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于攝影的構圖
攝影作品的主題不僅關乎內容,還關乎形式。我們在拍攝過程中,如何使攝影主題能夠更加吸引眼球,讓人看著舒服,有以下五種基本的構圖規律可供遵循。
⑴對稱。先看三張照片,第一張拍攝的是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
這三張照片都用了對稱構圖法。對稱來自于我們基本的心理結構和認知模式,當我們看到一些對稱的物體形狀和圖形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被它吸引住,就像大家剛才看到的三張照片上的主體那樣,很多建筑物、園林設計以及花卉生長都遵循對稱的法則。我們在攝影中可以運用這個規律來構圖,吸引讀者對作品的注意。
對稱能夠帶來整齊和莊重感,激發我們對于一些事物的嚴肅態度。除了利用物體本身的對稱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輔助手段提供對稱視覺,比如可以通過鏡面、水面實現對稱構圖。
下面這張照片拍攝的是長廣溪濕地公園的樹木和蘆葦,水中倒影為我們提供了對稱視覺。
下面這張照片拍攝的是惠山古鎮寶善橋,同樣是水中倒影為我們提供了對稱視覺。
⑵對比。對比規律與對稱相關,我們往往會通過比較的方法,來加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對于圖片而言,同樣如此。對比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紅綠、明暗、動靜……等等。
下面這張照片,是今年“五一”節期間我在惠山古鎮拍攝的,燈籠的紅色和樹葉的綠色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對比,強化了春天的生機盎然和節日的喜慶氛圍。
下面這張照片,通過荷花的靜和蜜蜂的動之間的對比,使得整個畫面充滿了情趣。
下面這張照片,通過衰敗的殘荷與活生生的人物之間的對比,凸顯了時間給萬事萬物留下的印記。當然,這張照片中的色彩對比也提亮了畫面主題。
下面這張照片,展示的是人大代表視察地鐵四號線某建設工地的場景。雖然照片中有很多人,但是讀者能夠一眼看出照片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他是工地所在公司的老總,也是人大代表,他帶領我們視察自己公司的工地,他所表現出來的氣度自然就會跟其他人不一樣。他的與眾不同,是通過姿態、神情的對比來展現的。
下面這張照片,運用了動靜對比構圖規律,飛動的蝴蝶和靜態的花卉、停歇的蝴蝶之間的對比,使得畫面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下面這張照片的亮點,不僅在于落日余暉的美麗,更在于一只飛鳥打破了畫面的寧靜,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⑶黃金分割。黃金分割是攝影中最常用的構圖規律。請大家記住0.618這個數字,唐朝開國元年是公元618年,京東購物節是6月18日。我對0618這個數字特別敏感,因為這是我的生日。
下面這張圖說明了0.618是怎么回事:黃金分割點就是A段和B段之間的交叉點。
很有意思的是,當我們把A B的長度看作是整體1,把B的長度直接設定為0.618的時候,上面那個數學等式成立:(1-0.618)÷0.618=0.618。于是,我們就可以把黃金分割規律在攝影構圖中的應用畫成下面這張很直觀的線圖:
黃金分割實際上就是打破對稱,寓變化于整齊的一種構圖方式,最常用的就是井字形構圖,把畫面通過兩條橫線和兩條豎線分成了九個部分,簡稱九宮格,把拍攝的主要對象放在這四條線上或者四個交叉點上,會產生比較舒服的視覺美感。
