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長安三百年——從陜西關學到長安畫派
userphoto

2023.08.09 廣東

關注
▲中國書畫

藝術自媒體/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圖/ 中貿圣佳(上海)
“關學”是儒學重要學派,萌芽于北宋慶歷之際,至張載始正式成為理學學派。因張載為關中人,乃稱“關學”,而張載世稱“橫渠先生”,故亦稱“橫渠之學”。“關學”之說,尤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橫渠四句”,言簡意賅,歷代傳頌不衰。

而作為儒學史上承前啟后的學派,“關學”澤惠天下學人,又以關中區域受益最多,從者如縷,說者不絕。從晚明至清末,關中大儒如馮從吾、賀瑞麟、劉古愚等,皆富有盛名,而近世的于右任、吳宓等亦受熏養,續其文脈。王陽明亦曾言:“關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質,明達英偉之器,四方之士,吾見亦多矣,未有如關中之盛者也。”

長安三百年——從陜西關學到長安畫派

在關中仕宦的左宗棠、端方、樊增祥、翁同龢、吳大澂等晚清重臣,亦對“關學”經世致用,篤信實學的治學理念推崇備至。而飽經“關學”前后數百年學風傳承的關中學人,又以書畫探索反映時代,立足黃土,倡導秦嶺風情,藝術風貌鮮明,謂之“長安畫派”,影響深遠。

此次,中貿圣佳2023(上海)藝術品拍賣會,即以“長安三百年——從陜西關學到長安畫派”為專題,集中呈現關中大地以“天下桑梓為計”的翰墨情緣。其中,如王杰作為乾嘉時期重臣,可謂有清一代陜西第一名臣,而于右任則是“西北奇才”,以“為萬世開太平”為己任,亦受欽仰,賀瑞麟亦是“關學”大家。另有趙望云、何海霞、黃胄、王子武等“長安畫派”名家以及其余曾在關中為官的俊杰人物,亦將齊聚,誠可謂“學風斯盛,莫過三原;經世新說,數我關中”。



1

關中名賢,繼往圣絕學  

lot 604

王杰(1725-1805)? 行書七言聯

立軸?水墨紙本

款識:案上琴樽司馬賦,池邊風雨右軍書。偉人王杰。

鈐印:王杰之印(朱)、偉人(朱)

125×28 cm.(2) 49 1/4×11 in.(2)

約3.1平尺(每幅

王杰,字偉人,號惺國,陜西韓城人。其才華橫溢,青年時期曾在江蘇巡撫陳宏謀門下當幕僚,陜西會考奪得解元,又以探花第三名進呈乾隆皇帝殿試。當時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選撥人才,又見王杰字跡工整清秀,遂拔為第一,成為清朝開國第一名陜西狀元。

高中狀元后,王杰初在南書房當值,后經多次升遷,官至內閣學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轉調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軍機昆大臣,上書房總師傅,第二年又出任東閣大學士,成為有清一代陜西第一名臣。嘉慶皇帝盛贊其:“直道一身立廟堂,清風兩袖返韓城”。

是聯文,一語雙關,對仗工整,上聯“司馬”,指漢代司馬相如,下聯“右軍”即王羲之。行書書法行筆流暢,線條粗細分明,端莊大氣,富有書卷氣息。花箋紙亦是精美。王杰曾為沈陽故宮保和殿書寫楹聯“夜雨閑吟左司句,時晴快仿右軍書”,與是聯有異曲同工之處。



lot 605

王杰(1725-1805)? 行書蘇軾尺牘

鏡心?水墨紙本? ??

題識:數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擇書,過上元乃行,公亦以此時來,何如?王杰。

鈐印:偉人(朱)

127×33 cm. 50 ×13 in. 約3.8平尺

王杰著有《惺園易說》,書中治世之道可見其對于“關學”之提倡。而家鄉“關學”創始人張載的張子祠修善告竣時,其為撰聯“道學振關中,十六字淵源搖接;教譯留梓里,千百年俎豆常馨”,亦可證之。

此為王杰節錄自蘇軾致友人陳季常之《新歲展慶帖》,帖中內容大致為好友公擇即將造訪黃州,正月十五后出發,請陳季常屆時過來一聚,是札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王杰的書法筆意瀟灑,率真自然,此與蘇軾“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審美旨趣亦相契合。此外,蘇軾的岳父亦名王杰,可謂巧合。



lot 607

王鼎1768-1842?楷書蘇玉局七律

鏡框?水墨金箋? ??

題識:錄蘇玉局七律八首。時在柔兆攝提格蕤賓之律,苕東仁溪北村。辛卯(1831年)春為少穆大兄清玩,蒲城王鼎。

鈐印:王鼎之印(朱)、省厓(白)

說明:上款人“少穆大兄”為清末名臣林則徐。

17×50 cm. 6 3/4×19 5/8 in. 約0.8平尺

王鼎,字定九,號省厓,陜西蒲城人。嘉慶元年(1796)進士,自編修累官內閣學士。其為官清廉,史書贊其:“清操絕俗,生平不受請托,亦不請托于人”。清廷追贈太保,謚文恪,入祀賢良祠。

其與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人與王均有深交。是扇面,金箋,即為其書贈林則徐,內容為“蘇玉局七律”,作于1831年春。款識中“時在柔兆攝提格蕤賓之律”為歲星紀年法,《爾雅·釋天》有載。鴉片戰爭時,王鼎力主抗戰,并為林則徐等辯誣,戰事失敗前夕,以自縊向道光帝尸諫而死,可見二人誠摯交也。林則徐亦曾有多首詩詞相贈王鼎,其一詩注“壬寅二月,祥符河復,仍由河干遣戍伊犁,蒲城相國涕泣為別,愧無以慰其意,呈詩二首”,并為寫壽詩《蒲城王丁九協揆(鼎)七十壽詩》。



lot 608

白遇道(1836-1926) 楷書八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文德武功光照世業,雄才盛烈名蓋當時。剛伯尊兄屬,歲在玄閹茂陬月,八十有六迂叟白遇道。

