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隱語的隱晦曲折、智趣幽默,回互其辭地進行交流,游戲般地提問和答猜,一種具有文學性、娛樂性的文體就誕生了。如:
淳于髡說給騶忌子的微言隱語:
騶忌子見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見之曰:“善說哉!髡有愚志,愿陳諸前。”騶忌子曰:“謹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毋離前。”淳于髡曰:“狶膏棘軸,所以為滑也,然而不能運方穿。”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事左右。”淳于髡曰:“弓膠昔幹,所以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自附于萬民。”淳于髡曰:“狐裘雖敝,不可補以黃狗之皮。”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擇君子,毋雜小人其間。”淳于髡曰:“大車不較,不能載其常任;琴瑟不較,不能成其五音。”騶忌子曰:“謹受令,請謹脩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說畢,趨出,至門,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語之微言五,其應我若響之應聲,是人必封不久矣。”居期年,封以下邳,號曰成侯。(《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騶忌子以鼓琴見齊威王,以鼓琴五音之道比喻治國之道,令齊威王稱善,三月而受相印。擅長言語的淳于髡用微言(隱語)提醒騶忌子。首先用“全”字離合為“人王”,告誡騶忌子一生榮辱系于王,后連用四個隱喻告誡騶忌子治國之要。淳于髡每說一個隱語,騶忌子都應答如流,淳于髡深感欽佩。這里,淳于髡的隱語是考察才智的手段,嚴肅而非游戲。
與之相類似的故事說:
昔者鄒忌以鼓琴見齊威王,威王善之。鄒忌曰:“夫琴所以象政也。”遂為王言琴之象政狀及霸王之事。威王大悅,與語三日,遂拜以為相。齊有稷下先生,喜議政事。鄒忌既為齊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屬七十二人,皆輕忌,以謂設以辭,鄒忌不能及。乃相與俱往見鄒忌。淳于髡之徒禮倨,鄒忌之禮卑。淳于髡等曰:“狐白之裘,補之以弊羊皮,何如?”鄒忌曰:“敬諾。請不敢雜賢以不肖。”淳于髡曰:“方內而員,如何?”鄒忌曰:“敬諾。請謹門內,不敢留賓客。”淳于髡等曰:“三人共牧一羊,羊不得食,人亦不得息,何如?”鄒忌曰:“敬諾。減吏省員,使無擾民也。”淳于髡等三稱,鄒忌三知之,如應響。淳于髡等辭屈而去。鄒忌之禮倨,淳于髡等之禮卑。(漢劉向《新序·雜事二》)
這個故事講述淳于髡等設“狐白羊皮”等隱辭難鄒忌,斗智的意味非常濃厚。由此可以體味出隱語向文學性、娛樂性方向發展的跡象。
春秋戰國時期隱語盛行,竟有宮廷設置了專門以隱戲為業的人員。《說苑·正諫》記載:
晉平公好樂,多其賦斂,不治城郭,曰:“敢有諫者死。”國人憂之。有咎犯者,見門大夫曰:“臣聞主君好樂,故以樂見。”門大夫入言曰:“晉人咎犯也,欲以樂見。”平公曰:“內之。”止坐殿上,則出鐘磬竽瑟。坐有頃。平公曰:“客子為樂。”咎犯對曰:“臣不能為樂,臣善隱。”平公召隱士十二人。咎犯曰:“隱臣竊愿昧死御。”平公曰:“諾。”咎犯申其左臂而詘五指,平公問于隱官曰:“占之為何?”隱官皆曰:“不知。”
宮廷專設隱戲人員,又進一步促進了隱語向文學性、娛樂性方向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隱語流行,匯編成籍,標志著隱語這種文體的成熟。已知最早的謎書記載于劉向《新序·雜事二》所匯編的“無鹽進隱”的故事中,故事不僅有打啞謎的情節,還記述了更具謎學謎史價值的齊宣王喜隱和發《隱書》而讀之的情節:
齊有婦人,極丑無雙,號曰無鹽女。……自詣宣王,愿一見。……王曰:“……何喜?”良久曰:“竊嘗喜隱。”王曰:“隱固寡人之所愿也,試一行之。”言未卒,即隱矣。宣王大驚,立發《隱書》而讀之,退而惟之,又不能得。明日,復更召而問之,又不以隱對,但揚目銜齒,舉手拊肘(《東周列國志》作“揚目炫齒,舉手拊膝”),曰:“殆哉!殆哉!”如此者四。宣王曰:“愿遂聞命。”無鹽女對曰:“今大王之君國也,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強楚之難。外有二國之難,內聚奸臣,眾人不附。春秋四十,壯男不立。不務眾子,而務眾婦。尊所好而忽所恃。一旦山陵崩阤,社稷不定,此一殆也。漸臺五重,黃金白玉,瑯玕龍疏,翡翠珠璣,莫落連飾,萬民罷極,此二殆也。賢者伏匿于山林,諂諛強于左右,邪偽立于本朝,諫者不得通入,此三殆也。酒漿沉湎,以夜續朝,女樂俳優,從橫大笑。外不修諸侯之禮,內不秉國家之治,此四殆也。故曰:‘殆哉,殆哉!’”于是宣王掩然無聲,意入黃泉,忽然而昂,喟然而嘆曰:“痛乎無鹽君之言!吾今乃一聞寡人之殆,寡人之殆幾不全。”于是立停漸臺,罷女樂,退諂諛,去雕琢,選兵馬,實府庫,四辟公門,招進直言,延及側陋。擇吉日,立太子,進慈母,顯隱女,拜無鹽君為王后,而國大安者,丑女之力也。
《東周列國志》第89回也語言略有不同地記載了“無鹽進隱”的故事,并揭示了無鹽所示四個動作的含義:“揚目者,代王視烽火之變;炫齒者,代王懲拒諫之口;舉手者,代王揮讒佞之臣;拊膝者,代王拆游宴之臺。”“無鹽進隱”是用動作為隱,后來稱作打啞謎。
繼《新序·雜事二》記載的《隱書》之后,《漢書·藝文志第十》列“《隱書》十八篇”。可惜此兩處所記載的《隱書》早已不見了實物。
綜上所述,先秦之隱射事物隱語,在燈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它的回互其辭的本質特征,為燈謎的產生做了內涵的鋪墊。由于語言的成熟和發展及回互其辭本質特征的作用,促進了戰國后期的隱語開始向謎語(燈謎)方向發展。先秦隱語中運用的會意、借代等表現手法直接地成為了燈謎的最初成謎法則。先秦隱語內容中體現出來的浪漫主義精神也導致隱語由實用性的文學語言藝術向燈謎的文學性和娛樂性方向發展。
也就在戰國時期,隱語中的隱蔽性語言與行業興起后的行話和特殊人群特殊場合的密語相融合,后逐漸分支出另一類民俗語言——?一種人們為了隱蔽自己、避諱禁忌而使用的秘密語(廋詞)。這種秘密語(廋詞)一直以“隱語”相稱延續至今。分支后的作為秘密語的隱語與燈謎形成兩種某些方面相近似的語言現象,雖不作為燈謎學燈謎史研究和記錄了,但隱語中的事物異稱一直為燈謎法則所用,隱語現象一直作為燈謎學燈謎史的邊沿學科研究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