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亮 1940年出生于江蘇省宜興縣;1960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高中部古琴專業;1965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理論作曲系;文革期間在北京中國京劇團、山東省京劇團參與《紅燈記》、《奇襲白虎團》等京劇現代戲的音樂創作;1984年調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工作,任音樂理論、作曲、古琴教師。
主要作品:
打譜——《文王操》、《孤竹君》等古曲七首;
論文專著——《是曲不知所從起――成公亮打譜集》以及《山東派古箏藝術》等論文十多篇;
創作——古琴套曲《袍修羅蘭》、古琴獨奏曲《沉思的旋律》、《太陽》、與荷蘭長笛演奏家柯利斯·亨茨合作的新音樂唱片《中國夢》(即興創作演奏作品)和古箏曲《伊犁河畔》、二胡曲《水鄉行》等器樂作品;
演奏——《廣陵琴韻》(香港“雨果”)、《秋籟》(香港“龍音”)、《秋籟·文王操》、《秋籟·孤竹君》(“南京音像”)、《袍修羅蘭》(臺灣“普音”)、《如是寧靜》(臺灣“如是我聞”)、《瑰寶·成公亮古琴藝術》(臺灣“風潮”)、《中國夢》(荷蘭“Keytone Productions BV”)等古琴獨奏專輯唱片八張(其中《如是寧靜》獲臺灣18屆最佳民族樂曲金曲獎)。
古琴先后師承劉景韶、張子謙先生,其演奏主要在廣陵琴派傳統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具有深細的人情味。表達對大自然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或溫潤柔情,或熾烈深沉。其修養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靈的演奏,被認為是“內心情感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