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充國早年隨貳師將軍李廣利與匈奴作戰,突破重圍,受傷二十余處。漢武帝親自接見他,察看了傷勢,封為中郎以示嘉獎。
平羌
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隔斷了羌人與匈奴聯系的通道,分化羌人各部,以保障對他們的控制。
漢宣帝即位后,負責巡查羌人的義渠安國放任羌人各部落聯合及與匈奴結盟,導致羌人侵犯漢朝邊塞。
此時,趙充國已七十有余,仍主動請求率軍進攻西羌。
趙充國善于用兵,愛惜士卒,注意偵察,不冒然出擊。
他善待了告發謀反的兩部羌人,瓦解羌人的聯合,準備等到他們疲憊不堪時,再發動攻擊。
漢宣帝又從國內征發大軍,催促趙充國一起進攻。
趙充國認為,羌人馬壯糧多,此時進攻收效甚微,應以逸擊勞、先誅殺脅迫其他部落的先零。漢宣帝采納趙充國的計劃。
趙充國下令不得追擊逃兵,不準焚燒羌人村落,不得在羌人耕地中牧馬,注意收服人心。后來 ,羌人首領靡忘親自歸降,后羌未用兵而平定。
屯田
漢宣帝命破羌將軍辛武賢、強弩將軍許延壽率兵趙充國會合,進攻先零。
當時,有一萬多的羌人投降漢軍,趙充國打算以步兵在當地屯墾,等待羌人的失敗。
趙充國上書請求屯田,闡述了不出兵而留兵屯田的十二項好處。他預計漢軍班師罷兵,留下萬人屯田,可在一年之內結束戰事。
開始,朝中大臣大多不認同趙充國的上奏,支持的人只有十分之三,后增加到十分之五,最后更增至十分之八。
羌人部眾和軍隊總共約五萬人,前后被斬七千六百人,投降三萬一千二百人,淹死及餓死五六千人。已歸降的羌人首領保證可以擒獲剩下逃亡的人。
趙充國掌握以上形勢后,詳細把羌人的變化上奏,請求停止屯田。漢宣帝準奏,趙充國率部返回。
關心邊務
得知辛武賢的小弟弟辛湯被保舉為護羌校尉,趙充國不顧生病,急忙上奏皇帝,請求讓辛湯的哥哥辛臨眾替換酗酒任性的辛湯。
漢宣帝聽從了,下令改任辛臨眾。
辛臨眾因病免職后,辛湯又被保舉。但他多次在酒醉之后虐待羌人,羌人再度反叛,與趙充國預料的一樣。
辛武賢因此深恨趙充國,后來告發趙充國之子泄密,導致其自殺。
趙充國直到去世前,都一直為朝廷籌劃有關四方外夷的大事。
漢宣帝命人在麒麟閣上,為中興漢朝的功臣繪制畫像。
霍光不寫其名,只寫“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次為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共十一人。
《國家寶藏》: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藍天野飾演趙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