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內審師修行與實戰
內審經驗——你的審計域,多大合適?初解!
褲襠有多大,你就裝多大的玩意兒!
你有多大的能力,就管多大的事兒,你的審計域多大合適?還得看你水平的高低!
一、“審計域”是什么?有什么?
簡單來說,審計域就是你能夠審計的東西有哪些!
對于內審崗位來說,審計域天生很大,我們僅從風險和內控視角來看,就涉及到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目之所及可以納入到你的審計域之內。
如:應收應付款、現金、客戶服務、財務、通用服務、健康安全、人力資源、存貨、法律、位置、生產、市場營銷、薪酬、生產與經營、產品和服務、采購、研發、銷售、證券、投融資、企業文化建設等等。
正常來說,受限于個人能力、管理層期望和組織責權,審計域不可能無限擴張。
就算組織給了審計人員充分自由,我們也要注意審計邊界!
畢竟,能力有限是一方面,龍都有逆鱗,不是哪兒都讓你碰。
二、了解審計域的分類:以專業分工為例
1.財務審計:審計域與外審相當,主要針對財務報表、賬務處理、賬務監督,以及對影響入賬信息準確性的控制程序。
范圍再大一點,受財務監督的業務:庫存、固定資產、費用預算控制、內部資金使用授權等等,都是財務審計的審計域。
2.營銷審計:主要針對銷售管理的,重點是價格管理、回款、銷售政策以及營銷費用控制方面,也可以拓展到客服管理和品牌建設。
3.工程審計:針對預結算、工程管理審計,主要還是經濟方面的審計,范圍擴大的話,會包括采購、設計、質量、安全、進度、成本審計。
4.管理或內控審計:這個一般比較寬泛,很多企業受內審人員能力限制,只做一些老板讓做的審計。
比如老板說你看看這些回款怎么慢,看看這項支出怎么這么高?你就得做一些專項的審計工作。
范圍再擴大一些,就涉及到內部控制框架了,內控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等。
但現實中,工作核心還是制度流程的合規性審計。
5.監察審計:設置了這個崗位,就是為了查舞弊,對一些舞弊敏感業務進行審計,如:采購、營銷,其他回扣與受賄,等等。
當然,也有一些公司的監察審計,只做投訴、舉報類的審查工作。
三、審計域保護了你,也限制了你
有些審計人員喜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做自己專業領域的審計工作,容易出成果,還不那么辛苦。
但是,要知道,你只做某一塊業務,你的思維方式和視角很難上升到整體框架,也就失去高層決策者的視角,很難有全局觀和系統思考。
就算你在某一方面很專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也會有局限性。
四、怎么拓展自己的審計域?一個推進路線!
首先,找準自己的專長或專業,在專業領域范圍內夠勝任工作,先穩、再精。
然后,拓展至不熟悉但業務比較簡單的業務領域,比如行政管理和人力管理;
再然后,審計與專業領域強相關的業務,比如:你對工程造價專業,就可以延伸至采購,延伸至工程的安全、進度和質量控制。
再然后,慢慢接觸和熟悉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培養全局觀。
最后,依靠全局性視角來理解和設計組織風險框架,將風險點連成線,再把線連成面,進而上升到戰略管理層次。
親,多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