鈐印:高陵白遇道章(白)、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朱)、主恩前后三持節(朱)

179×35 cm.(2) 70 1/2×13 3/4in.(2)

約5.6平尺(每幅)

白遇道,字心悟,后改字五齋,早年號慎。同治九年(1870)中舉,十三年(1874)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光緒十五年(1889)應陜西巡撫鹿傳霖之約回陜講學,歷官至鞏秦階道鹽運使。編纂《高陵縣志》,文筆洗練,文風謹嚴,被譽為關中名志之一。是聯為其八十六歲高齡所作,即1921年,書法瘦勁,顯見功力。款識“玄”字缺墨筆,避諱康熙皇帝,亦可見白遇道的遺民思想。



lot 611

賀瑞麟(1824-1893) 草書程子語四屏

立軸?水墨紙本?

題識:右程子遺語三條。復齋瑞麟。

鈐印:復齋(白)、賀瑞麟(朱)

167×44.5 cm.(4) 65 3/4×17 1/2 in.(4)

約6.7平尺(每幅)

賀瑞麟,清末關中大儒,原名賀均,榜名瑞麟,字角生,號復齋。為清末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書法家。與山西芮城薛于瑛(仁齋)、朝邑楊樹椿(損齋)并稱“關中三學正”,于右任亦曾從其學習,學業日有所進。同治九年(1870)創立正誼書院,主講正誼書院二十年,學兼體用,精研程、朱之道。此其草書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四屏,為治學修身名言,書法運筆酣暢,牽絲映帶,字字渾厚。


lot 613

賀伯箴(1875-1944) 行書七言聯

立軸?水墨紙本?

款識:神龜展步追龍馬,奇鳥自言是鳳凰。賀伯箴。

鈐印:箴(白)、少方(朱)

164×38 cm.(2) 64 5/8×15in.(2) 約5.6平尺(每幅)

賀伯箴,字箴甫,號白貞道人。自幼受賀瑞麟熏陶,勤于學業,恪守正道,精于書法。曾捐出庭院辦普育小學,任校董,同時鼓勵子侄北上延安,投奔革命。《張仲超烈士墓表》為其書法代表作。



lot 614

閻敬銘(1817-1892) 行書八言聯

立軸?水墨紙本?

款識:春水有情可以自喻,萬山之氣皆由是生。福田大兄大人正之,丹初閻敬銘。

鈐印:閻氏敬銘(白)、丹初(朱)

說明:西安市文物商店舊藏。

174×41 cm.(2) 68 1/2×16 1/8 in.(2) 約6.4平尺(每幅)

閻敬銘,字丹初,陜西朝邑趙渡鎮(今陜西省大荔縣朝邑鎮)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晚清大臣。閻敬銘理財有道,為官清廉耿介,是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理財專家之一,有“救時宰相”之稱。追贈太子少保,謚“文介”。

是作西安市文物商店舊藏。上款人“福田”暫不可考。晚清時期,字號“福田”者頗多,如歐陽凝祉(1786-1869)初名鰲,又名滄溟,字福田,湖南衡陽人,曾國藩的業師和岳父。另有歐陽厚均(1766-1846),字福田,號坦齋,安仁人,官至御史,主講岳麓書院20多年。



lot 623

宋伯魯(1854-1932) 草書節錄《東京賦》八屏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丁亥(1887年)冬至后三日,書于海棠仙館,為子平八兄大人屬書即正,芝田弟宋伯魯。

鈐印:臣伯魯印(白)、丙戌翰林(朱)

說明:文物商店舊藏。

152×45 cm.(8) 59 7/8×17 3/4 in.(8) 約6.2平尺(每幅)

宋伯魯,字子鈍,號芝田,陜西禮泉縣人。清末民初時期大臣、書畫家。光緒十二年(1886),進士及第,選為庶吉士,授散館編修。二十二年(1896),任都察院山東道監察御史。戊戌變法(1898)失敗后,返回原籍,致力詩畫山水。

乾嘉時期,碑帖分野。及至晚清,碑書大行其道,而帖學則漸萎靡。然仍有諸多書家致力于帖學,并深有所得。宋伯魯之帖學學法,出于二王、趙孟頫一脈,其曾于《心太平軒書畫論》中云:“積之既久,始恍然,二王之后,斷推松雪翁(趙孟頫)為集書學之大成,余子各得會稽喬梓一體耳。”此八屏可謂巨制,海棠仙館為其室名,著有《海棠仙館詩集》,書法平實端莊,用筆含蓄,筋骨內裹,有謙謙君子之風,文氣俱足。


lot 632

周爰諏(1854-1929) 行楷書警言四屏

鏡心?水墨紙本?

題識:1.戊戌(1895年)中冬蒲城周爰諏。

2.周爰諏。

3.爰諏。

4.爰諏。

鈐印:慕竹懷梧別館(朱)、蒲城周氏(白)、周爰諏印(白)、政伯(朱)、丙戌翰林(朱)、得閑多事外知足少年中(朱)

133×33 cm.(4) 52 3/8×13 in.(4) 約4.0平尺(每幅)

周爰諏,字政伯,號幟山。陜西蒲城人。二甲第四名進士,散館授編修,官至侍講學士。充光緒十八年會試同考官,光緒二十年山西主考官,光緒二十三年順天同考官。清亡后,掛冠歸里,關門謝客。祭祀墓塋時,仍穿戴清朝冠服。此四屏筆意沉穩,蒼勁中又呈現自然靈動。




lot 633

藍云屏(1878-1949) 楷書四屏

鏡心?水墨灑金箋?

