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古國的關鍵在文明,而不是國。
文明延續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文字延續性。看看現在使用的文字與1000年、2000年、3000年前是不是一致?一致的話,文明就是在延續,不一致,文明就是中斷了。
不論是埃及還是印度,現在使用的文字已經跟他們的古文字沒有一點關系了,倘若穿越回3000年前,他們妥妥的會被祖先當作外國人,不論口語還是文字,都完全無法溝通。
相比之下,中國人現在還在讀《道德經》、《論語》,就算讀著費點勁,但是多讀讀、多查查字典,理解字面意思并不難。
就算沒讀過,我們仍然繞不開這些經典。日常中很多關鍵概念的定義,都是由這些經典給出的。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師生等等。
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做人的準則,也無時無刻不受古圣先賢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而不爭等等。
這些警句、成語你可以不知道,但是你周圍的人卻知道,你可以不踐行,但周圍的人卻在踐行。這就是為什么這些經典流傳2000多年卻長盛不衰的原因。
一個現代中國人,穿越個1000來年,回到宋朝,你可以跟年輕的王安石討論變法,除了口音問題之外,大體上是沒有什么障礙的。你最多是被當作一個口音怪異的外鄉人,而絕不會被當作外國人。
而1000來年前的王安石倘若再往前穿越1000來年,也就是漢朝,他可以跟王莽討論一下變法。文字溝通肯定一點問題都沒有了。可能還是口音變化比較大,畢竟后面還有一次衣冠南渡。
王莽再往前穿越1000多年,回到周朝,他可以跟周公請教一下怎么施行禮樂。
周公再穿越估計就見到大禹了,《禹謨》周公肯定讀過,也不算陌生。
所以你看,中國人是可以跨越時光與先祖溝通的,這個種族天賦在地球上還真是獨此一份。
補充0:
有此類想法的人,希望你不要用“我們”這個詞,你是你,我是我,你和我不是同一類人,所以不能叫“我們”。
我是中國人,我站著呢。你自己想做什么“人”是你的自由,但是不要代表我。
如果你一定要說“我們”,我會認為你在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