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如何閱讀---讀陳引馳《莊子精讀》(一)

以下是根據陳引馳《莊子精讀》的視頻講座整理的筆記。

讀書的方式有精讀、泛讀、跳讀和拆讀。

一、精讀

1,如何精讀?

精度要求下功夫、完備和仔細。

下功夫是要求反復讀,以前還應該朗讀出聲,以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完備是指,不僅看原文,還要看相關的著述,否則看不懂。

東方的著作經過歷代的注解、發展,不能只看原著。

仔細則是要從基本字義入手,讀出字里行間的深意。

2,美、真、善

道家講求美和真相結合。莊子認為,真比美的地位更高,要保持本性。

在解讀“樸素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時,逐字解讀可知:

樸,原意是未經過加工的木材。素,原意是白色的生絹,即保持本來面貌。

儒家則講美與善的結合。

《論語·八佾[yì]篇》: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韶》是舜的音樂。《武》是周武王的音樂。善更高。

詩的最高標準是美善兼備。杜甫關心天下,所以是詩圣。

國外也有類似的觀點: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that is all 

    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  

---John Keats《Ode on a Grecian Urn》

3,關于翻譯

對詩詞的翻譯有多種可能,而翻譯僅是含義中的一種。

以王維的”澗戶寂無人“為例,就是多意,多指向性。

劉若愚認為,詩詞翻譯應注意逐字翻譯,整句翻譯,句間關系,并兼顧個人的闡述和發展。

4,精讀經典

經典才值得精讀。

玩笑:經典就是人人知道要去讀,卻又不讀的書。

讀經典的好處,以一當十。讀前四史,再讀后面的書就勢如破竹。

西方引用最多的是《圣經》和《莎士比亞》,這就是經典。

《莊子》作為經典的標準之一就是其中包含的成語極多。

以下是部分成語摘錄:

鵬程萬里、扶搖直上、越俎代庖、大相徑庭、不近人情(引自《逍遙游》)

沉魚落雁、朝三暮四(引自《齊物論》,與現在的意思不同。)

躊躇滿志,游刃有余、薪盡火傳(引自《養生主》)

二、泛讀

1,閱讀譜系

博覽(泛讀)是指閱讀相關的作品,擴展眼界,古今相通。

此之良藥,彼之砒霜。受限于個人的接受度,年齡、文化,不可能讀所有文化資源。

這就需要有閱讀的中心,根據個人的思想和興趣、學術格局,建立起自己的譜系。

2,泛讀各家

僅讀《莊子》不足以理解原文含義,比如莊子的一句話,在先秦同期是有許多同類作品可做對比的。

《莊子》包容了道家、名家、法家的一些觀點。很多人認為《莊子》還與儒家有關,如韓愈、蘇軾、袁宏道、章太炎。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把老子和莊子做了區分。

《莊子》經過了一個名學(有點像現代的邏輯)的階段,相關的篇目有《齊物論》、《天下篇》。

陳引馳建議閱讀《莊子》的順序為《逍遙游》、《秋水篇》、《齊物論》。

《秋水篇》很重要,兼有《逍遙游》和《齊物論》的觀點,沒有名學的內容,是最適合概況《莊子》觀點的單篇。

3,道家的出現

在先秦時代,沒有諸子百家之說。當時,各派學說并沒有被稱為“家”,只有稱為“子”。

儒家指禮學專家,是一種職業。墨家則是游離于社會邊緣的一種組織。

有現場學生提出,墨家類似現代的NGO。陳引馳不置可否,露出意味深長的微笑。)

道家的說法在漢初出現。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概況出陰陽、儒、墨、名、法、道六家。

《史記》多有道家的記載,如陳平自述:“我多陰謀,此道家之所禁。”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太后好黃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趙綰[wǎn]、王臧等務隆推儒術,辨道家言,是以竇太后滋不說魏其等。“

黃老之言就等同于道家,后來道家才變為老莊。

班固把劉向父子收集的天下書歸類,編《漢書藝文志》,建立知識體系,分成六類書,才明確把莊子列在道家。

4,無為

道家的無為觀點在《莊子》中也有體現。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余;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貴夫無為也。“

”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是下與上同德,下與上同德則不臣;下有為也,上亦有為也,是上與下同道,上與下同道則不主。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莊子·天道》

陳引馳對此的解讀是:

無為的是上、君;

