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第一套生肖郵票-牛
◎農歷庚子年·鼠年即將過去,迎來的是辛丑年·牛年。
·1997年牛郵票
◎牛常常稱丑牛。它是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二位。
凌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
牛畢生忠于主人,一生辛苦勞作、埋頭苦干,只做貢獻,不計回報,丑時老牛“反芻”最細、最慢、最舒適。
2021年牛郵票
·有人說2021年是好年,關鍵在于
“21”,健康、幸福、和睦都是21筆劃,恐怕都是人們美好的愿望。
◎與牛相關的成語
【九牛一毛】比喻價值極渺小輕微,或比喻吝嗇。
【九牛二虎】喻極大的力量。
【牛刀小試】形容有才能的人,略顯才能。
【汗牛充棟】喻書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復返,毫無蹤跡。
【庖丁解牛】比喻對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對牛彈琴】喻不解風情。
【鉆牛角尖】比喻思想固執,自困于絕境。
【初生之犢】以剛出生的小牛什么都不怕來比喻初出社會的人,遇事不怕難、不怕惡勢力。
【舐犢情深】形容父母愛子女之情。
·牛塑像
·2010.4.18攝于美國紐約銀牛塑像
2010.4.18攝于美國紐約華爾街銅牛塑像
·鞭春牛
唐代詩人元稹《生春》詩:
“鞭牛縣門外,
爭土蓋春蠶。”
先“鞭”而后“爭”,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風俗的組成部分。
浙江地區迎春牛有其特點。
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
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土牛或紙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
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鞭春牛的意義,不限于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
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人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十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周禮·月令》記載:“出土牛以送寒氣。”后來一直保留下來,但改在春天,唐、宋兩代最興盛,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后,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以至成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
在無錫一帶,立春之際還有十鞭春牛的風俗。
◎詠石牛
·唐-李白
此石巍巍活象牛,
埋藏是地數千秋。
風吹遍體無毛動,
雨打渾身有汗流。
芳草齊眉難入口,
牧童扳角不回頭。
自來鼻上無繩索,
天地為欄夜不收。
◎牛
·唐-李嶠
齊歌初入相,燕陣早橫功。
欲向桃林下,先過梓樹下。
在吳頻喘月,奔夢屢驚風。
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
◎詠臥牛
·南唐-李家明
曾遭甯戚鞭敲角,
又被田單火燎身。
閑向斜陽嚼枯草,
近來問喘為無人。
◎耕牛
·宋-梅堯臣
破領耕不休,何暇顧羸犢。
夜歸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雖窮田疇,腸未飽芻粟。
◎病牛
·宋-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
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
不辭羸病臥殘陽。
◎牧牛圖
·宋-田錫
干戈擾擾遍中州,
挽粟車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畫里,
短蓑長笛一川秋。
·親密無間
·相濡以沫
·風雨同舟
·相依為命
·奶牛
·肉牛
·中國苗族地區的斗牛
苗族斗牛節是苗族傳統的民俗活動,是指人們讓兩頭水牯牛以角相抵斗以爭勝論負的活動,被稱為“東方式斗牛”。
典籍、詩詞、舞蹈、傳說、鼓社記載斗牛;傳統斗牛自由組合,不決勝負,現代斗牛分組、拈鬮、定時、淘汰制,決勝負;苗族斗牛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斗牛,就在于苗族斗牛是苗族牛圖騰崇拜的遺跡。
“斗牛”俗稱放牛打架。開陽平寨苗族“斗牛”分別于每年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天舉行。斗牛日,開陽、貴定、龍里、福泉四縣各族兒女披金戴銀,盛裝前往觀戰。數百名牛主牽著盡可慓悍的牯牛分待四周。待對陣雙方牛主牽著斗牛繞場一周“踩場”過后,斗牛即由主持人宣布開始。剎時,人群歡聲雷動,嗩吶喧囂,鼓樂齊鳴。激戰中,難解難分者有之,打翻在地者有之,倉皇敗逃者有之。斗牛結束,人科紛紛給勝者披紅掛彩,并向其主人敬酒祝賀。
貴州苗族斗牛尤以黔東南七月初“斗牛文化節”,最為出名,匯集了貴州省及鄰省各個地方的名牛,斗牛時間長,人數多。
古往今來的苗族斗牛,特別是黔東南苗族斗牛,以驚心動魄的牛與牛相斗區別與西班牙的牛與人相斗而聞名于世界。與中外其他地方相比,還具有豐富多樣性、不可替代性、原始神秘性、群眾參與性、雙重互補性的優勢,既是黔東南寶貴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又是中國和世界文化遺產。
·西班牙的斗牛
◎西班牙斗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后來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斗牛表演則出現于18世紀中葉)。
現在西班牙擁有300多家斗牛場(最大的是馬德里的文塔斯斗牛場,可容納2.5萬人)。
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斗牛節,有些時候每天都斗,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為斗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