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眾所周知,關隴貴族里面有許多鮮卑家族,譬如萬忸于氏改來的于氏,步六孤氏改來的陸氏。就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唐朝不是漢族李氏,而是關隴貴族中的鮮卑人建立,后世是否還會如此歌頌盛唐?是否會把“唐”歸為蒙元和滿清這樣的偽朝進行批判?
作者|歷史最美作者團隊-陳舞雩
▲大唐帝國
假設,歷史上存在一個“鮮卑唐”。
這個政權草創之初,就制造了駭人聽聞的“關隴大屠殺”,致使百萬漢人遇害,剩下的則淪落成鮮卑貴族的私產奴隸。
不止如此,鮮卑唐還大肆跑馬圈地,把前隋百姓的土地收歸國有,分給鮮卑的王公、貴族、軍頭們,任由失去土地的百姓們背井離鄉、流亡天涯。
這個鮮卑唐的高祖大野淵,在平滅竇建德、王世充后,就下了剃發易服令,要求天下百姓一律改穿鮮卑服飾,若身著長袍漢裝,一律格殺勿論,這件事一度引起了劉黑闥等人的反叛,但在大野淵二子大野建成、大野世民的鎮壓下,起義還是以失敗告終。
▲劉黑闥
鮮卑唐頒布“逃充法”,允許鮮卑貴族搶奪因隋末大亂而離散的流民們,把他們當作奴隸役使,還可以任意拉到奴隸市場上與昆侖奴、新羅婢們一同買賣。
漢人硬骨,不能折腰,尤其在隋末,他們不甘隋煬帝壓迫,寧肯揭竿而起,也不為奴為婢,又怎么會為鮮卑人當奴隸?于是出現了大批大批的漢人奴隸逃亡事件。
▲隋煬帝楊廣
故而,大野淵又頒布“逃人法”,逃亡的奴隸抓到物歸原主,敢窩藏漢人逃奴的,死路一條,連當地士紳官吏也一律處罰。
大野淵起兵太原,又因北魏曾建都大同,故以山西為龍興之地,實行了長達百余年的封鎖,不準任何漢人百姓向山西遷徙,為此征集人力,修建了一堵厚厚的長城,將山西圍在其中,直到后來才因突厥、回鶻等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不得以松動封鎖,于是這才有了轟轟烈烈的“闖山西”。
除此之外,鮮卑唐取天下太易,殺戮卻又太重。
武德三年,鮮卑唐宗室王爺大野孝恭南下,平定蕭銑、輔公祏,卻在江南燒殺搶掠,尤其在隋煬帝興建的江都城大肆屠戮,八十萬人同日遇難。
杜伏威等余部退往流求,打前隋旗號,繼續與鮮卑唐爭斗。
為此,鮮卑太宗大野世民頒布“遷界禁海”,將三十里到三百里不等的沿海地區,遷移一空,房子拆了,田地毀了,至于原本居住在這里的老百姓失去了生存資料該怎么辦,則不再鮮卑唐考慮之列,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去吧。
在貞觀年間,鮮卑太宗大野世民北滅東突厥,一度以武功自詡,號稱“貞觀盛世”,可他不但沒有輕徭薄賦,還把隋煬帝時征討高句麗、剿滅農民軍額外加征的糧餉給算到了正賦里,一旦誰敢欠稅就揮起屠刀。
大野世民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開始了閉關鎖國,其中玄奘法師由于曾偷渡邊關,前往西天拜佛求經,違反了閉關鎖國令,而在回國時被大野世民處以極刑。
后來,因前隋文人魏征編撰的《隋書》,被大野世民發現其中有指責鮮卑皇室為“賊”的字眼,于是下詔將魏家滿門抄斬,就此也為后來的文字獄開了頭。
鮮卑唐十分警惕“胡”這個字眼,甚至連與世無爭的和尚也不放過,其中法琳大師因提及鮮卑祖上是“胡人”,而被大野世民凌遲處死,全寺僧尼發配嶺南。