下面這張黃金分割螺旋圖,很形象地說明了黃金分割構圖的精到。
下面這張照片中的美女正好走到了黃金分割線上,我按下了快門。
下面這張照片,我雖然整體上拍的是牡丹花,但是牡丹花大概只占畫面的下三分之二,上三分之一的空間留給背景,這也是總體上的黃金分割布局,尤其是在左上角的缺口處,走過來一位美女,鮮亮的衣服色彩為畫面提亮了不少,她正好處于黃金分割點。這張照片我是在江南大學拍到的。
⑷均衡。照片中僅僅有黃金分割還是不夠的,還要考量整體均衡。均衡主要來自于重量的概念,當一個天平兩邊一樣重的時候,我們就認為它是均衡的。那么,對于一張圖片而言,均衡主要是指圖片上的各種要素之間不能倚輕倚重,要保持一種合適的相互關系。
下面這張照片也是我在江南大學拍到的,這是芍藥花,如果只拍這一朵花,畫面過于單調,不均衡,以一位美女為背景,整個畫面就均衡協調了。
下面這張照片中的天鵝和花菖蒲,都是主景,但缺一不可。
⑸節奏感。節奏感就是在重復中的變化,這種變化很顯眼,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節奏感和黃金分割有些類似,最終給我們提供的是錯落有致,寓變化于整齊之中的視覺效果。
下面這張照片拍攝的是晚櫻,逆光照,光線通過花瓣透過來,讓花瓣有通透感。雖然花瓣很多,但視覺效果并不雜亂,因為花蕊是布局在黃金分割點上的,花瓣形態各異,既有正面的,也有側面的,給人的視覺非常溫潤。
下面這張照片是在黿頭渚拍攝的太湖中的漁船,我尋找到了樹枝和漁船之間的關系,下垂樹枝的邊緣錯落有致,正好可以把那幾只漁船容納嵌入。樹枝和樹葉是對焦主景,漁船是背景,春天樹葉長出了翠綠的嫩葉,漁船是水墨色的,主景和背景不僅在構圖上還是色彩上都很協調,會讓人聯想到音樂和五線譜。
下面這張照片中的大媽廣場舞,大多數大媽的臉是朝她們身體左側的,左面倒數第三個大媽的笑臉朝她身體右邊側過來,她的體位的略微變化恰巧與領舞者相呼應,產生節奏感,引人注目。
五種基本的構圖規律的綜合運用,會讓攝影作品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我們對這些構圖規律要熟稔于心,觸類旁通,靈活運用。
二、關于攝影的意境
五種基本的構圖規律,解決的是畫面主體各元素的布局問題,符合讀者的視覺美感。但是,僅有視覺美感還是不夠的,要提升照片的品位,還得豐富其藝術性,這就涉及到意境的營造問題。
先看一幅古畫。這是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倪瓚(1301-1374)的代表作《容膝齋圖》(局部),作品的構圖和用筆,給人以蒼涼古樸、靜穆蕭疏的意境。倪瓚是無錫人,出生在老北塘的三里橋附近,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無錫惠山古鎮有一座為他而設的祠堂,足見他在畫壇的地位。在文人畫的創作中,他提出“逸筆草草”與“聊寫胸中逸氣”之說,“逸”是一種超凡脫俗、卓而不群的境界,他將畫作所表達的情感和心境提到很重要的位置。文人畫,看似畫的是景,其實描的是心。
同樣,攝影作品,看似拍的是景,其實攝的是心。那么,攝影作品是否也可以表達上述意境?當然可以!下面這張照片拍攝的是長廣溪濕地公園一角的水面和涼亭,所營造的意境與那幅古畫基本類似。
所謂意境,就是指一件藝術作品或者文章向人們傳達出來的一種感悟,是作者主觀的“意”即思想和情感,與客觀的“境”即物體和環境相互結合在產物。雖然,我們目前所接觸或創作的攝影作品主要是紀實類的,但是,寫實的照片也要通過視角的選擇、環境的布置以及光線的設計等等手法,傳達作者主觀的理念,用鏡頭語言讓讀者產生共鳴,以期獲得較高的藝術認可。當作者的感悟與讀者的感悟產生的共鳴越多,作品就越優秀。
