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那些上課坐的筆直認真聽講,筆記抄的工工整整的學生很自律吧?但是沒有一個能成為全校第一。反倒是那些平時嘻嘻哈哈,但一遇到難題就兩眼放光,解出來還不滿足,非要找到最簡潔解法的人,會成為第一名。
隊里那些按部就班來訓練,認真完成每一個訓練科目的隊員自律吧?但是沒有一個能成為當家球星。反倒是那些訓練沒精打采,但是對抗起來馬上就來勁兒,過了你還不算完,非要過得你摸不到他才高興的人,會成為當家球星。
當然自律肯定不是壞事,但是也不會可怕,因為自律的人下限雖然較高但是上限卻很低。
所謂自律,律的是什么?是私欲。律的是食欲、情欲、性欲,律的是好逸惡勞,對吧?這個說法古已有之,就是理學倡導的“存天理,滅人欲”,只不過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偏了,人家朱熹解釋過,餓了吃飯是天理,吃飽了還要山珍海味是人欲,實際上人家要消滅的是過剩的私欲。可有些人矯枉過正,認為但凡私欲都是壞的,都要滅,餓了也不能吃飯,這顯然是做不到的。
私欲是經歷了千百萬年演化,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留下來的最優策略,以我們區區幾千年的文明還不足以對抗這種演化力量,更何況就連我們的文明也是圍繞著私欲演化至今的。
所以很多人扭曲了“存天理去人欲”,最后都變成了存自己的理,去別人的欲,看看那些三從四德、再看看那些妻妾成群。這也使得后來再沒人好意思提存天理、去人欲了,于是只好提自律。
但是問題仍然存在,這些人的腦子都是二極管,不是朋友就是敵人,食欲讓我胖了我就要克制食欲,懶惰讓我浪費時間我就要克制懶惰,看起來何等悲壯、何等勤奮,但殊不知一味蠻干才是真正的懶惰,不是懶于行動,而是懶于思考。
這種人多的是,你看他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可就是考試成績提高不了;你看他沒日沒夜的加班可就是不出業績;你看他每天堅持跑步,可就是瘦不下來。于是在感嘆他們自律的同時,你是不是也會有疑問,為什么沒有效果呢?仔細審視才發現,起早貪黑學習的人想通過背公式提高數學成績,他甚至把公式所在頁碼都背下來了,但是仍然不會做題;加班的人你發現,他連快捷鍵和基本公式都不會用,別人10分鐘做出來的表,他要做一天;堅持跑步的人你發現,他每次跑完都要喝飲料解渴,還得是1L裝的。
所以,自律從來不是最佳選擇,利用私欲、設計快速反饋系統、不斷挑逗私欲、不斷自我突破才是正道。欲望不是我們的敵人,也不是我們的朋友,他是我們的合作者,有時會與我們合作共贏、有時會背叛我們,所以,要利用欲望,對他恩威并施、疏堵結合、以疏為主,而不是一味壓抑欲望,一味自律。
在眾多欲望中,有一種叫求知欲 ,說白了其實就是好奇心,游戲就是充分利用了這種欲望,才讓你欲罷不能。他總是勾住你的好奇心,讓你想知道下一個遇到的怪是什么,升級之后會怎么樣,大boss長什么樣,打死之后會掉什么裝備,所以你很容易就上癮了,玩上就停不下來,是不是?如果把這種好奇心用在學習和工作中,讓學習和工作停不下來,你覺得會怎么樣?是不是爽到家了?
怎么做呢?大體還是游戲的思路,就是建立快速反饋系統,游戲為什么能勾住你的好奇心,讓你玩多久好奇心都不衰減?因為你砍一刀就出來一個數字,量化了對怪造成了多少傷害。你每殺一個怪,又會出來一個數字,你長了多少經驗,距離下一級還需多少經驗,這就叫快速反饋,讓你的每次點擊都有一個實時的結果出來。這個反饋周期足夠短,反饋足夠明確,所以你的好奇心根本來不及衰減,因為一個一個反饋接踵而至,你處理這些反饋還應接不暇,哪有時間覺得無聊呢?
對于學習和工作,在有了好奇心之后,我們也要建立這樣的快速反饋系統。具體怎么做?因事而異。但大體的方法,就是把大目標拆成小目標,把小目標拆成微目標,總之就是拆得越細越好。細到什么程度呢?起碼可以細化到每天可以看到結果。
如此日拱一卒,久而久之也就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