大野世民死后,大野治即位,是為“鮮卑高宗”,在位期間滅高句麗、西突厥,一度以“十全老人”而洋洋得意,他禁斷貿易,與天竺、大食、波斯斷絕往來,什么日本遣唐使統統給點錢打發回家,還號稱天朝無所不有,只開通了廣州供大食人進行小規模的官方貿易。
大野治死后,其妻子葉赫那拉則天攝政,不久稱帝,在位期間突厥復國、吐蕃入寇、契丹反叛,則天外戰無能,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把突厥、吐蕃這樣的化外胡人奉為上賓,于是出現了“一等胡人二等鮮卑三等漢人”的說法。
則天死后,鮮卑唐復國,大野隆基在位,一度挽回頹勢,重振聲威,號稱“開元盛世”,后來歷史學家更是把太宗、高宗、玄宗三朝歷史融合在一起,號稱“貞開盛世”,長達百年,亙古未見。
玄宗大野隆基獨斷專行,早年姚崇、宋璟等人只能淪為他的應聲蟲,稍有不如意,便動輒殺戮,于是李林甫總結,今后朝野諸臣只需要“少說話,多磕頭”即可,一切自有圣人做主。
與此同時,大野隆基雖自己附庸風雅,喜歡在古今名畫上亂涂亂畫,還熱衷寫酸詩。但是,他卻不準別人寫,為此大興文字獄,李白因寫了句“胡無人,漢道昌”而被凌遲處死,杜甫由于在家中發現了一本前隋詩書而被判定為“反唐復隋”分子,杜氏一門全家藉沒,還有如岑參、高適、王維、孟浩然等詩人,也先后因文字獄或被殺,或終身封筆,鮮卑唐之文化一蹶而不振。
大野隆基晚年寵信楊國忠,大肆貪污斂財,最終釀起安史之亂,直到大野隆基臨死還未見其平定,書寫《望捷》一詩,可最終捷報也沒出現,大野隆基不知道,這場叛亂,也成了鮮卑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之后的幾代鮮卑唐君主,也妄圖振作,可楊國忠污染的官場讓吏治大壞,皇帝也無鐵腕反腐的精力與魄力,而這時,回鶻、吐蕃、南詔等少數民族,由于常年與中亞交流,刀戈、鎧甲、馬具都有了質的提升,連突火槍也發明出來,而鮮卑唐則進步緩慢,武器裝備還停留在玄宗大野隆基時代。
于是,在宣宗大野忱號稱“大中之治”年間,吐蕃、黠戛斯、南詔等國入侵鮮卑唐,唐軍不敵,連連敗退,喪師辱國,后來在懿宗、僖宗時期,一些有識之士一度興辦“胡務運動”,企圖救亡圖存,而且還借助胡兵平定了黃巢之亂,國家一度出現中興。
可鮮卑人害怕漢人掌握強大的武器,會造鮮卑人的反,于是始終多方掣肘,結果,曾經大野治瞧不起的倭國,卻大刀闊斧改革,成了東亞的后起之秀,一度入侵新羅,與唐軍在白江口一戰,殺的唐軍丟盔棄甲,至此,中國的自尊徹底碎了一地,胡務運動宣告破產。
隨著時間推移,鮮卑唐也開始了軍閥化,昭宗依賴的軍頭李克用開始不聽掌控,后來朱全忠起兵,振臂一呼,天下諸道借反,李克用率領新練的沙陀軍抵擋一陣,發現鮮卑唐氣數已盡,于是和朱全忠達成協議,回朝恭請哀帝大野柷退位,自此,國祚綿延近三百年的鮮卑唐滅亡。
有些人吧,總喜歡錯誤歸因。
我們討厭滿清,是因為它做了以上這些事,而不是單純因為他是滿族人建立的。
舉個例子。
北魏皇族是鮮卑人,但北魏也能得到漢民族主義者的尊重。而對外族卑躬屈膝的趙宋王朝,雖然是漢族建立的,也飽受詬病批判。
你要只是把歷史上唐朝皇室換成純種鮮卑人,但其他歷史進程與事件都一概不變的話,那么唐朝的評價是不會受到多少影響的。
但是,假如另一個位面的“鮮卑唐”是我上面說的這德行。
我想,是個人也得啐一口痰,罵一句:
“這特么什么玩意兒!”
本文系歷史最美原創稿件。主編槍君,作者陳舞雩。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