在攝影創作中,不斷提高攝影技巧是基本功,見識、文化和藝術表達理念的積淀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包括品賞優秀的攝影作品,閱讀小說、散文、詩詞以及藝術論著,欣賞繪畫、書法、音樂、舞蹈、影視等與攝影相關的文藝作品,……等等。
我喜歡拍攝花卉,僅荷花就拍攝了近5千張照片。下面這張照片拍攝于管社山莊,把荷花拍到這樣是挺好看的,但是意境不夠豐富。
花卉拍得多了,我就悟出了一個道理,什么樣的花才是美麗的?有人欣賞的花,尤其是有美女欣賞的花才是美麗的!美女是花的陪襯,當然花也是美女的烘托,她們之間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情感互動。把花卉拍出生命美感,作品的意境才能升華。下面這張照片抓住了美女賞花的瞬間,美女不是模特而是游客,我和她之間隔著荷塘,鏡頭將她與荷塘里眾多荷花中的一株同時攝入,瞬間完成,美女憐花、花依美女的意境就此定格。
下面這張照片中的主體也是荷花,但是遠處有棧道和人物,一對小夫妻帶著一個女孩在賞花,女孩手里拿著一枝荷葉,她飛快地跑過去了,鏡頭只抓住了這對小夫妻。這樣的荷花照片,就有了人情味和故事性。過后,我為這幅照片配了一首詞:《南鄉子 · 管社山莊賞荷》“管社山,荷葉繁,魚嬉蓮底水微瀾。藕塘深處花爛漫,池鷺囀,垂髫童子弄菡萏。”
下面這張照片上的主體也是美美結合,我為這張照片配寫了一首詞:《如夢令 · 海棠》“黿渚清明春光,人潮勝似逐浪。櫻殘花漸落,猶有艷枝清芳。海棠,海棠,小粉多情登場。”今年為了賞櫻,黿頭渚我去了六次,這是在清明節我最后一次去賞櫻,其實當時先前開放的櫻花已經謝落得差不多了,還開著的是重瓣晚櫻,所以是“猶有艷枝清芳”,同時這句詞也帶出了海棠花,這個時候海棠花開得正艷,但海棠花跟櫻花比起來只能算是“小粉”,“小粉”也暗喻賞花的小美女。這張照片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拍攝手法,美女的臉部神情是拍攝重點,所以她的臉部和周邊小范圍的海棠花是聚焦點,其他部位的花不在聚焦范圍內,畫面產生夢幻感。
為照片配寫詩詞,能夠提升作品的意境。4月初開始,櫻花開始陸續飄零,去年,我在黿頭渚拍下了這幅照片,并填詞《聲聲慢 · 櫻花吟》:“飄飄灑灑,零零落落,遲遲暮暮翩翩。明媚鮮妍已逝,萬紅褪遍。一抔凈土掩秀,收艷骨,雨淚飛濺。踏芳徑,覓芳蹤,已是芳盡香眠。 早春暖風拂面,霎那間,瓊櫻簇擁山前。滿樹爛漫,如云似霞映天。幽香逗蜂引蝶,醉花叢,綿綿覺仙。待春深,紅消香斷有誰憐。”
攝影的過程體驗,大多是快樂的,但有時候也充滿著艱辛。下面這張照片,我是穿著長筒雨靴站在長廣溪濕地公園的湖水里拍到的,展現的是《詩經》中《國風 · 秦風 ·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意境。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這個美篇的報頭照片,這幅作品至少遵循了動靜、明暗、色彩的對比,均衡,以及黃金分割的構圖規律。這是拍攝當天我在微信朋友圈中發表的一組9張照片中的1張,我為這組照片配寫了一首詩:《薔薇》“巷深開盡野薔薇,佳人賞花去又回。淡妝濃抹斗芳艷,蜂蝶醉香不知歸。”其中的“蜂蝶醉香不知歸”句的意境,就出自這幅作品。
從前年年底至今,我已經為我的攝影作品配寫了詩詞67首,制作完成了2個詩詞攝影作品的美篇《花間集》和《隨感集》。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將長期堅持。
我的微信號是fun22282899。謝謝大家!
更新于 2019年1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