題識:啟泰仁兄大人正。甲戌(1934年)秋七月,藍云屏。

鈐印:藍文錦(白)、癸卯翰林(朱)

171×38 cm.(4) 67 3/8×15 in.(4) 約5.8平尺(每幅)

藍文錦,字云屏,號耘瓶,陜西省西鄉縣人。光緒二十九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生前多在湖北為官,曾官云南候補知府,工書法。



lot 641

李元鼎(1879-1944) 贈楊虎城書法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虎城老弟兩正,李元鼎錄舊作。

鈐印:李元鼎印(白)、子逸(朱)

129×21 cm. 50 3/4×8 1/4 in. 約2.4平尺

李元鼎,陜西蒲城人,字子彝,筆名礨空,號老曼、魯曼,革命主義志士、同盟會員、民國期間曾任陜西軍政府教育司司長。1943年,任《蒲城縣志》主編。此為其錄寫自作詩,上款人楊虎城(1893-1949),陜西蒲城人,民國陜軍將領。


lot 642

寇 遐(1884-1953) 隸書七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題識:論敵肯輸楊大眼,知書不減范長頭。天章老兄正之,玄疵寇遐。

鈐印:寇似(朱)、玄疵廬(白)

136×32.5 cm.(2) 53 1/2×12 3/4 in.(2)

約4.0平尺(每幅)

寇遐,字勝孚,號玄疵、未園主人,陜西蒲城縣人。同盟會成員,著名政治家和書法家。曾任陜西省人民政府委員,西京金石書畫學會會長。劉天章上款。劉天章(1893-1931),陜西省高陵縣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參加領導了北京“五四”愛國學生運動。1921年,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中共陜甘區委成立后,劉天章與魏野疇共同負責區委的宣傳工作。在西安創辦陜西《國民日報》。


lot 643

于右任(1879-1964) 行書四屏

鏡心?水墨紙本

款識:1.云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暉。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馬如飛。東坡送張師厚。

2.買醉村場半夜歸,西山落月照柴扉。劉琨死后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放翁懷獨孤生。

3.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太白從軍行。

4.煮豆持作羹,漉豉(淑)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子健七步詩。峰我兄正之,于右任。

鈐印:于(朱)、于思(朱)、于思(朱)、于思(朱)

說明:岳秀峰上款。岳秀峰,陜西蒲城人,國民政府陸軍上將,岳維峻之弟。

81.5×25.5 cm.(4) 32 1/8×10 in.(4) 1.9平尺(每幅)


于右任有“草圣”、“書圣”、中國書法史三個里程碑之一”美譽,其自成一家之“草書”,人稱“于草”,被視為瑰寶,能得其寸楮片紙,均奉若拱璧。其書藝造詣,除得益于天賦學養外,與臨池不斷、退筆成冢有很大關系。關于書法,其曾有詩云:“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濕枕。”可見用功之勤。

此外,于右任提倡書寫自然觀,“身體力行”標準草書,又削繁就簡,對于現代書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沈尹默曾作《三十六用寺韻為右任院長題標準草書》詩,詩云“美觀適用兼有之,用心大與尋常異。”盛贊于右任“標準草書”的推廣及其書法藝術。此外,《南呂四塊玉曲》中,亦稱于右任“詩太白,草伯英,關中老漢最知名”。

是行書四屏,書贈岳秀峰,陜西蒲城人,國民政府陸軍上將,岳維峻之弟。內容分別錄寫蘇軾《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二首》,陸游《夜歸偶懷故人獨孤景略》,李白《從軍行二首·其二》,曹植《七步詩》。書法則用筆腴潤,點畫通達,結體圓轉松闊,布局疏密有致,氣勢亦是真率自然,酣暢淋漓,未見藏露之法。整作雄渾灑脫,既有碑書的博大激昂,又得帖學靈動舒卷的逸氣,可見右老對于書法形式、技巧的高超駕馭能力,實無愧“碑帖融合”中,再開行草書新風的第一人。



lot 644

于右任(1879-1964) 碑書《翠亨村記事》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山環海繞翠亨村,郭外朝西故宅存。世界勞民思救主,同來瞻拜圣人門。翠亨村恭謁,總理故居詩。允顓仁兄法家正,右任。

鈐印:于(朱)、右任(朱)

131×31.5 cm. 51 5/8×12 3/8 in. 約3.7平尺


是詩《翠亨村記事》是于右任拜謁孫中山先生故居后真摯的情感流露。書法則點畫舒展,詩題與詩文的“字體大小”亦有對比。其曾多次書寫相同或類似內容,如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亦藏有于右任《行書翠亨村紀事詩之一詩軸》,頷聯易為“聞道家人述家世,兒時耕牧履無根”。



lot 645

于右任(1879-1964) 草書五言聯

鏡心? 水墨紙本?

