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軍醫大學 外科學碩士
關注他
為什么人會對某種感覺、行為、事物成癮呢?比如賭博、酗酒、美食……
為什么青少年更容易對電子游戲、色情作品成癮呢?
今天接診了一位19歲的重度勃起功能障礙同時伴有長期慢性前列腺炎的年輕患者。各種排尿癥狀對他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造成他這些病癥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毫無節制的手淫。令他感到自責痛苦卻仍要繼續的無節制手淫。
在聊這位年輕患者之前,需要先聊一下關于成癮的話題。
亦正亦邪的多巴胺
要說成癮,就需要說一種廣為人知的神經遞質——多巴胺。
多巴胺一直是被認為是“快樂分子”,能讓人心情愉悅,充滿活力。因此有很多人不遺余力的尋找讓多巴胺分泌增加的途徑。
可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當人們對某種事物充滿期待時,大腦中多巴胺能回路被大量激活,讓人感到熱情、感到渴望、感到對某種事物的欲望。這其實是一種期待的感覺、一種對未來渴望的感覺,而并不是對當下的感受。
換句話說,多巴胺能回路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理解為對尚未發生事情的熱情。是一種獎賞回路,是一種“想要”的感覺。而為了這種“想要”的感覺,人們會付出大量的努力,甚至忘卻其他一切。
人類欲望最強的事物都是和生存有關,這是為了個體的存活以及物種的延續而深刻在基因層面的鉚釘。
不光是為了活下去,還為了更好的生活條件。與此相關的事情包括了食物、性、安全、掌握的資源、被尊重的感覺、更高的社會地位等等。
就像獅群里的獅王為了獲得更多食物,獲得優先交配權,為了捍衛自己的統治地位而和挑戰者進行生死搏斗一樣。
那么與上面提到的因素相關的事物就更能激發人們的欲望,更能讓人充滿期待,更能讓多巴胺能回路被激發,也就更能讓人感到滿足和興奮。
所以,多巴胺在大腦中的作用,除了讓人充滿活力,精力充沛,努力奮發之外,也可能讓人對某種事物上癮,嚴重者甚至沉淪其中無法自拔。
“喜歡”與“想要”
想要的是否就是喜歡的?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請看下面的例子。
吸毒者明知毒品對身體的危害,明知毒品會讓人家破人亡可為什么還是想要?他們喜歡毒品嗎?不喜歡!但還是不顧一切的想要!
嗜酒者不知道酒精的危害嗎?現在網絡上到處都是關于酒精對人體危害的知識,身邊也不少因為嗜酒導致肝功能衰竭的病例,沒見過總聽過。可為還是想要喝酒?他難道喜歡損害自己的身體?可還是想要喝酒!
因賭博失去一切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失去財富和親人,經過無數次保證、悔恨之后仍舊賭博成癮。這是他們喜歡的嗎?可還是想要賭博!
門診的這個19歲少年,他是因為對色情產品上癮后無節制手淫,最終導致嚴重的勃起功能障礙和慢性前列腺炎。他甚至在悔恨與自責的情緒中手淫。明知道不好,明明不喜歡自己這種狀態,可還是想要去這么做!
所以,“想要”和“喜歡”在很多時候并不能畫上等號。
多巴胺控制的欲望獎賞回路正是“想要”的重要神經化學基礎之一,它在為未來做準備。
研究發現,性成癮、酒精成癮等多種因素成癮而未被滿足時的大腦活動與毒品上癮時渴望得到毒品的大腦活動有相似之處:腹側被蓋區的邊緣通路被激活,產生多巴胺,出現欲望。
那為什么人們總是“想要”?為什么總感覺不能滿足呢?
因為在付出努力得到這個充滿期待的“想要”的東西之后,未來變成現在,“想要”變成“得到”,多巴胺這個“未來因子”的回路沖動降低,分泌減少,期待的感覺就逐漸消失。這也是為什么激情無法一直持續的原因。
試想一下,每到星期五的下午是不是很興奮,因為明天就要放假了。可真的到了周六周末感覺也就那么回事。
人們喜歡期待、驚喜的感覺,樂此不疲,永不滿足。
心理學上有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當我們知道有時候是多巴胺在驅使我們做一些事情時,對于控制自己的行為就有一定的幫助。
想象以超我的姿態于更高維度觀察本我的行動,腦海中出現:“原來又是多巴胺在控制我了”。
如果時刻能做到“一念升起而知其升起,一念落下而知其落下”的狀態,那么對于自我控制更有幫助。
少年人的苦惱
同樣是玩游戲,為什么未成年人比成年人更容易上癮。
同樣是手淫,為什么青春期的少年更難以控制自己。
從神經生理角度來說,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未發育成熟的大腦。大腦的額葉要在將近20歲左右才發育的和成人基本相同,而額葉賦予人們良好的控制能力。它就像剎車,當我們要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時警告我們及時收手。
拿游戲來說,游戲世界里面充滿驚喜、挑戰和獎賞,剛好讓缺乏控制力的少年享受多巴胺帶來的刺激感。
游戲設計者通過龐大的數據資源甚至計算出了在隨機寶箱中讓玩家獲得需要的、重要的道具的出現概率,以此來延長玩家的游戲時間,這個概率據說是25%。
大腦的設計是讓我們在耗能少的情況下獲得生存需要的各種資源。也就是說,當躺平也能賺到和工作同樣的錢以后,相信沒多少人會對這個工作還保留太大的興趣。
一件事物是否容易獲取是它是否容易成癮的關鍵因素之一。
隨著互聯網、智能移動設備的高速發展,相關的各種資源獲取起來越來越容易,需要付出的成本和努力越來越少。
如果能適當提高獲得成本,對于成癮或許有所幫助。
比如,我在給這個19歲少年制定出用藥方案和生活習慣調整方案的同時,讓他回去把網線剪了,把電腦里的各位“老師”全部刪掉。不過不知道他舍不舍得。
存在即合理,凡事講究度
都說冥想有好處,可一直冥想那就是空想;鍛煉身體有好處,可過度鍛煉會引起肌肉損傷,甚至橫紋肌溶解;適度壓力有助于更有動力,可過大壓力會把人壓垮;適度的游戲,規律的性生活都對人的身心有好處。
存在即合理,有需求才有供應,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這個時候,適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所以,個人認為,任何事物不可一概否認,也不可全盤肯定。
我留了那個19歲小伙的聯系方式,過段時間聯系一下,看看效果如何,看看有沒有和電腦里的“老師”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