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有謀的李廣
一次,上郡太守李廣率領著一百名騎兵,遇到了幾千匈奴騎兵。
匈奴人以為這是漢軍大部隊前的誘兵,連忙占據高山,擺開陣勢。
李廣的騎兵都很害怕,想逃跑,被李廣制止。他認為現在的騎兵小隊距離漢軍主力太遠,直接逃走會導致匈奴人的追擊,不如擺出誘敵的架勢來迷惑匈奴人。
李廣下令騎兵們前進,在距離匈奴陣地約二里時,下馬并解下馬鞍。
看到李廣的騎兵沒有逃走,還接近自己,匈奴人確信這些是誘敵的部隊,就不敢發動進攻。
李廣還帶領十幾個騎兵,發動突擊,射死了一個匈奴將領。回到了自己的陣地,他們仍舊下馬卸鞍,躺在地上休息。
就這樣,雙方對峙到了半夜。匈奴軍隊擔心附近有埋伏的漢朝大軍,為避免被夜襲,就撤兵了。
到了黎明,李廣帶領這支騎兵小隊安全地回到他的大營。
李廣帶兵不守定法,軍中的規矩和編制也很隨便。匈奴人害怕他的謀略,漢軍士兵也樂意跟隨李廣作戰。
司馬光認為像李廣這樣的天才是無法模仿的,還是應該嚴明軍紀,避免可能的全軍覆滅。
諍臣汲黯
汲黯常常直言不諱,無法容忍別人的過失。
汲黯批評武帝表面施行仁義,無法效法歷史上的明君。引得武帝大怒,眾大臣都為他擔心。而汲黯卻認為自己身為公卿,不是來阿諛奉承皇帝,而是要積極向君主諫言。
他還揭露公孫弘身為三公,卻假裝生活節儉,以此來沽名釣譽。
漢武帝非常尊崇大將軍衛青,諸大臣也對衛青很奉承。
唯獨汲黯用平等的禮節對待衛青,只長揖不拜。衛青反覺得汲黯賢明,多次向汲黯請教國家大事。
漢武帝非常尊重汲黯,自己戴上帽子后,才會接見他。
有一次,汲黯前來議事,武帝當時沒戴帽子,就急忙躲入后帳,派人通知他,自己已批準這些匯報的事情。
后來,漢武帝任命汲黯作交通要沖的淮陽太守,給予諸侯國相的待遇。
此時的汲黯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好,十年后在淮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