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迷案之:太祖誓碑之謎
各位看官,大家都知道,老尼克基本上說的都是宋朝故事,今天咱們來聊聊“太祖誓碑”的故事。
所謂“太祖誓碑”,是說宋太祖趙匡胤臨死前曾命人在太廟里立了一塊石碑,上面所寫內容是說,后世子孫無論誰接班當皇帝,都要善待柴家后裔子孫,這是第一條,接下來還說,不得濫殺文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之人,否則必遭天譴。
《宋論》把“太祖誓碑”內容說的很詳細,咱們來看看原文:
“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
啥意思呢?簡單說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刻石碑,讓后來繼承皇位的新皇帝都要記住并做到三點: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
第一條好理解,畢竟是從柴家搶過來的皇位,人家不過是六七歲的小孩,這個善待,多少也是彌補。后兩條說條說“不殺士大夫”、不要增加農民負擔,這就很好了,好皇上?。?/span>
史學界有個說法叫“孤證不立”,也就是說僅僅只有這一個證據,那是不行的,不能被認可的。
那還有其他人說這個事嗎?還真有,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也站出來說了這事,還說得更詳細,這個人叫陸游。
陸游在他所寫的《避暑漫抄》里說:“藝祖受命之三年,密鐫一碑,立于太廟寢殿之夾室,謂之誓碑,用銷金黃幔蔽之,門鑰封閉甚嚴。因勑有司,自后時享及新太子即位,謁廟禮畢奏請恭讀誓詞。獨一小黃門不識字者從,余皆遠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誦訖,復再拜出。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歲時伏謁,恭讀如儀,不敢泄漏。雖腹心大臣亦不知也。靖康之變,兵人入廟,悉取禮樂祭祀諸法物而去,門皆洞開,人得縱觀。碑高七八尺,闊四尺余,誓詞三行一云:“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币辉疲骸安坏脷⑹看蠓蚣吧蠒允氯??!币辉疲骸白訉O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陸游版的“太祖誓碑”,說得就比較生動詳細了。
說宋太祖趙匡胤刻了誓碑,立于太廟寢室的夾室里,也就是密室,用金黃色的布蒙著,后世新皇帝繼位,都要來讀這碑文,其他人不能跟著,只能叫一個不識字的小太監跟著,所以別人都不知道這碑上寫的啥。
后來不是發生“靖康之變”了嗎?皇上都被擄走了,這太廟也沒人管了,才有人進去看到了誓碑的內容,一共三條。
第一條是善待柴氏子孫,就算是犯了謀逆大罪,也不能當眾行刑,在監獄里悄悄處死即可,也不能株連家屬。
第二條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第三條是說不遵守必遭天譴。
陸游版的“太祖誓碑”和《宋論》版最大變化是沒有了“不許增加農民負擔”??垂倌聊プ聊ィ@是很有意思的一點變化,但這個不是今天咱們討論的主要內容,簡單說下就好。
《宋史 曹勛傳》也有這件事的記載,咱們來看看原文:
從徽宗北遷,過河十余日,謂勛曰:“不知中原之民推戴康王否?”翌日,出御衣書領中曰:“可便即真,來救父母?!辈⒊猪f賢妃、邢夫人信,命勛間行詣王。又諭勛:“見康王第言有清中原之策,悉舉行之,毋以我為念。”又言:“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祥”。
關于“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祥”這句話,李心傳在他所寫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和王明清所寫的《揮座后錄》卷一里,也都說過。
所以說,對于這塊誓碑的真實性,大多數人還是比較認可的,不過嘛,要是大家都認可,就不叫“太祖誓碑”之謎了。
也有很多人認為,這誓碑,是假的!根本沒有這誓碑!
有人說就從這誓碑藏匿方式上講,就很不合乎情理。就先不說到底有沒有“不增加農民負擔”這條。其余的兩條,善待柴氏子孫,不殺士大夫,上千年了,誰都覺得這很好啊!那么這么好的政策,放開了說,讓天下人知道咱們趙家人這么仁義,不香嗎?為什么還藏著掖著的?公布出來能收買多少人心啊?
還有人說《宋史 曹勛傳》的記載也很不合情理。宋徽宗淪為階下囚,自己都有一天沒一天的,居然還記得讓人千萬里逃回來去告訴趙構要善待柴氏子孫和不殺士大夫?您的大宋早亡了好不好?
還有人說,讓后代善待柴氏子孫?看看趙匡胤自己怎么做的吧!自己一當上皇帝,就直接把人家柴宗訓母子趕到洛陽了。那時候的洛陽,幾經戰火,破落不堪,剛安頓沒多久,又把人家母子趕到處于大巴山區,人煙稀少,偏僻荒涼的湖北房縣,后來年僅二十歲的柴宗訓不明不白死在那里。這叫善待嗎?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有好事者,查閱了《宋史》和《續資治通鑒長編》,就在宋太祖趙匡胤執政的十幾年里,太祖殺大臣,總計有八十八人。其中,謀反罪二十二人,坐贓罪二十五人,失職罪三十三人,其他八人,上至樞密直學士、殿前都虞侯、州刺史,下至監察御史、縣令。。。。。。太祖趙匡胤是北宋所有皇帝中,殺文臣最多的,沒有之一。
還有人說,宋徽宗不是讓曹勛告訴宋高宗這太祖誓碑了嗎?宋高宗聽了嗎?咱們也來看看宋高宗的所作所為。
建炎元年七月,腰斬右諫議大夫宋齊愈。
八月,殺太學生陳東和上書人歐陽澈。(有關這個事,老尼克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陳東之死-----南宋砍向文人士大夫的第一刀》,有興趣您可以看看。)
建炎三年四月,殺中軍統制吳湛。
七月,殺御營軍官范瓊。
紹興年間,共誅殺大臣十人。
還有最令咱們百姓痛心疾首的,就是殺岳飛、岳云父子。
如此大開殺戒,他受到一點點“太祖誓碑”的約束了嗎?
專家杜文玉老師說:“當時國家殘破,人心浮動,為了改變這種離心離德的紊亂局面,獲取士大夫們的擁戴,高宗出于此籠絡人心的政治需要,協同曹勛特別構思杜撰了這一故事。其冠以祖宗遺命的外衣,宣傳趙氏的深恩厚澤,以進一步迷惑士大夫。最后,高宗確實通過這一手段,拉攏到主和派、主戰派眾大臣,取得大批士大夫的擁戴,初步穩定了局勢?!?/span>
有支持的,有反對的,上千年來兩方爭論不休,經常看老尼克聊故事的都知道,老尼克一貫是只說故事,不下結論。
各位看官,您覺得這“太祖誓碑”是有,還是沒有呢?下方評論區留言,咱們接著討論。
全文完。
寫作不易,還望點贊加關注!您的支持是我老尼克繼續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