款識:古石生靈草,長松棲異禽。益庭先生,右任。

鈐印:關中于氏(朱)

130×32 cm.(2) 51 1/8×12 5/8 in.(2) 約3.7平尺(每幅)


是聯文內容語出唐代姚合的《題杭州南亭》,上款人“益庭先生”或為金紹曾,字益庭,直隸天津人。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后在清政府軍諮府任職。民國成立后歷任北京政府陸軍部參事、陸軍部軍衡司司長、北京政府陸軍部次長,并曾兼代總長。1921年9月13日晉升陸軍中將,1926年至1927年再次出任陸軍部次長。書法則天趣自然,局部的飛白,使得整作的書寫更顯流暢。



lot 646

于右任(1879-1964) 草書八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百事清平為有令德,一家和氣是以大年。添寶先生,于右任。

鈐印:右任(朱)

135×33 cm.(2) 53 1/8×13 in.(2) 約4.0平尺(每幅)


是聯內容吉祥,事事和美,書法意趣靈動,線條在隨心所欲間則處處可見“即興應變”。上款人暫不可考,《書壇巨匠于右任》亦有1961年于右任所作書贈“添寶先生”草書《孫中山語》條幅。


lot 651

于右任(1879-1964) 草書四屏

立軸?水墨紙本?

款識:正中先生正,于右任。

鈐印:右任(朱)

說明:上款人黃正中。黃正中,1916年生,江西都昌人,南京大學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后到上海交通大學任教。

96×28 cm.(4) 37 3/4×11 in.(4) 約2.4平尺(每幅)


自書法伊始,碑帖之界的“畫地為牢”便根深蒂固,而于右任非碑非帖,或是亦碑亦帖的書法探索,將書法中“取法古人”與“不拘泥于古”的書學理念,完美兼得,形成一種新的、自然的、富有實用性、書法審美,同時亦便捷的書風,使得書法的意義,與“國計民生”結合,更具生命力。上款人黃正中,1916年生,江西都昌人,南京大學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后到上海交通大學任教。




lot 659

沈尹默(1883-1971) 行書書法

立軸?水墨紙本

釋文:前時偶見花如夢,紅紫紛披競淺深。今日重來如夢覺,靜無余馥可追尋。

款識:荊公《與道源自何氏宅至景德寺》之作,尹默。

鈐印:沈尹默印(白)

說明:文物公司舊藏。

109.5×25 cm. 43 1/8×9 7/8 in. 約2.5平尺


沈尹默雖非關中人,然其生于陜西,亦長于陜西,自然如“故鄉”一樣,有著極為特殊的情感。在書法上,其與于右任亦稱“南沈北于”,書名遠播。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其舍碑取帖,書法文質彬彬,清雅脫俗,行書比肩趙子昂,不見媚俗,可謂傳統帖學書法繼承者及中興盟主也。文學家徐平羽先生曾贊其書法:“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在書家林立之際,其楷書以細筆入紙,氣度秀麗,直追魏晉風韻。”是作書法剛柔咸宜,粗筆處不類墨豬,細筆處則細若游絲,行氣貫通,亦為文物商店舊藏。

文物商店標簽




2

游宦關中,為生民立命  

lot 610

左宗棠(1812-1885) 行書七言聯

立軸?水墨紙本?

款識:佛桑能吐四時艷,老鶴尤堪萬里風。春望一兄屬,左宗棠。

鈐印:清宮太保愙靖侯(白)、大學士章(朱)

178×36 cm.(2) 70 1/8×14 1/8 in.(2)

約5.8平尺(每幅)

列名“晚清四大名臣”的左宗棠,是功勛卓著的“民族英雄”,其作為洋務先驅,生性穎悟,少負大志。道光七年(1827),其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胡林翼評介其“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奏疏中更直言:“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其雖為武將,然兼通文墨,筆法受何紹基的影響頗為明顯,行書、篆書,皆染何氏形神。左宗棠亦甚是推崇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有深厚書法造詣,其書名蓋為政名所掩也。近人贊之“文襄公行書出清臣(顏真卿)、誠懇(柳公權),北碑亦時湊筆端,故肅然森立、勁中見厚。”康有為也譽其“筆力雄健,豪邁大度”。

而左宗棠曾任陜甘總督,宦績殊佳。是聯,上聯語出宋代楊萬里的《壬寅歲朝發石塔寺》“佛桑解吐四時艷”,下聯語出宋代陸游的《道院雜興》。行書書法,字體滲以碑意,用方筆,出鋒較多,氣勢雄渾,雄健中有留有秀美之風,用筆厚重。上款人“春望一兄”暫不可考。同時期,張星銘,字春望,貴州遵義人。其人學識淵博,性情瀟灑,道光末年,任荔波訓導期間成績顯著。可作參考。




lot 615

翁同龢(1830-1904) 行書五言聯

立軸?水墨紙本?

款識:滄海先迎日,行藏獨倚樓。景裴世四兄大人正腕,瓶生翁

鈐印:翁同龢印(白)、叔平(朱)

133×32.5 cm.(2) 52 3/8×12 3/4 in.(2) 約3.9平尺(每幅)

翁同龢先后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可謂朝廷重臣,其家耀門楣,人謂翁氏家族,父子宰相,同為帝師;叔侄聯魁,狀元及第;三子公卿,四世翰苑,極為顯赫。其亦工詩,著有《瓶廬詩文稿》,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譚延闿、澤闿兄弟曾刻成《春及草廬藏翁氏墨跡》行世。

豐八年(1858),翁同龢任陜甘鄉試副考官,旋授陜西學政。其書法,深得顏真卿精髓,曾有“晚清第一書家”之名。《清稗類鈔》言“叔平相國書法不拘一格,為乾嘉以后一人。”楊守敬亦云“松禪學顏平原,老蒼之至,至一稚筆,同治光緒間,推為天下第一,洵不誣也。”是聯文辭氣象開闊,書法則筆意舒展,結體方中見長,有陽剛俊逸之美。

上款人“景裴世四兄”暫不可考。《那桐日記》中有載多次“”,其中光緒十九年“九月廿七日”條,記有翁同龢視察,裴隨從等。

 《那桐日記 上》


lot 616

吳大澂(1835-1902)?秋林曳杖

鏡框?設色紙本? ??

