起來,不僅是一種民間的舞蹈,更是一種深刻的文化現象。
基諾族視太陽鼓為神物,并以歌、舞、節(jié)慶祭祀等形式,加以崇拜和紀念。基諾人的太陽鼓舞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每逢重要節(jié)日或有重大祭祀活動,都要敲響太陽鼓,歡跳太陽舞。
在基諾山寨里,坐在樹枝搭成的濃蔭下,一任清風習習,一任云卷云舒,觀看基諾族的民族太陽鼓舞實在是賞心悅目的事。
那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那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再現了基諾人祭祀、狩獵、談情說愛時的場景,表現出基諾民族的熱情、淳樸、簡約和粗獷。
臨出寨門,一個太陽鼓上刻著“喏咪噢”(再見)幾個字。依依不舍地離開基諾山寨,可基諾族這個從原始母系氏族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少數民族,這個長期生活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之中,擁有原始古樸、粗獷的生活習性和性格特征的民族,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神秘的原始宗教文化及秀美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
這個西雙版納中的秘境,如此神秘、奇特,引人入勝,讓人留連忘返,卻無法在心里說“喏咪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