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內審師修行與實戰(zhàn)(shenjizhishi)
地產行業(yè)廝混多年,見過很多因購房發(fā)家之人,也見到過不少因買房而破產的人;
無論哪種購房人,他們都曾經為房子瘋狂過,都曾經被“購房欲望”支配過。
就算你聲稱“躺平”,不婚、不育、不購房、不購車,但在靜夜深思時,內心深處,會不會飄蕩著一個聲音:“好想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是什么造就了我們的購房欲望?
人們潛意識里仍是:有1套好房子才會有1個完整的家。
對房子的欲望,完全是我們對“家”的眷戀和依賴產生的,錯把房子當成了家。
就算我們仍舊是茹毛飲血的原始人,也需要有一個溫暖的小窩。
無論時代如何進步,人們在心理上都需要有1個家,而家的載體和表相仿佛就只有房子;
這種深入到基因里的需求,才是我們拼了命也要買房子的原因!
這種需求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不能滿足?
表面上看,有婚姻需求,有投資需求,也有輿論誤導;
但是,本質上:我們之所以抹不去對房子的欲望,是由于越來越缺失的“家的感覺”引起的。
現有的房子滿足不了“家”的感覺,我們就再買1套。
買了第1套,還想買第2套,有了第2套,還想買第3套,仿佛永遠找不到滿意的房子,想要的房子也會越來越大。
無論你有什么樣的房子,總會覺得還缺少1間房!
當你生活在集體公寓樓里時,你會覺得房間里少了1個單獨衛(wèi)生間;
當住進了標間,你又覺得還需要1間次臥;
當你有了次臥,又覺得少了1間客房;
當你住進了三室一廳,還缺少1間書房;
當你有了書房,還沒有衣帽間;
當你有了衣帽間,還沒有家庭影院;
當你有了家庭影院,還沒有居家小花園;
當你有了花園,又會覺得沒有老人房,沒有保姆房...
......
盡管房子越來越大,但你仍舊覺得房子不夠用,總覺得房子還缺少什么?
就是這種缺失感,讓你不停地想購房,想換房,也讓你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1套什么樣的房子!
究其根本,不是房子不夠大,也不是房子不夠多,而是我們缺失了“家的感覺”!
“家”到底是什么?
我們一定要明白:只有“家”才是承載家人的,而不是“房子”。
從生理上講,家能給你擋風遮雨,阻擋野獸侵襲,保證你生命安全;
從心理上講,家能給你安全感,是你永遠的后盾和歸宿,親情也能以此維系。
當今社會,生命安全基本上沒有了威脅,生理上的需求已經沒有原始社會那么旺盛了!
人們缺失的大多是心理上的不滿足。
家代表的是一群人的集體需求(本質上,人類就是群居動物),我們相互扶持,相互依賴!
家是:
當你弱小,它可以保護你;
當你成長時,它可以教育你;
當你外出打獵時,它是你的后勤和后盾;
當你受傷時,可以回到這里療傷;
當你年邁時,可以回到這里養(yǎng)老;
當你遠游時,這里永遠為你留著一間溫暖的小窩。
這才是家!
如今,我們的“家”缺失了什么?
當代家庭和舊社會相比較,缺失的東西太多了,也不用一一列舉。
本質上,是日益降低的對家人的“需求”,就是說:你可以不依靠家人,不需相互扶持也能很好地活下去,生理上的需求,基本上快要消失。
在心理層面,家人們之間的包容之心也在漸漸消失,父母從小就逼著兒子學習、考好學校,結婚生子;
子女們被安排著、被逼迫著學習和成長,從小就在掙扎、反抗和無奈中度過,長大了就缺少了獨立性,只能倒逼著父母為自己購房、購車。
家庭關系,完全被一種莫名的虛榮之心或物欲補償所維系。
缺少家庭之中應該有的東西:“愛”。
愛是無私的,只有相互間都感覺到了愛才是真的愛,只有一方付出或者只有一方索取,那都不是愛。
沒有愛的家還是家嗎?
那我們需要1套什么樣的房子?或者說什么樣的房子才能讓我們滿足?
其實,只要我們明白了家是什么地方,就基本知道了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房子了。
購房時,可以參照以下幾條:
1.買房時,記得永遠要少買一間房,比如:你是三口之家就購兩居室,你是四口之家就購三居室,以此類推。
原因也簡單,夫妻吵架沒法分房;家人不能各自生活,該有的爭論和吵鬧都要有。
2.可以有花園,有衣帽間,但書房不必要,家庭影院更不必要。
3.房子不要太大。就比如:
你只有一間40平的小屋,那屋子就是你的家;
當你住進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時,房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家;
當你住進了300多平的房子時,總有一些房間是你一年都進不了幾次的,空曠黑暗的房間是誰在住呢?這種莫名的恐懼會擾亂你的心神,心不安哪還是家?
這就是“房大欺人”道理:人強了能鎮(zhèn)住房,房子大了則會鎮(zhèn)人。
當你住進了上千平米的莊園里時,會覺得莊園是你的家嗎?這和住在一座城市的大街上有什么區(qū)別?或許,此時你擁有無數的傭人和你在一起,但這不會給你帶來家的感覺,而是一座小王國,這只會為你帶來權力上的滿足感或安全感,但帶不來家的感覺。
4.家就是家,不是酒店,不是辦公室,不需要一塵不染,更不需要一切井井有條!
我們不能天天要求父母子女們把一切都歸整的紊絲不亂。
有點臟有點亂,不是不講衛(wèi)生,而是生活的氣息!
其實,就算你打掃的再干凈,你能有多干凈?
你難道不知道你身體表面,五臟六腑里面都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細菌嗎?你甚至還需要體內的菌群為你服務!真把細菌消滅光,你也活不好!
本質上,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需要與環(huán)境共存的!
家!還是以舒適為主,如果全家人都是一群豬,家就算是豬窩也無所謂;
如果全家人都有潔癖,把家變成無菌實驗室也行。
5.有人說:“房子如果小了,人與人的生活習慣會相互影響和沖突,還是房間多了好,互不影響!”
這其實可以用管理學中的“刺猬理論”來解決。
天冷時,刺猬之間需要抱團取暖,兩個刺猬離得近了,身上的刺就會扎到對方,但離得遠了又無法抱團取暖。
它們會通過不斷地嘗試,最終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相互取暖又不傷到對方。
家庭關系也是如此,不能沒有隱私,也不能太有距離感。
房子的大小,就是在幫助我們來把握“隱私”和“距離感”之間的平衡!
所以,房子好不好,只有一個標準:適不適合容納一個完整的家庭?
現在,您應該知道,您需要1套什么樣的房子了吧!
請多多關注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