題識:秋林曳杖,擬石谷子意。硯秈六兄大人屬,吳大澂。

鈐印:愙齋(朱)

18.5×52 cm. 7 1/4×20 1/2 in. 約0.9平尺

晚清金石治學一脈,吳大澂可謂承前啟后之關鍵人物。其上承先賢余緒,將原本附庸于經學的小學、金石之學,以出土舊物考釋古文字、斷代等,對被奉如圭臬的漢代許慎《說文解字》進行訂正。同時又著書立說,如《權衡度量考》、《說文古籀補》等,極是嚴謹。

同治十二年(1873),吳大澂出任陜西學政,既提倡程朱之學,亦非常重視關學的傳承與發展。此外,其亦善書畫,是作“秋林曳杖”設色清雅,擬王翚筆法,繪高士寬衣大袍,持杖眺望,意境悠遠,部分留白作云霧繚繞狀,山石略作皴染,富文人意境。


lot 619

樊增祥(1846-1931)? 行書自作詩

立軸?水墨紙本

款識:《六日晚出》。戊辰(1928年)臘八日,樊山老人增祥書于城西寓廬

鈐印:增祥長壽(白)、天琴居士(朱)? ??

126×27 cm. 49 5/8×10 5/8 in. 約3.1平尺

樊增祥工詩文書法,是“同光體”重要詩人,有“樊美人”之稱。其亦曾任陜西宜川、渭南等縣令,光緒二十七年,以道員升陜西按察使,光緒三十年,擢陜西布政使。此當為其自作詩,書法秀雅沉穩,張弛有度。


lot 624

端方(1861-1911) 行書“清風徐來”

鏡心?水墨綾本?

款識:芝田仁兄正,辛亥夏五,浭陽端方。

鈐印:端方之印(白)、撫松盤桓(白)

說明:宋伯魯上款。

42×134 cm. 16 1/2×52 3/4 in. 約5.1平尺

端方,字午橋,號陶齋。滿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端方從政之余,醉心于古玩收藏,金石收藏尤富,為晚清金石碑帖鑒藏領軍人物。端方亦曾任陜西布政使、按察使并兼任陜西巡撫。此端方為宋伯魯書“清風徐來”橫幅,適宜懸于書齋,頗是文雅。“辛亥夏五”即1911年舊歷五月,是時端方被委任為川漢粵漢鐵路督辦大臣,不久后因激起川湘鄂保路運動,嘩變殉職。故是作亦是端方極晚年的墨跡,更顯其珍。


lot 626

端 方(1861-1911) 行書五言聯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努力崇明德,隨時愛景光。公益仁弟雅屬,匋齋兄端方。

鈐印:端方印信(白)、匋父(朱)

130×31.5 cm.(2) 51 1/8×12 3/8 in.(2)

約3.7平尺(每幅)

是聯書法骨法洞達,放縱流動。上聯“努力崇明德”出自西漢李陵《與蘇武詩》,下聯“隨時愛景光”出自兩漢佚名《別詩四首》。


lot 634

馮欽哉(1889-1963) 隸書《曾胡治兵語錄》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念堂同志紀念,馮欽哉。

鈐印:馮欽哉印(白)、(朱)

說明:上款人為武念堂。武念堂(1864-1949),又名樹善,字獲堂,號念堂。陜西渭南(今渭南市臨渭區)人。

128×31 cm.(4) 50 3/8×12 1/4 in.(4) 約3.6平尺(每幅)


馮欽哉,原名敬桂,字欽哉,山西萬泉人。抗日愛國將領,楊虎城部前期重要將領。上款人為武念堂。武念堂(1864-1949),又名樹善,字獲堂,號念堂。陜西渭南(今渭南市臨渭區)人。

lot 636

馮玉祥(1882-1948) 隸書書法

立軸? 水墨紙本?

釋文:(略)

款識:協和先生我兄六秩大慶,弟馮玉祥敬祝。

鈐印:馮玉祥印(白)、煥章(朱)

74×35 cm. 29 1/8×13 3/4 in. 約2.3平尺

馮玉祥,原名馮基善,字煥章,祖籍安徽巢縣人,寄籍河北保定,有“西北王”之稱。民國時期著名直系軍閥、著名民主人士。曾任山西督軍、河南督軍、陸軍檢閱使。此為1941年馮玉祥將軍在重慶為李烈鈞六十壽辰所作,詩文誠摯樸實,概括李氏一生歷史功績,亦充滿對其敬仰之情。是詩著錄于《江西文史資料選輯 第22輯》。

《江西文史資料選輯 第22輯》P20-21



3

長安畫派 ,開三原新風



lot 652

閻甘園(1865-1942) 篆書四屏

鏡心?水墨紙本?

題識:關中閻甘園時年七十有三。

鈐印:閻(白)、甘園(白)

138×34 cm.(4) 54 3/8×13 3/8 in.(4) 約4.2平尺(每幅)

閻甘園,陜西藍田人,名培棠,齋號晚照樓,以字行。其書畫皆善,亦精于鑒定,富收藏。其曾向時任陜西布政使的端方苦學金石學,收集了數以千計的各朝金石文物。晚年編寫《古籀標準》,1942年完成初稿后辭世。馮玉祥曾拜其為師。

其書法諸體皆擅,尤是篆籀金文意態自如,圓渾樸茂,線條質感飽滿,筋骨內含,此當得益于其過眼經手三代鼎彝極多,乃得高古氣息。



lot 654

閻甘園(1865-1942) 富貴白頭

立軸?設色紙本?

