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低估了自然演化的力量,別以為吃草的動物就溫順,馬只是不愛吃肉,但可不是不殺生。
見過公狗為了母狗打架吧?你以為只有狗這樣?馬也一樣,而且真打起來你根本攔不住,只能眼睜睜看著其中一匹被咬死。說起這個事我還真是曾經親眼目睹過,場面之震撼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甚至當時現場參雜了荷爾蒙和鮮血的馬騷味都能聞到。
所謂聲色犬馬,我年輕的時候也未曾免俗,“聲色犬”倒是還好,但偏偏掉進了“馬圈”,還一度沉迷其中。這個圈子里大概有兩種玩法,一種是馬場馬術,這是比較高大上的玩法,我對這玩意并不感冒,我們玩的是另一種,叫做“野騎”,也就是騎馬越野,圈子里吹牛說的都是幾匹馬連續幾天穿越了幾百公里……而這個圈子的畢業任務就是去內蒙跟著牧民老鄉轉一次場,什么叫轉場?就是換季之前趕著馬群從一個草場轉移到另一個草場,在下有幸也曾經去體驗了一次。
說是去轉場,其實根本幫不上什么忙,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樣,反正我去了最多就是幫著喂點夜草刷刷馬,放馬這種事人家老鄉根本不讓你干,當然了讓你干你也干不了。馬這種動物很聰明,據說有五歲小孩的智商,而且非常慕強,你一個新人去了他不認識你,你就根本拉不動他,他們能狡猾到什么程度呢?牧民在旁邊的時候他會裝得對你百依百順,牧民轉身走了,他馬上就翻臉不認人了,任你怎么拉都沒有用,除非上鞭子。但是隨便上鞭子也不行,馬這東西膽子特別小,很容易受驚,你拿鞭子抽他的時候如果他沒注意到,一鞭子就驚了,驚了就會像精神病一樣不管不顧地亂跑亂撞,那是很危險的。當然了,有些時候我也懷疑他們是故意演出來的,其實就是不服管,因為有幾次眼看著一匹馬又尥蹶子又起揚的我以為是驚了,但是牧民一來他馬上就老實了,那個變臉速度真的就跟幼兒園小孩見到了幼兒園老師一樣。
跟幼兒園小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牧民也并不是什么時候來都好使,就例如有一次牧民拉了一匹種馬出去遛,按理說當時早過了發情期了,但是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匹種馬遠遠看見一匹母馬和另一匹公馬在一塊直接就奔過去了,沒等牧民反應過來韁繩就被掙脫了。當時我正在不遠處,眼睜睜看著馬鞭一下子挺起來伸得老長,我當時心里就在我靠,馬鞭原來這么大,那牛鞭是不是更大,怪不得說吹牛X呢,如果牛X不大還不被這玩意捅爆了……當然了,很快我就被種馬公馬之爭吸引過去了,那個速度,那個力量,打得那叫一個昏天黑地,周圍塵土飛揚,跟這場面比起來武俠片的特效簡直弱爆了。不一會牧民拿著套馬桿過來了,但是兩匹馬脖子上已經全是血了,當時還不知道是哪匹馬受傷了,動作實在太快太暴力,沒人敢上前,所以也看不清楚。幾個牧民拿著套馬桿折騰了半天也沒套住,不過好在沒多一會就沒那么激烈了,看樣子應該是種馬贏了,因為他是挺著脖子進攻,另一匹腦袋耷拉著好像已經抬不起來了。牧民趁這會終于把種馬套住了,不過第一個套住的時候戰爭還在繼續,套馬桿被馬掙得脫手了,被馬脖子掄得滿天飛,后來又套上了三四個,五六個人合力才算拉住。那匹公馬倒比較老實,當時肉眼可見的脖子上在往下滴血,第二天據說脖子被咬爛救不活就被安樂死了。
這就是種馬的戰斗力,我騎了那么多馬,還從來沒騎過種馬,聽牧民說也有種馬是可以騎的,但就是不穩定,指不定什么時候就瘋起來了,他要是瘋起來騎手還有個好?胳膊腿骨折都是輕的,沒準小命都不保,誰沒事會去騎著種馬玩命呢?而且這還是在平時,真要到了戰場上,情況千變萬化,種馬發瘋基本就是必然的,騎著它上戰場那才叫送人頭呢。
