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課即將進入到實戰部分了,孫博士接下來的8講是化學材料,我前面就說過,從這一講開始我就“走自己的路了”,打算講講我們公司涉及到的產品,技術與應用領域,我列了個提綱:
1.水性與油性-誰才是原罪?
2.發泡與消泡-小泡沫大學問
3.乳液-乳化是門玄學
4.表界面控制-神奇的表活
5.涂層-基材,織物與人體都一樣
6.膠黏劑-想要和你不分離
7.催化劑-如何控制好車速
8.殺菌與消毒-不僅僅是疫情下的保護
9.飼料添加劑-動物比人吃的還好
? ?這九講我的計劃是每周1-2篇。因為每個題目都太大了,只能從底層邏輯,應用和前沿發展等方面來簡單的講一講。即便如此,也需要一定的前期準備時間,希望能多查一些資料,給大家貢獻多一些高質量的文章。
? ?今天不打算講專業相關了,臨近春節,聊點兒輕松有趣的吧。晚上回來聽吳伯凡的課,這一講正好是討論中國的白酒行業為何這么火,覺得挺有意思的,而且很多人最近也是難逃飯局酒局,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吧。
中國的白酒行業為何這么火呢?
我們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三段式,沒有三個也給你整出三個來)
1.白酒曾是一種文化
2.白酒是誠意測試
3.白酒是社交貨幣
1.白酒曾是一種文化
? ?既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豪情,也有“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溫情;既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傷情,也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離情。
? ?千百年來,古人借酒言志抒情,愁情壯志化作詩詞,千古流傳。后人伏案讀來,仿佛觀看一幅幅默片,當年情狀歷歷在目。酒文化也是詩文化,嗜酒的李白也被封為詩仙。喝兩杯就能整出千古名句來,著實令人心向往之。
2.白酒是誠意測試
? ? 到了現代,白酒的意味就發生了變化。酒文化不再是吟詩作對,而是社交工具。是陌生人到熟人之間快速熟識起來的催化劑,是上司給下屬的服從性測試,是下屬給上司的投名狀,是給初次見面的客戶展示誠意,贏得好感的利器,也是久不見的好友間互訴衷腸增進感情的氣氛調節劑。試想,不會喝酒的你,舍生忘死,哐哐幾杯下去,醉臥桌底,只求豪氣,干脆,爽利,怎能不讓對方生出“果是一條好漢”的感慨,而產生感情的共鳴?
? ?雖然很多人,尤其90后的年輕人,對酒文化和喝酒是很反感的,但中國人傳統的以酒交友的文化可能還是會有所延續。作為一個雖然可以喝酒但并不覺得酒好喝也并不愛喝的人士,我能理解含蓄內斂的中國人,借酒言情的想法。酒的確可以催化加速感情的發展,但還是要勸大家一句“小酌怡情,大飲傷身”。
3.白酒是社交貨幣
? ? 這一點相信大家都很好理解。假如你想送朋友一個包包,預算一萬,你是送個LV 或者Gucci,還是一款叫goodboy的不知名款式?如果你要送老婆金飾,是周大福周生生她更開心,還是周八金這個你覺得做工不輸其他家可惜沒幾個人知道的牌子?
? ? 白酒亦然。一桌飯菜由什么來為它的最終價值背書?飯菜的價值難以量化,可酒的品牌卻是直接與價格掛鉤的。酒桌上擺的是五糧液,還是茅臺,亦或小糊涂仙(沒有貶低它的意思啊),就決定了這場宴請的等級,嘉賓的份量。名酒,是畫龍點睛之筆。
? ? 好了,三個理由講完,白酒產業火爆的原因也不言而喻。解釋現象,不代表我本人的立場或者主張。說句實話,我并不喜歡喝酒,可年輕的時候也醉過多次,那時就是“只知道踩油門而不知道踩剎車”,只圖一時痛快而不計后果。現在年紀漸長,一般也不會多喝了,主要是喝多了身體不舒服。
? ?好在我司從沒有上文提及的酒文化,愛喝的就喝,不喝的就不喝,自由發揮。我能理解一醉解千愁的痛快,也能理解滴酒不沾的決絕。不對他人的喜好指手畫腳,也不對別人的生活方式妄加評論。就一句話:做人嘛,開心最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