款識:甘園戲筆并題。

鈐印:甘園氏(朱)

131×46 cm. 51 5/8×18 1/8 in. 約5.4平尺

1929年,閻甘園移居上海,次年在上海舉辦首次個人畫展。1931年,出版《晚照樓書畫集》(第一集),是年秋,作為“中國書畫代表團”成員訪問日本,回國后在上海舉辦第二次個人畫展。1934年,出版《晚照樓書畫集》(第二集),舉辦“文藝講習所”。柳亞子稱:“閻甘園先生技藝不凡,精通詩文,堪稱'詩中巧藏百應圖’,為南社藝術園地大增光彩。”



lot 658

李游鶴(1874-1938) 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款識:李游鶴年六十又四。

鈐印:天趣(朱)、李逸之印(白)、鶴(朱)

143×48.5 cm. 56 1/4×19 1/8 in. 約6.2平尺

李游鶴,又名李逸,陜西長安人,著名的京劇票友。善繪人物,花鳥,清新秀美,婉約怡人。近明唐寅、仇英之風,時在關中頗負盛名,與董輔臣、馮友石一起被譽為“長安三絕”。



lot 661

趙望云(1906-1977) 歲寒圖

立軸?設色紙本?

款識:歲寒圖。癸丑(1973年)春月,望云試于古長安。

鈐印:趙望云(白)

收藏印:玉民所藏(白)

出版:《從學徒到大師——畫家趙望云》第281頁,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7月。

說明:Lot.661-662為張玉民舊藏。

張玉民(b.1941),陜西富平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西安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西安中國畫院專職畫家,陜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幼承家學,酷愛繪畫。稍長,授業于著名國畫大師趙望云、蔡鶴汀、蔡鶴洲、葉訪樵等先生,后畢業于西安教育學院美術系。

131×34 cm. 51 5/8×13 3/8 in. 約4.0平尺


趙望云為“長安畫派”的創始人之一,擅長山水、人物,創作面向生活,畫風于質樸厚重中蘊含秀雅,尤長于表現陜北山水和各族人民的勞動生活。是作《歲寒圖》作于1973年,構圖飽滿,繪芭蕉、墨竹、紅梅、園石等,層次分明,濃淡有別。其中墨竹搖曳,紅梅盛放,富有色彩對比,而園石的肌理以淡藍、淡墨暈染,墨色清潤,素雅又不落時俗。

局部

而“竹子”“梅花”“園石”等亦有高潔寓意,尤是紅梅的點綴,使得畫面亦得生機。彼時趙望云因身處特殊時期,身心俱疲,而此作亦頗有“借物詠志”之意,梅之傲骨與竹的頑強、石之堅貞,一如其面對困境,仍持以堅韌意志對藝術探索。是作為張玉民舊藏,附有出版。

出版



lot 662

趙望云(1906-1977) 無限風光在險峰

立軸? 設色紙本?

題識:無限風光在險峰。為玉民學弟寫松師范,七五年春月,望云。

鈐印:趙(朱)、望云(白)

說明:1.上款人為張玉民。張玉民(b.1941),陜西富平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西安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西安中國畫院專職畫家,陜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幼承家學,酷愛繪畫。稍長,授業于著名國畫大師趙望云、蔡鶴汀、蔡鶴洲、葉訪樵等先生,后畢業于西安教育學院美術系。

2.Lot.661-662為張玉民舊藏。

3.藏家得自上款人本人,附上款人合影資料。

68.5×86 cm. 27×33 7/8 in. 約5.3平尺


是作《無限風光在險峰》,題意出自毛主席《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在中國畫改革時期,以毛主席詩意所作山水畫,甚具時代意義,畫家亦往往投入最大的熱情創作。而長安畫派自創立始,即一反清末民國年間中國畫壇摹古不化之風,大膽走向生活,大量寫生創作,給當時較為死沉的中國畫注入了新感覺,形成陜北風味特殊畫風,自然尤為契合時代主題。

畫中近景處古松繁茂堅貞,如華蓋,枝干亦是粗壯虬健,松針則細密,遠山重巒疊嶂,施以褚黃色皴擦肌理,淡墨勾勒輪廓,其后又淡藍色寫又一重山,寓以廣闊視野。而大面積留白作云霧繚繞,凸顯山河之壯麗。整作質樸平和的筆墨既得文人意趣,亦有時代氣息。上款人張玉民,亦附上款人合影資料。

上款人合影


lot 664

何海霞(1908-1998) 荷花

鏡心? 設色紙本?

題識:癸亥九月試溫州皮宣寫荷,頗覺筆墨韻致,不減明代宣德筆紙也,何海霞時年方七十五矣。

鈐印:何瀛(白)、海霞(朱)

67×135 cm. 26 3/8×53 1/8 in. 約8.1平尺


何海霞曾任陜西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研究院研究員、陜西國畫院名譽院長。1935年入“大風堂”,隨張大千學畫十余年,打下了深厚的傳統功底。在陜西期間,其與石魯、趙望云一同進行山水畫創新,從西北山水獲得創作契機,共創“長安畫派”。

荷花其性高潔,是歷代文人殊為喜愛的題材,是作濃淡墨暈染作荷葉。荷花細筆勾勒,或迎風盛開,明黃、淡墨點蕊,粉紅作花瓣。或含苞待放,朱紅色花蕾,若隱若現。而淡綠色的烘托,荷莖亦勁健,亦使得整作畫面更得清新,充滿生機。



lot 665

黃 胄(1925-1997) 夔龍補袞圖

鏡框? 設色紙本?