一般騎馬騎得最多的是騸馬,就是被閹割過的馬,這種馬性情最溫和。有人說為什么不騎母馬呢?因為母馬其實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溫順,你可能想象不到,其實很多馬群的頭馬并不是最強壯的公馬,而是最聰明的母馬。如果你仔細觀察馬群甚至會很驚訝,頭馬真的只需要一個眼神就能讓其他的馬俯首稱臣,等級森嚴的程度甚至比人類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母馬的領地意識特別強,如果有別的動物闖入了馬群的領地,通常是母馬作為頭馬率先跑過去驅趕。當然了,頭馬未必打得過入侵者,馬群中的打手就是那些種馬,遷徙過程中頭馬走在最前面領路,種馬就在最后面壓陣。
據說現在養馬的牧民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馬如果不是用于戰爭,他的價值真的非常低。豬咱們就不說了,就說牛羊馬做對比,三個里面馬是最能吃的,也是最能拉的,也是最占草場的,還是最不長肉的……據說如果一塊草場能養五頭牛的話,換成馬就只能養一匹,這可能是因為牛的消化能力要比馬強得多,所以牛拉得牛糞也要比馬糞少很多。還有句話叫“馬無夜草不肥”,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想要把馬養好還真的就要給他吃夜宵,據說馬在自然狀態下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吃草,所以你就想吧,你養馬總不能讓人家比野生過得還慘吧?如果參加拉力賽的話,要提前幾周給馬喂“細料”,也就是在草里面加上各種豆子用來給馬增加蛋白質,營養不足馬是跑不動的。其實這些都還好,畢竟現在有人工飼料,尤其麻煩的是馬這種動物特別需要空間,不像牛羊你可以密集飼養,馬如果太密集了會得“抑郁癥”,活不長。而且馬還必須“見天”,不能圈養在馬廄里,那樣也會得“抑郁癥”。不但得放出去吃草,偶爾還得讓他們瘋跑,跑完了還得注意保暖和衛生,否則他會“感冒”,要給他們刷毛洗澡,要釘馬掌,不同的路況還要換不同的馬掌,哪一點弄不好他都會生病,是不是覺得比養孩子還難?如果是戰馬那就更復雜了,估計馬場馬術那些內容都要練,什么慢步、快步、輕快步、越障礙、聽口令……畢竟是玩命的事,一個騎兵如果坐騎不聽話他敢上戰場嗎?之前說了馬特別膽小,很容易受驚,戰場上那個環境如果是沒有受過訓練的馬,上去分分鐘就驚了,所以還得訓練他適應各種環境。我們騎著參加拉力賽的馬一般都是老鄉訓練熟了的馬,而且很多都參加過幾次拉力賽了,但即便如此仍然還是很容易驚,例如有一次我騎著一匹冠軍馬,就是在正常路上快步,結果正前方路上被風吹過來一個白色塑料袋,馬的兩個眼睛在側面,正前方正好有一個盲區,塑料袋正好就從盲區過來,馬跑著跑著突然在視野里出現了一個不明飛行物,一下子就驚了,從旁邊四十五度的大陡坡直接沖下去了,拉都拉不住。好在我騎得熟了,不然摔下馬至少也是個骨折。你就想象一下,這種事如果發生在戰場上是什么后果?
現代人養馬還這么費勁,古代養馬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吧,好地都是要種莊稼的,種莊稼尚且養不活人,哪還有地方養馬呢?草原上為什么能養馬?因為那地方種不了莊稼。那人家游牧民族種不了莊稼為什么餓不死呢?他們不是餓不死,他們基本就徘徊在被餓死的邊緣,這也就是為什么游牧民族一定要來搶奪農耕民族的原因,因為不搶劫就會被餓死,搶劫雖然有可能被打死,但總歸還是有希望的。這么看老天是不是還挺公平的?種地能吃飽飯就不能養馬,不種地養馬就吃不飽飯,但是可以靠馬去搶劫種地的,所以在長期的歷史中養馬的和種地的一直都在打來打去中共存。
為什么種地的寧可被搶劫也不去養馬呢?顯然是因為哪怕被搶劫日子過得還是比養馬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