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斗富
后將軍王愷和散騎常侍、侍中石崇都很有錢,還喜歡互相攀比。誰更奢侈,誰就更受尊重。
王愷用糖膏刷鍋,石崇就用蠟當柴燒。
王愷用紫色的蠶絲作路旁的屏障,長達四十里。石崇就用錦作屏障,長達五十里。
石崇用花椒粉和泥涂房屋,王愷就用赤石臘涂墻。
晉武帝曾賜給王愷一棵二尺多高的珊瑚樹。
王愷把它展示給石崇看,卻被石崇用鐵如意擊碎。王愷大怒,以為石崇是嫉妒他這件珍貴的寶貝。
石崇卻不以為然,表示可以立即賠償給他。
石崇命令手下人把家中的珊瑚樹全都拿了出來,其中高三、四尺的有六、七棵,和王愷的珊瑚樹一樣高二尺的也很多。
王愷這才見識到石崇的富有,茫然不知所措。
一餐萬錢
何曾對兒子們說,晉武帝司馬炎在宴會上從不講治理國家的長遠打算,只談一些日常瑣事。這樣,國家將難以長治久安。
他認為,自己的兒子們還能夠免禍,但孫子們一定會遭遇國難。
何曾的生活很奢侈,每天吃飯都要耗費一萬錢。即便如此,他還抱怨沒有下筷子的地方。兒子何劭更厲害,一天要吃掉二萬錢。孫子何綏和其弟弟何機、何羨,更加奢侈。
何綏在寫給別人的信中,用詞非常傲慢。
河內人王尼質疑,在這亂世中,何綏這么自負傲慢會招致災禍。有人擔心,王尼會因為這些言論而被何綏陷害。王尼并不怕,認為何綏聽到自己的這番話時,他自己已經死了。
等到晉朝第三任皇帝晉懷帝的末期,何氏一家就已經沒有子孫留存在世了。
司馬光批評了何曾的這種貌似英明的態度。
既然他發現晉武帝只顧眼前利益,不為長遠考慮,又預知天下將要發生變亂,憂慮子孫一定會卷入其中,就應該杜絕自己的奢侈無度,防止子孫效仿而亡族。
而且他身為宰相,明知君主的過錯,卻不忠告君主,只在家私下議論,這不是忠臣應該做的。
五失與四不可
齊王司馬冏是齊獻王司馬攸的次子,“八王之亂”中的八王之一。
在趙王司馬倫篡位后,他聯絡河間王司馬颙等人消滅司馬倫,恢復了晉惠帝的帝位。
他被拜為大司馬、輔政大臣,加九錫,一時權傾朝野,但由于驕奢淫逸,大失人心。
南陽隱士鄭方認為司馬冏犯有五項過失:
一,享樂過度,不居安思危。
二,不注意皇族的內部矛盾。
三,不注重蠻族的威脅。
四,不賑濟百姓。
五,未封賞討伐司馬倫的功臣。
司馬冏感謝他的建議。
孫惠認為天下有五難、四不可,而司馬冏卻全部具備。
五難:
不避艱險;
聚集英雄豪杰;
與將士分擔勞苦;
以弱勝強;
振興恢復帝業。
四不可:
不可長久地享受名聲;
不可長久地夸耀功勞;
不可長久地把持大權;
不可長久地保持威嚴。
孫惠建議他應該功成身退,但司馬冏不聽。
后來,他被長沙王司馬乂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