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漢族優秀傳統藝術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盆景源于中國,盆景一般有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盆景是由景、盆、幾(架)三個要素組成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統一整體。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
盆景就傳統的五大流派而言就分為南、北兩大派,南派以廣州為代表的嶺南派,北派包括長江流域的川派、揚派、蘇派、海派等!
盆景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猶如立體的美麗的縮小版的山水風景區。
山水盆景
盆景的主要材料本身即是自然物,具有天然神韻。其中植物還具有生命特征,能夠隨著時間推移和季節更替,呈現出不同景色。
盆景是一種活藝術品,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有機結合。
盆景是呈現于盆器中的風景或園林花木景觀的藝術縮制品。
盆景源于中國。1972年在陜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建于706年)。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
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
元代高僧韞上人制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
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于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于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余事》。
盆景多以樹木、花草、山石、水、土等為素材,經匠心布局、造型處理和精心養護,能在咫尺空間集中體現山川神貌和園林藝術之美,成為富有詩情畫意的案頭清供和園林裝飾,常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景”在盆景中為主體部分,盆、幾為從屬部分。即一盆好的盆景,景、盆、幾要相互配合默契、主次分明,注意避免把欣賞者的注意力引導到“盆”或“幾(架)”上來。盆、幾(架)無論在形狀、體積、色彩等方面與景的關系要處理得協調、自然。
要保持主客關系,這就是常說的:一景二盆三幾(架)的原因。
舒卷江山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