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女神,大家好, 我是池姐。 說起娛樂圈的氣質女星, 許多人會想到湯唯、高圓圓、劉詩詩等人。 但就在近幾年, 超模杜鵑用“蘇梅”一角, 成功躋身氣質女星行列。 她演的國民初戀, 與沈佳宜、靜秋平分秋色。 對于這些褒獎, 杜鵑卻說,她從不在意, 她只是她,杜鵑就是杜鵑。
杜鵑無論到哪一個場合,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你平時都是這樣的嗎?
“這樣”,指她看起來太冷。明明近在眼前,卻仿佛遠在天邊,總是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
在《最佳現場》,杜鵑給出答案:“我的氣質跟我的性格都是,我比較喜歡安靜的、自在舒服的狀態。”
被某自媒體專訪。
她亦坦言:“大家對我的評論這些我都接受,我做我自己就好了。”
遭騰訊時尚逼問。
杜鵑一貫清冷:“就在家待著,平時喜歡安靜、自在的生活方式。”
幾乎所有的訪談、專訪、記者會,每當外人問及這個問題,杜鵑的慣用詞都是“安靜”、“自在”、“做自己”。
縱觀她的人生經歷,也確實遵循著這一準則。
從不逾越,毫無越軌。
像一條秩序清明的長途列車,在固定的軌道,自在前行,從不顧及外在的眼光。
杜鵑真正進入大眾視野,是從《中國合伙人》開始。
據傳,陳可辛為了籌備這部劇,第一眼便確定由黃曉明主演男主成東青,但對女主蘇梅一角,他遲遲不肯敲定。
想了很久,最終決定找杜鵑。
那時的杜鵑,只是拿獎拿到手軟的超模,沒有一點演戲經驗。
《最佳現場》主持人聽聞這段故事,問杜鵑:見大導演前你應該做了很久的準備吧?
杜鵑語氣清冷:“沒有。”
“臺詞也沒背嗎?”
“沒有。”
“那怎么辦?”
“去那兒看情況再說。”
她確實這么做的。
當陳可辛將劇本給她,問她是否愿意參演,杜鵑接過劇本,只是淡淡一句:“我先回家看看。”
很久以后,陳可辛說:“你永遠摸不清她心里在想什么,這對我是一種特別吸引。”
好在“蘇梅”被杜鵑看上了。
進劇組第一場戲,她便要與黃曉明激吻。
拍戲之前,陳可辛聲明,這場戲會很難,他已做好反復NG的準備。
但杜鵑一上場,只拍了第一條,就達到他想要的效果。
完美通過。
事后很多人問杜鵑是怎么做到的。
她淡淡說:“在現場感受的。”
這話頗有周迅當年的風范。
當初記者問周迅如何演好戲,周迅語氣清淡:“我也不知道,拿到劇本就明白了。”
自那以后,杜鵑的每一場戲,幾乎一條過。
拍攝期間,攝影師杜可風對杜鵑尤為偏愛,經常對著她拍個不停,就算陳可辛喊停,也不肯關機。
為此,黃曉明、佟大為、鄧超在記者面前吐槽杜可風偏心。
有人拿這事問杜鵑。
杜鵑只是一句:“是的。”
她就這樣,用超強的感悟力,與獨特的氣質,成就了蘇梅。
也成就了自己。
紅色塑料涼鞋,鵝黃及膝長裙,嘴里低吟著《紅樓夢》,是蘇梅女神的標志。
杜鵑飾演的蘇梅,不同于沈佳宜的清純,靜秋的干凈,陳小希的甜美,但在初戀的色彩里,又增添了幾分韻味。
如夢幻月,若即若離,清透無雙。
憑借這個角色,杜鵑拿下金像獎最佳女配及最佳新演員獎。
初次涉戲,她已滿載而歸。
很多人說,杜鵑幸運,遇到了好導演。
可杜鵑不認為如此,即便取得好成績,她在任何場合,仍固執認為自己是模特,而不是演員。
因為這一切,是9年芭蕾舞刻下的印記。
極少有人知道,杜鵑成為國際超模之前,學過9年芭蕾舞。
她7歲被家人送往少年宮。
那時,杜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芭蕾舞老師。
可跳著跳著,她的個子越長越高。
對于芭蕾舞舞者而言,這是致命打擊。
因為芭蕾舞講究聚攏收合,需要用很大的力,將伸出去的動作回收,若她個子太高,做動作時會很難。
從上海舞蹈學校畢業后,迫于現實,她放棄了學舞。
但這9年,成了杜鵑抹不去的經歷。
很多年,當記者問杜鵑做模特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杜鵑都會說:“以前學芭蕾舞的經歷,對我很有幫助。”
后來,新絲路在全國舉行模特大賽,杜鵑接受了幾天培訓后欣然參加。
由于氣質獨特,她意外奪下冠軍,并被評為三亞形象小姐。
這次比賽,成了她人生的轉折點。
