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人生有四駕馬車:健康、家庭、事業和格局。
養好身體,健康就有保障;
管好脾氣,家庭就有和氣;
練好本事,事業就有成就;
修好品行,做人就有格局。
40歲之后,把控好這四駕馬車,有機會實現超越,改變人生。
1
養好身體
人生是條單行線,每一個人都要認真對待。
健康就是一個空心的玻璃球,掉下去以后就碎了;
工作則是一個皮球,掉下去以后還可以彈起來。
身體好不好,壽命長不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自己的保養。
工作錯過了可以重來,但健康丟失了,將是一去不復返。
人到中年,忙家庭、忙事業,還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不然你每天拼命干,累壞了身體,那不叫成功。
叔本華說:“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國王更幸福。”
40歲努力,養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50歲注意,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
等到60歲,就算成功了。
一個人如果到60歲沒有大的疾病,那么基本可以安度晚年,子女也會減輕負擔。
養生的關鍵,就是“沒心沒肺,能吃能睡”。
做人要糊涂一點,瀟灑一點,心胸寬一點。
健康的身心,是中年人最大的底氣。
2
管好脾氣
《格言聯璧》有言:“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使氣,我以理屈之。”
如果對方很強硬,那我們就不要去硬碰硬,態度柔和一點也是勝人之道。
如果別人愛動怒愛發脾氣,我們不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心甘情愿地屈服。
以暴制暴,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極端的解決方式,即便暫時平息了爭執,也會留下很多隱患和麻煩。
人到中年,少發脾氣。
尤其是對身邊的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否則會影響家庭的安寧。
40歲以后,有好脾氣,就有好福氣,也會有好家庭。
孔子說,侍奉老人,和顏悅色就是孝。
教養子女,情緒穩定就是最好的言傳身教。
夫妻之間,爭吵只會讓相處越來越生硬。
沒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開的生活。
學會接納所有的不完美,看淡所有的不如意,放下所有的不順心。
開心是一天,煩心也是一天,日子總要過下去。
人生實苦,各有各的難處。
但心態不同,就能看見不一樣的風景,迎來不一樣的結局。
3
練好本事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多大。
曾國藩對容閎抱有極大希望,想要重點培養他,讓他協辦洋務。
但容閎自覺人到中年,肩負著這一重任,有些力不從心。
他多次想打退堂鼓,甚至向曾國藩求援。
曾國藩激勵他,說:“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容閎聞言,咬牙扛起重任。
他先后建成了上海江南機器制造局,組織了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
從此,他不再是曾國藩的幕僚,而是憑借自身的功業,青史留名。
曾國藩說:“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
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會逐漸喪失獨立的能力。
40歲之后,子女漸漸長成,父母逐漸老去。
沒有人能一直陪著你,隨時向你伸出援手。
練好本事,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唯有腳踏實地,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4
修好品行
晚清時有個國子監生,名叫金安清。
他文采上佳,經濟理財亦頗有手段。
林則徐被捕時,金安清曾設法救他出獄。
然而,金安清七次求見曾國藩,都被拒絕。
有人問為何不見,曾國藩直言:“此人輕浮狡詐,不可用。”
原來,金安清表面上為了營救林則徐而奔走。
暗地里打著營救林則徐的旗號,四處為自己斂財,金額多達數十萬兩。
朝中同僚對他敬而遠之,就連皇帝也不敢再重用他。
古人云:“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人品可以彌補能力的不足,能力卻永遠無法填補人品的缺漏。
有才而無德,智謀不用在正道上,不僅無益于社會,反而帶來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