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問題解讀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轉載,作者為公眾號“金田產業發展集團”,特此致謝!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15個問題
· 工作依據 ·
o 2020.1.2中央1號文指出: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o 2019.12.10自然資源部下發《關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通知》
o 其他政策規定及實踐經驗總結
· 發展歷程 ·
o 2003年浙江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o 2008年浙江部署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
o 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大規模實施土地整治
o 2015年“土地整治工程技術人員”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
o 2016年“土地整治工程”專業納入本科專業目錄
o 2017年“土地整治服務”納入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新國標
o 2018年3月《土地整治術語》行業標準發布實施o 2020年3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進入土地整治發展高級階段。強調內涵、目標、手段、效益的綜合性特征
· 指導思想 ·
o 3個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o 2個優先:節約優先、保護優先
o 1個為主:自然恢復為主
· 根本目的 ·
優化鄉村布局,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提高建設用地利用率
· 2個定位要把握 ·
o 土地整治是解決國土空間問題、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平臺和抓手
o 土地整治是順應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關鍵之舉
· 3個站位要明確·
o 鄉村振興
o 生態文明
o 脫貧攻堅
· 4項活動要統抓 ·
o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
o 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o 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
o 高標準農田建設
· 四位一體搞整治 ·
o 低效土地整理
o 損毀土地復墾
o 未利用土地開發
o 污染、退化土地修復
· 3項任務要落實·
o 農用地整理
o 建設用地整理
o 鄉村生態保護修復
· 3條紅線不能破 ·
o 基本農田保護紅線
o 城鎮開發邊界紅線
o 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
· 7個觀念要轉變 ·
o 范圍:從單一類型土地整治項目向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全域綜合整治轉變
o 對象:從對土地特定要素整治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綜合整治轉變
o 內涵:強調生態功能提升和文化內涵
o 路徑:從田水路林村綜合治理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系統治理轉變
o 措施:破除工程思維,要把生物措施、農藝措施與工程措施結合,解決好自然恢復
o 村莊整治類型多樣:可分為聚集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
o 政策:改變單打一局面。以耕地占補平衡、增減掛鉤為紐帶,多政策運用、多元化投入、多樣化實施
· 10個問題需注意 ·
o 摒棄單項思維。如:河道可種樹,河兩側30米灌木可減少80%-90%氮磷污染
o 1公頃土地可滿足規模化機械化要求,土地整理不宜歸大片。100公頃以上需有8-10%的半自然生境用地
o 大片區單一作物不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會使生態下降。不宜集中連大片土地
o 田埂、邊角地、灌叢、小片林地不可動,要留給小動物棲息。低效林不宜復墾為耕地
o 新增8%耕地率太高。應將1%-2%留作河溪、溝渠緩沖帶建設,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o 保留田埂、河岸草地灌叢等原生空間,并補貼獎勵
o 避免綠化結構和樹種單一化
o 鼓勵整理復墾、限制未利用地開發
o 掛鉤指標原則上用于房地產、商服、旅游等經營性用地
o 切忌把政策工具當成目標,要抑制指標沖動。避免增加政府隱形債務
· 13項措施要落地 ·
o 項目區新增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調整面積的5%
o 項目區新增耕地面積原則上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積的5%
o 給予一定計劃指標支持,并落實到市、縣(區)o 節余的建設用地指標可在省域內流轉。省建立指標交易市場,分區域制定交易規則
o 拆舊區與建新區分離管理
o 允許拆舊區因地制宜地復墾為林地、草地等生態用地
o 各級財政設立相應專項。統籌各類項目和資金,進行資金整合使用
o 經營主體可利用1%-3%的治理面積從事旅游、康養、體育、設施農業等產業開發
o 涉及礦山生態修復的,享受推進礦山修復的各項激勵政策
o 整治產生的補充耕地指標優先用于易地調劑使用o 禁砍樹挖山填湖、占耕地造景、破壞鄉村風貌和歷史文脈
o 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層層聯動、公眾參與
o 整合審批事項
· 工作職責要分清 ·
o 省廳:指標下達、整體審批、考核評估、指標調劑使用和監管
o 設區的市局:對立項材料審查、報政府批復、組織驗收、在線報備
o 縣(市、區)局:與鄉(鎮)政府、村(居)簽土地復墾協議、組織編制項目實施方案 、項目初驗
o 鄉鎮政府:成立專班入駐村莊搬遷安置指揮部。招標確定施工企業及監理單位,監督實施
o 村:成立專班,入戶調查村民意愿、提交復墾意見、簽訂拆舊復墾協議及明細表(被拆遷人簽字按手印)、村兩委會、村民大會記錄、照片等。成立村民監督小組,參與項目監督管理
· 常見用語 ·
o 土地整治是破解農村產業發展用地難題的金鑰匙o 指標易地交易政策是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的重要抓手和驅動力
o 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o 增減掛鉤政策是一項開創性、壓箱底政策
o 增減掛鉤對扶貧攻堅具有實招、實功、實效作用,是超常規政策和有力抓手
o 增減掛鉤是解決“地從哪里來、錢從哪里出”的有效渠道
o 增減掛鉤是實現以城帶鄉、以工補農,融合城鄉發展的有效手段
·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15個問題圖示 ·
來源:公眾號“金田產業發展集團”,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