款識:夔龍補袞圖。陳洪綬畫黃胄臨,辛酉年(1981年)三月。

鈐印:黃胄之璽(朱)、黃胄之璽(白)

出版:1.《人民藝術家——黃胄專輯》明信片,黃胄美術基金會供稿,黃胄美術基金會監制,1990年代。

2.《國畫家鑒藏》增刊,第70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12月。

83×53 cm. 32 5/8×20 7/8 in. 約4.0平尺


黃胄的藝術源于趙望云所提倡之“農村寫生”和“邊陲寫生”,其以生動的筆觸反映時代生活,筆墨厚重,感情真摯。是作“夔龍補袞圖”,“袞”即天子祭祀時所著的繡有龍紋的禮服,故“補袞”意為補天子之衣。

此題材在明清時期,偶有名家創作,如陳洪綬名作《雜畫冊》中有一頁《夔龍補袞圖》繪一名女子,并二侍從,侍從手中拿著繡有龍紋的袞衣。另有顧繡名家韓希孟所繡《補袞圖》,現藏故宮博物院。畫中仕女手持團扇,掩面側立,臉頰微紅,眉眼細長,兼工帶寫,作婀娜狀,長裙及地,兩侍女或端繡盤,或捧禮服,神態亦有精妙刻畫,造型生動。款識中黃胄亦言及此臨陳洪綬而作。是作附有出版,更顯其珍。

出版刊物


lot 668

方濟眾(1923-1987) 萬山紅遍

鏡框? 設色紙本?

款識:萬山紅遍。一九七五年冬月,濟眾畫于漢中。

鈐印:方(朱)

26×24 cm. 10 1/4×9 1/2 in. 約0.6平尺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亦是毛主席詩意畫,而畫中延安塔亦象征著革命圣地。自1954年。李可染等人拉開中國畫改革的序幕,長安畫派亦開始走向真山真水,描繪新中國日新月異的山川新色與精神面貌。


lot 669

方濟眾(1923-1987) 雪后小市

鏡心? 設色紙本?

款識:雪后小市。五六年冬,濟眾于臨潼。

鈐印:方(朱)、濟眾學畫(白)、方濟眾璽(朱)

47×61 cm. 18 1/2×24 in. 約2.6平尺


方濟眾在繼承長安畫派的藝術創作思想的基礎上,師古不泥于古,面對當時中國畫繼承與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致于筆墨語言的創新,將傳統文人畫引入現實生活,將現實生活導入田園詩意化的感受,從而變革了傳統山水畫模式的格局,把中國山水畫的審美境界和筆墨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是作“雪后小市”洋溢著生活氣息,市場上人潮涌動,推車趕集,是新時代的真實寫照。而雪景的刻畫,干濕濃淡相生,枝椏橫生,則又有文人畫的深遠意境。



lot 671

鄭乃珖(1911-2005) 鵝

立軸? 設色紙本?

款識:鄭乃珖作。

鈐印:乃光(朱)、八閩鄭氏(白)

說明:Lot.671-673為同一藏家提供。

65×43 cm. 25 5/8×16 7/8 in. 約2.5平尺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是國人耳熟能詳的詩詞。是作兼工帶寫,繪雙鵝,在荷塘覓食,淡墨作地,富有動靜結合、幽靜怡人的景象。賦彩輕重得宜,亦頗有徐熙“落筆頗重,中略施丹粉”的神韻。


lot 672

鄭乃珖(1911-2005) 一擊長空三萬里

立軸? 設色紙本?

題識:1.一擊長空三萬里。己未春節,璧壽翁作于研云山館慶善草堂。

2.鄭乃珖。

鈐印:古閩鄭乃珖印(白)、八閩鄭氏(白)、璧壽翁(朱)

說明:Lot.671-673為同一藏家提供。

134×67 cm. 52 3/4×26 3/8 in. 約8.1平尺


鄭乃珖曾擔任過西安美術學院教授,與陜西的淵源亦深厚。其精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獸、青銅器皿、蔬果時鮮等,能工擅寫,工寫并用,在意境、取材、構圖、用線、設色諸方面均突破前人藩籬,是當代中國畫壇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作,用墨沉穩,運筆超逸,雄鷹奮翅,長翮大翼,威武勇猛,形似神傳,栩栩如生。


lot 674

康師堯(1921-1985) 豐收圖

鏡心?設色紙本?

題識:粒粒皆辛苦。一九七二年五月寫于戶縣牛東南待□,康巽。

鈐印:康巽(朱)、師堯(白)

展覽:《長安畫派源流展作品選》第188-189頁,陜西豐潤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藏,陜西亮寶樓實業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主辦。

65×67.5 cm. 25 5/8×26 5/8 in. 約3.9平尺


康師堯亦是長安畫派創始人之一,在整個長安畫派中大都以描繪西北山水風光和風土人情為主,筆墨蒼厚質樸,惟康師堯以花鳥為專,為長安畫派增添了優雅細膩的一面,使長安畫派成為更豐富飽滿的繪畫群體。是作《豐收圖》,畫面左實右虛,構圖富有新意,繪或成排,或散落的玉米,淡褚黃色為地,部分玉米以濃黃暈染,金黃燦燦,予人以農人豐收的樸實及喜悅感。


lot 678

康師堯(1921-1985)? 花籃扇面

鏡心?設色紙本?