拿到冠軍后,杜鵑回到上海,收拾完行李后,便搬到北京,正式開啟模特之路。
但實現與夢想總是相差太遠,她的起步一直不順。
杜鵑想要回家。
“我回家吧,在家多好,爸爸媽媽整天在我旁邊圍著我。”
但公司看中她的潛力,為了挽留她,對杜鵑許諾:“我保證你一年掙到6萬。”
一年后,她果然賺到6萬,于是放棄了回家的年頭。
此時時刻,杜鵑已經不是想回家的少女了,她想要突破。
在一次活動上,她結識了蔡偉志和張宇兩位時尚圈大腕,蔡偉志看中杜鵑的潛力,力挺她代言 Shanghai Tang(上海灘)。
這一舉動,在時尚圈引起注意。
2003年,她獲得萊卡時尚“最具風尚女模特”獎,與年度中國十佳職業模特稱號 ,在圈內風頭更盛了。
張宇這時邀請杜鵑為《VOGUE》中國版拍攝封面,正是這次拍攝,法國版主編Carine Roitfeld注意到了杜鵑。
這場活動后,她又邀請杜鵑拍攝法國版《VOGUE》。
Carine Roitfeld對外稱:“我非常喜歡杜鵑,我相信她會很快走紅的。”
如她所料,3年后,杜鵑被邀前往四大時裝周走秀,連走43場。
但這段日子,也是她最難熬的時期。
回國后,杜鵑向魯豫說起這段經歷。
“初次出國時,經常一天要進行20多場面試,但因為不懂英語,錯過了好多機會。”
很多時候,她獨自背著大包,拿厚重的模特本,手捧一杯拿鐵,不斷穿梭在地鐵間。
這些,杜鵑還能忍受。
更令她無法釋懷的是,面試時,她總找不到合適的鞋。
在國內,杜鵑穿39碼,可去了歐洲,只能穿38碼。
國外模特又普遍穿40、41、42碼的鞋,這樣一來,她拿到的高跟鞋總是很大。
杜鵑想過法子,在高跟鞋里偷偷塞紙巾,但是沒用,只會更擠腳。
她又看到其他模特在鞋上貼雙面膠,于是也跟著貼。
但正式面試時,由于緊張,反而鞋子變得更打滑了。
最崩潰的一次,是她去米蘭參加活動。
排練期間,她很不舒服,忍痛走完全場,腳后跟已經磨破了皮,但必須趕往巴黎繼續演出。
臨上場前,杜鵑偷偷在腳上貼了一張透明創可貼,可被工作人員發現了,他們命令杜鵑必須撕掉。
杜鵑忍痛撕下,傷口已經發炎,她用止痛藥一噴,腳更疼了。
在人來人往的會場,杜鵑沒忍住大哭起來。
那一刻,長期以來的委屈、艱辛陡然襲來。
前幾年,搜狐娛樂問起杜鵑這段經歷。
杜鵑的臉上無多余表情:“大概是芭蕾舞的經歷讓我挺了那些難關。”
后來,她如愿登上法國版《Vogue》、《華爾街日報》、《時代》等大牌周刊,開創中國模特第一人的記錄。
順勢闖進models.com Top50,再次創下中國模特第一人的記錄。
過往的經歷,似乎讓她更耀眼了。
30歲這年,杜鵑決定轉型。
她所選的第一個劇本,是《中國合伙人》。
相傳,吳君如看完電影后,追問陳可辛:“你怎么可以把你所有喜歡的元素,都融到這個電影里。”
其中最有力的代表,就是杜鵑。
很多人問為什么是她?
陳可辛給出答案:“杜鵑的氣質很像王菲。”
眼睛細而長,眼里充滿故事,眉宇間充滿韻味,整張臉孤傲又清冷,寫著“生人勿近”四個大字。
無論是《港囧》。
《擺渡人》。
還是《如影隨心》。
她都是一貫“遺世而獨立”。
史航評價杜鵑:“她所有的角色都有一張冷臉。”
但搜索杜鵑的資料時,我卻驚奇發現,路人鏡頭下的杜鵑,似乎有些不同。
她總是一副休閑風,時常毫不避諱出現在商場里,與鎂光燈下的“高冷杜鵑”形成強烈對比。
有娛記專門問過杜鵑這個問題。
她說:“我覺得女神這個詞離我太遙遠了,我還是喜歡自在、放松的狀態。我一直很慶幸,模特和演員的不同是,沒有那么多人認識你,逛街去超市,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這是我喜歡的狀態。”
她提及,私底下,她從不化妝,也不穿高跟鞋,怎么舒適怎么來。
以至于許多與她合作過的導演、男星,都對她好評如潮。
張一白說:“杜鵑氣場很強大。”
鄧超與杜鵑合作兩次后坦言:“她很會給自己找感覺。”
近期,陳曉在采訪中透露:“之前我也會擔心她會不會很冷,很難合作,但是自從開機第一天開始,就感覺特別好溝通,然后沒有障礙,每一場戲都特別舒服。”
之于外界的紛紛擾擾,好壞流轉,到杜鵑這里,只有一種態度。
“別人對我的感覺和評論,其實對于我,我不會太去在意,順其自然,我就是我,杜鵑就是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