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隋煬帝墓的發現當年可稱轟動一時,但是不少人卻質疑這個墓太小了,也莫非只是隋煬帝之前的墓,所以僅僅發現了兩顆牙齒?
一些專家卻認為這個陵墓勉強符合帝陵標準。帝陵就這么大?沒錯帝陵真就這么大。
許多人以為,帝王陵墓的規模總得有個地下停車場大小,最不濟也得比得上六安王陵。
▲六安王陵
但從現場照片來看,隋煬帝的主墓室僅有3.92米的內長和3.84米的內寬。難道因為隋煬帝是亡國之君所以才如此?
作者|歷史最美作者團隊-雙尾貓
▲隋煬帝和蕭后墓葬
許多人印象里帝王后妃的陵墓都是浩大恢弘,比如慈禧的陵墓,或者乾隆陵墓、明定陵。但是專家認為,南朝貴族甚至帝王的陵墓都是比較小的,所以今天筆者就來說說魏晉以及南朝陵墓的規模。
▲慈禧陵墓地宮
▲定陵地宮
01 規模巨大的漢墓
熟悉考古的朋友對漢代帝王貴族墓有個直觀的印象,那就是規模浩大。漢代視死如生,帝王經常是活著的時候就準備修陵墓。像獅子山楚王墓,河北的中山王劉勝的滿城漢墓,還有六安王陵以及龜山漢墓,都是其中典型。
漢廢帝劉賀海昏侯墓的發現轟動全國,而山東巨野的金山大洞據考證就是漢廢帝劉賀原本計劃在山東修建的昌邑王陵。從照片中依然可以感受這巨大的規模。
滿城漢墓更不必說,幾乎掏空一座山。而梁孝王的陵墓和徐州獅子山楚王墓也是巨大無比,漢代帝王修陵墓基本上和修宮殿差不多。
到了東漢時期,雖然陵墓規模相比西漢縮小,但依然很大,如雷臺漢墓規模堪比明清陵墓。
02 開始薄葬的曹魏-西晉陵墓
魏國的實際建立者曹操,因為設立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所以對漢墓被盜的印象很深,故要求薄葬。針對曹操墓的考古發現,墓葬規模確實小了很多,陪葬品上相比漢朝同類型的也少了很多。
▲曹操墓地宮平面圖
疑似司馬昭和司馬炎的陵墓也已經被發現,雖然被盜一空,但是根據年代和文獻,以及墓地銘文記載,仍然推測出了墓主人。
枕頭山2號墓是枕頭山墓地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座,被認為是司馬昭的陵墓,這座陵墓墓道長46米,寬11米,但是墓室只有長4.5米,寬3.7米,高2.5米。這個規模相比隋煬帝墓,除了墓道以外基本上是彼此彼此。
司馬炎的峻陽陵規模也不過是墓道長36米,寬10.05米;墓室長5.5米,寬3米,高2米。
03 微小的東晉-南朝帝陵
到了東晉時期因為皇權進一步壓縮,社會經濟遭到進一步破壞以及人們思想發生變化,東漢后期延續的老莊玄學思想則一步發展,漢代那種巨型陵墓基本上被淘汰了。
1961年11月,南京市文管會在富貴山南麓發現晉恭帝沖平陵的玄宮石碣。1964年,南博考古工作者在石碣出土處以西約400米處,發掘了一座大型東晉晚期墓葬。
南博羅宗真研究員認為此墓正是晉恭帝司馬德文沖平陵。南大歷史系蔣贊初教授則認為這是晉安帝司馬德宗休平陵或晉孝武帝司馬曜隆平陵。
雖然爭議很多,但是共識是帝陵,。整個墓坑:長35米,底寬6.85米,口寬7.5米,深4.3米。墓室長7.06米,寬5.18米,上部系拱券。甬道長2.7米,寬1.68米。總地來說也不是很大。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南大北園教學樓發掘了一座大型東晉墓,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專家判斷是東晉元帝、明帝、成帝、哀帝其中之一的陵墓。這座大墓南北總長 8.04 米,東西總長 9.9 米,由墓門、甬道、主室、側室甬道、側室等部分構成。
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南京汽輪電機廠發掘一座大型東晉墓葬,有學者根據位置、形制規模和精美的出土文物判斷,這應該是晉穆帝司馬聃永平陵。這個墓的規模參數:墓室長5.5米,寬2.6米,高3.05米。
之后的南朝也是如此,繼承了東晉那種規模,比如南朝陳宣帝的顯寧陵據說下了本錢,但是這個顯寧陵的地宮由墓室、墓道、封門墻、甬道、墓門、排水溝構成。其中花紋磚砌成的墓室長10米,寬6.7米,高6.7米。也就比上面的那幾個大一些而已,
▲永平陵
學者們考古發現:六朝名門望族的墓葬尺寸通常不過長2—3米,寬1.5—2.0米。當時并不流行修大墓。
隋煬帝的墓葬雖然主墓室小,但是整個墓是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算上墓道整個墓通長24.48米,東西連耳室寬8.22米,殘高2.76米,而且還有兩道墓門。因此,隋煬帝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接近帝陵的。
根據《北周武皇帝孝陵發掘簡報》來看:周武帝孝陵墓室南北通也不過長5.5米、寬3.8米。
從墓磚來看,隋煬帝陵是陳棱用江都宮城的城磚修的,陳棱是南方人,其被重用正是楊廣重視江東人士的結果。隋煬帝作為精神南朝文化發燒友,其陵墓按照南朝帝陵規模來修也不算掉價。
本文系歷史最美原創稿件。主編槍君,作者雙尾貓。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