款識:戊午(1978年)冬日,康巽寫意。

鈐印:師堯(朱)

26×67.5 cm. 10 1/4×26 5/8 in. 約1.6平尺


是作花籃扇面,籃子描繪以書入畫,提梁用墨蒼勁,而花卉或盛放于籃中,或散落于地,色彩艷而不俗,朵朵不同,或沒骨或雙鉤,筆筆細致入微,各具情態。


lot 679

蔡鶴汀(1909-1976)? 五牛圖

鏡心? 設色紙本? ??

款識:蔡鶴汀畫。

鈐印:鶴汀(朱)、周甲后畫(白)

90×69 cm. 35 3/8×27 1/8 in. 約5.6平尺


蔡鶴汀山水、花卉、人物、翎毛皆工,尤擅畫走獸,獅虎牛馬等最為著稱,曾任陜西省戲曲研究院藝委會主任。是作“五牛圖”,繪水牛在池塘汲水或嬉戲,造型比例謹嚴,神態各自不同,富有田野氣息。“牛”的形象,被賦予堅韌和藹,腹闊如海,腳踏實際,耕載終生,毫無怨艾的美好品質,深受喜愛。


lot 680

葉訪樵(1897-1976)? 紫藤游魚

立軸? 設色紙本? ??

款識:丁巳(1977年)春,訪樵寫于聽蕉軒。

鈐印:訪樵八十歲后作(朱)

100×52.5 cm. 39 3/8×20 5/8 in. 約4.7平尺

葉訪樵,字鐵山,號伴楓。河北南皮人。工書擅畫,尤愛花鳥蟲魚,其齋名故曰“伴楓樓”“聽蕉軒”。其出身于書香世家,長期在西北任職,從事美術教育,中年以后受任伯年、吳昌碩、張書旂的影響,用筆更富水墨韻味。又兼收張書旂的施粉畫法,水粉機融,筆默成趣。所作花卉含露欲放,翎毛栩栩如生。


lot 682

路 遙(1949-1992) 草書書法

立軸? 水墨紙本?

題識:生活的大車輪在鏗鏘地前行,時間卻在無聲地流逝。路遙。一九八七年六月九日。

103.5×33 cm. 40 3/4×13 in. 約3.1平尺

路遙,原名王衛國,陜西清澗人,著名作家,《平凡的世界》、《人生》作者。198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人生》獲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改編成電影后獲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88年完成的《平凡的世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lot 683

劉自櫝(1914-2001) 篆書六言聯

鏡心? 水墨紙本

款識:治權同志囑書此聯,即希正之。戊辰(1988年)歲春正月,劉自櫝。

鈐印:劉自櫝(白)、墨癡(朱)、長樂侯(白)

說明:現藏家直接得自上款人。

118×33.5 cm.(2) 46 1/2×13 1/4 in.(2)

約3.6平尺(每幅)

劉自櫝是關中學派之一脈相承者,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書協主席,陜西省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其“中國書法藝術榮譽獎”。書法四體具佳,尤以篆書為最。沈鵬、谷溪先生所撰《劉自櫝書法選·序》中有言:“劉自櫝以剛與柔與渴三種因素互相滲透奠定了他成為當代頗有成就的篆書家的地位。”


lot 687

王子武(1936-2021)? 長春

立軸? 設色紙本? ??

題識:長春。辛酉(1981年)歲初,子武寫。

樂山老法家八十有二開慶,畫賀。

鈐印:子武寫意(朱)

說明:高樂三上款。高樂三(1900-1987),陜西長安人,著名書法家,章草大師,有“三秦章草一枝筆”的美譽。

111×61.5 cm. 43 3/4×24 1/4 in. 約6.1平尺


王子武,中國現當代人物畫家,長安畫派代表人物,善人物、花鳥,偶作山水。1963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78年調中國美術家協會陜西分會從事專業創作。其長于寫生人物肖像,所作普通勞動人民,生動傳神,格調不凡,備受推崇。是作繪白鶴,線條勾勒,概括精準,亦有長春的美好寓意與祝福。上款人高樂三(1900-1987),陜西長安人,著名書法家,章草大師,有“三秦章草一枝筆”的美譽。



lot 688

王子武(b.1936) 雙喜圖

鏡框? 設色紙本

款識:一九七六丙辰秋,子武。

鈐印:子武(白)、子武(朱)

134×34 cm. 52 3/4×13 3/8 in. 約4.1平尺


子武的花鳥畫,縱肆其勢,遲留其筆,變化其墨,不就古人某家某派。是作筆意清新,繪兩只喜鵲棲于枝頭,造型生動,結構準確,枝葉自然垂下,如其書法之節奏連綿不斷。“雙喜”有雙喜臨門的寓意。



lot 690

王子武(b.1936) 芭蕉花

鏡框? 設色紙本

題識:子武。

鈐印:子武(朱)

139×34.5 cm. 54 3/4×13 5/8 in. 約4.3平尺


▲ 同古堂堅持原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雁過留聲尋常事,買醉只宜在墨香
廣東小雅齋秋拍同一藏家書畫無底價專場推薦
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精選
京畿美術:芳菲四月,時節正佳
【大象視界】“逆行”看庫房,罕見撿漏機會來襲!200多件海外回流無底價逆勢上拍
這些楹聯真動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元县| 正安县| 湟中县| 诸暨市| 河西区| 临清市| 潞城市| 固始县| 陕西省| 彰化市| 辽源市| 黄梅县| 阳春市| 蒙自县| 伊宁市| 武乡县| 宜兰市| 平潭县| 铅山县| 合山市| 比如县| 马龙县| 平山县| 来安县| 开化县| 龙游县| 嫩江县| 凤城市| 恩施市| 五莲县| 卢氏县| 灌南县| 太原市| 通渭县| 石阡县| 漯河市| 邯郸县| 错那县| 米林县| 敦化市| 宜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