有為的是下、臣。

上下無為,上下同德,無人做事。

上下有為,上下同道,無人主宰。

此外,這段文字還可作傳統思想與現代管理的發揮。

對于類似的觀點,陳引馳也做了引用。

”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職,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復為一體。“

---《管子》

即上下不同,不能做一樣的事情。

”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無事。“

---《慎子》

即君逸臣勞,《淮南子》也有類似的觀點。

”此篇之說,有與莊子之旨迥不相侔[móu]者,特因老子守靜之言而演之,亦未盡合于老子。蓋秦漢間學黃老之術以干人主之所作者。“

---王夫之《莊子解》

三、跳讀

1,現代小說

跳讀對于現代小說很必要,因為現代傳播媒介的變遷,導致小說存在大量的敷衍。

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在《ten novels》指出,很多書都不要從頭讀到尾。

絕大部分小說都經不起精讀,只須跳讀。只有傻子,才會把一部書從第一頁讀到最后一頁。

《唐吉科德》中有很多插科打諢,第一遍通讀,之后就可以跳讀。

狄更斯的很多小說發表在雜志上,而且他善分心工作,還同時給幾家雜志寫不同的小說。

由于有期數和篇幅的要求,他就故意拉大小說的長度,必然影響整篇結構和文學質地。

有些譯本的質量粗劣,推薦看李健吾翻譯的《包法利夫人》。

2,刪節

蕭伯納不準英國人改動他的劇作,演出的效果不佳。而德國人刪節原著后,觀眾的反響就好的多。

陳引馳認為中國的小說都應該大幅刪減,唯有紅樓夢可刪減的最少。

當然,紅學家不同意,他們認為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有意義。

3,精讀《莊子》

《莊子》在歷史上最長的版本有52篇,郭向將其刪為33篇。

《莊子》也不必全讀,其中不少內容相通。(當然,陳引馳已全部讀過,才有此結論。)

各篇有重要性、質地上的差異,只須讀最重要的篇目。比如,有人只注其中的7篇,其他則不讀。

四,拆讀

拆讀就是換一個角度再讀,掌握其中多方面的價值。即蘇軾認為的,讀書要講究“八面受敵”。

1,多方面解讀

莊子所說的“道術將為天下裂”,就是指天下各種知識和文化都是道術分裂后產生的。

古代文學就是如此。諸子散文是文學與思想的結合。歷史散文是歷史與文學的結合。

詩經最初不是文學,而是周朝禮儀文化的一部分。

對于《史記》是史書還是文學歷來有爭議。歷史關心事件,文學關心人。

陳引馳認為,《史記》從根子上就體現出了文學性。因為,一有情感因素;二是采用了以人為中心的紀傳體。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也提到“《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在自序中稱,自己繼承的是孔子作《春秋》的精神。《春秋》對人物的描寫是有褒貶的態度,真實性并不是第一位。

《史記》中不乏對人的復雜性、多面性的體現。

比如,司馬遷不喜歡商鞅,認為其刻薄少恩。在描述衛相向國君推薦商鞅的前后經過中,他刻畫出了幾個當事人的鮮明個性,頗具文學性。而真正的史書對這樣的事件,可能就僅用簡單的幾句話而已。

2,把握中心

劉述先講《孟子》。牟宗三問他,“孟子說了什么?”劉答不上來。

牟說,孟子講了八個字,即仁義內在,性由心顯。孟子思想的核心即性善,動惻隱之心。

同樣的,《莊子》也需要拆開讀,抓住重點,把握中心,再進行組裝、重新結構。

(陳引馳的講座常常顧左右而言他,這些內容看似偏離主題,卻往往又是奧妙之所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莊子的思想世界(7)
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主張
第三篇 老莊
《先秦學術概論》筆記
先秦的散文
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凭祥市| 南召县| 阿拉尔市| 高台县| 阳西县| 永德县| 武穴市| 隆林| 海林市| 巨鹿县| 中阳县| 黄龙县| 新平| 青川县| 徐汇区| 鹤壁市| 喀什市| 禹城市| 东源县| 鄯善县| 长葛市| 张掖市| 呼和浩特市| 博客| 夹江县| 沂南县| 中宁县| 南宫市| 丹阳市| 双桥区| 施甸县| 万源市| 乌兰察布市| 水城县| 英超| 绥棱县| 永仁县| 米林县| 长岭县| 卫辉市|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