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的能力
高賀紅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火石營鎮中學 河北 唐山 064008)
摘要:本文針對閱讀教學現狀,談論了閱讀教學策略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簡要闡釋了中學生英語閱讀教學的弊端及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中學生;英語閱讀教學弊端;閱讀能力的培養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代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采取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閱讀。為了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現狀,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當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弊端。一、是教學模式的單一,教學內容的深度不足。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分依賴課本,很少結合實際補充與之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及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是教學失去彈性,無法充分打開學生的語言視野。同時過分枯燥的教學,使學生很少享受語言學習的成功的快樂,漸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樂趣。二、過分強調權威性,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意識。由于傳統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和教科書的絕對性,教師重結論而忽視獲得結論的過程。閱讀課上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與學生沒有形成一個互動合作的學習氛圍。忽視或根本不注意學習情境的設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能得到發展,進而影響了閱讀課的學習效果。另外,有的教學忽視詞匯教學,并且不能很好的處理閱讀中出現的生詞,這也是造成英語閱讀障礙的一個主要因素。還有有的教師偏重對閱讀材料的教學,而忽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得學生在面對一篇閱讀文章的時候,特別盲目,無所適從。
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的水平,少走彎路,淺談一下我在幾年的教學中總結的一些心得體會和見解。
一、 讓學生成為閱讀樂園里的主人
“ 以學生為本 ” 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主課堂
的實踐真正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學,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己說,讓學生自己問,讓學生主宰課堂。新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擺在第一位。現代教育觀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人”。這就要求英語教師給學生提供自我發揮的空間,把判斷的權力讓給學生,把表達的自由交給學生。讓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情感觸發,往往與一定的情景有關,在導入新課時,可根據教材特點,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可感情竟:會話是語言交往的主要形式,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語言交流,營造一定的語境氛圍;以真實生活信息為內容組織交際互動,創設激發想象的教學情境,讓他們置身其中以積累感情,從而形成動力,上課效果也大大提高。
二、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
1、先略讀。了解梗概,帶著問題進行快速閱讀。教師可先設置幾個簡單的
Yes—No question。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快速閱讀,旨在要求學生在整體上感知課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及每個段落的主要意思。該過程有助于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樣使學生大致了解本文的人物事件,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很高,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樹立信心,為進一步閱讀打好基礎。
2、限時閱讀。所謂限時閱讀就是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他的過程是這樣的(1)教師先給出一定的時間(2)學生獨立閱讀短文(3)完成老師給出示的問題(4)老師給出答案,并統計結果。限時閱讀能促使快速記憶、快速閱讀是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連續的快速閱讀是一種強化活動,強化活動能夠鞏固和促進快速記憶的成果。快速閱讀能促進理解的質量,促進理解速度,促進快速記憶。
3、精讀。首先是自主閱讀,聽錄音,培養學生的正確的語音、語調,提高語言感受,帶著問題去閱讀并深入討論某些細節,教師將疑難點精心巧妙地設計在一些新穎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中。以問題為載體,激發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其次是探究答案,精讀教學采取討論式。學生應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探究過程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內學生互相交流,組與組也可以交流。通過討論,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并把握文章的精髓。學生們可以資源共享,相互協作,相互質疑,相互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展開討論和想象,暢所欲言。從而發揮每個人的優點,做到相互彌補,相互借鑒,相互啟發。使單個的思維活動形成立體高效的思維網絡,使學生的思維有集中到發散,有發散到集中。讓個人思維在集體思維的磨礪中迅速發展。精讀教學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重新組織材料的能力,推斷能力和評價能力。其中不容忽視的一點是,教師對學生的探究方式、合作程度、合作成果應不失時機、不加吝嗇地予以表揚,加以肯定,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進取心,為他們繼續閱讀提供“內驅力”。
4、品讀。首先排疑解難。可在精讀教學中,利用學生討論問題的機會,滲透語言點和語法的教學,并讓學生用新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經過以上階段的合作學習,打不分知識學生自己都已“拿下”,剩下的疑難點教師在進行適當點撥,這樣便可使正處在思維高峰的學生恍然大悟,有茅塞頓開之感。其次是提取精華。可利用學生復述課文的機會,對課文的知識要點進行一下小結。盡量把要點和課文的思想有機貫穿起來。既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又便于學生在文中學到知識,從而做到學以致用。
5、悟讀。課堂小結和重點集萃,有助于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進行概括和復
習,落實到學生的筆頭上。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擴充適當的課外閱讀文章。
總之,閱讀活動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我們在閱讀英語文章時,應該根據
實際的情況隨機應變,應用適當的閱讀技巧來完成閱讀,而且還要摒棄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如:輕聲朗讀、手指劃讀、搖頭閱讀等。想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決非一朝一夕之事,還得多讀多練。在多讀多練的同時認真總結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