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課多時少,學生負擔重,學習效率低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怎樣構建高效課堂又成為我們關注的話題。作為學校管理者,在認真學習“高效課堂”有關理論的同時,更應該引導教師提高認識,轉變思想,將高效落實于每一天、每堂課上。
一、從觀念入手,進一步提高業務素質。
構建“高效課堂”,我們要注重教師的引導和主導作用。教師要有先進實用的觀念,樹立平等、民主的觀念,不再唱獨臺戲,做知識的裁判、課堂的主宰者,而應放下架子,關注學生,努力做學生學習的朋友,在課堂上更多的給予學生贊賞、鼓勵、寬容、理解,成為出色的課堂教學組織者、指導者與合作者。
同時,還要引導教師注重教學設計簡約高效,避免流于形式熱鬧但缺乏實效性的教學行為。
二、學生的自主性的培養
“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的課堂,校長、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大膽放手,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
創設合理情境,善于啟發質疑。教學中,我們要投石激浪,因勢利導,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渴求,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喚醒學生的質疑思維,教會學生質疑,使其樂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勇于探究,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抓住切入點,如社會熱點、焦點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設計問題,解決問題,培養提高學生自己生成知識的能力。
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首先要劃分合理的小組。小組成員的劃分要兼顧性別搭配、性格特點的互補性,各項特長的搭配性,學習成績的層次性,組織能力的平衡性設計最佳小組。第二要做好小組培訓工作:確定小組成員的職責,使之明確任務,各司其職。同時要強調加強合作,并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進行督促和激勵。
三、用愛感化一切孩子。
教育的真諦就是一個字“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差生的期望值都很低。其實,想一想,影響我們教學成績的就是所謂的“差生”。很多老師都認為,差生什么都差!甚至對他們失去了希望。
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差生為什么會差?為什么會破壞紀律?所以,我們有必要做到三個不放棄:不放棄、不拋棄、不離棄。那就需要我們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多去關注他們,在課堂上也逼使我們實行“分層教學”,課堂練習分層設計,課后作業分層設計。在學校,我們規定教師要求優生作5道題,差生做3道題。優生在拔高,可以讓差生做鞏固雙基練習,時間長了,也就成習慣了,這樣優生能吃飽,差生能提高。同時也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成功感。總之,“防差”要強于“補差”。
四、構建高效課堂,重在有效管理。
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十個方面進行管理:一是提高常態課的有效性,要分清常態課、研究課和觀摩(匯報)課的區別。二是提高教師集體備課的有效性。三是提高課時備課的有效性。四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五是提高學生指導的有效性。六是提高教學反思的有效性。七是靈活上好“綜合課”和“小課”。八是充分挖掘校本課程資源。九是課堂教學、特長培養和閑暇教育要做到三位一體。十是抓好習慣養成與成果展示。這十個方面的問題做好了,到位了,對我們提高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