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有這么一群我們,將青春和汗水拋灑在廣袤的非洲大地上,冒著一次次即將赴死的準備,我們一次一次飛越近20小時,來到這里,有我們的記憶,我們的酸甜苦辣,只有真真切切在這塊大地上生活過的我們,才知道什么叫做非洲,也還是重復以前說過的那句話,非洲,不是一個國家,雖然是一個賞識,雖然還出現過在香港公交車的視頻廣告上。
進入了21世紀了,離當年非洲大地各個國家轟轟烈烈的獨立已經過去了60多年,我們自己想象中的非洲到底有多窮?筆者根據世行等機構公布的2008年、2018年的數據作個比較分析,對比一下兩組數據,就可以很直觀的感受非洲大地不同國家的基本情況。
在2009年所作的非洲各國的統計數據速覽
翻開當年筆者的數據,看看2008年那個時候的非洲,不包括西沙哈拉,非洲當時一共是53個國家,在這些國家中,
人均GDP(PPP)超過3000美元的國家有17個: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博茨瓦納、佛得角、剛果(布)、吉布提、埃及、赤道幾內亞、加蓬、利比亞、毛里求斯、摩洛哥王國、納米比亞、塞舌爾、南非、斯威士蘭、突尼斯。在這17個非洲國家中有7個國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它們依次是博茨瓦納、赤道幾內亞、加蓬、利比亞、毛里求斯、塞舌爾、南非。
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的國家有15個:布隆迪、中非共和國、剛果(金)、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幾內亞比紹、利比里亞、馬拉維、莫桑比克、尼日爾、盧旺達、塞拉利昂(獅子山)、索馬里、多哥、津巴布韋。這15個國家大部分在700~900美金左右,它們當中人均GDP最低的三個國家是:布隆迪400美金,剛果(金)300美金,津巴布韋200美金。
2008年~2018年期間的人口穩定快速增長
在過去10多年里,非洲大地上基本保持和平穩定的態勢,沒有了大規模的戰爭沖突,各國人口增長顯著,尤其是那些經歷過內戰國家的人口也在過去10多年里快速增長,包括例如安哥拉、利比里亞、剛果(金)。
非洲目前人口過億的兩個國家是位于西非國家尼日利亞和東非的古國埃塞俄比亞,經過近10多年的發展,尼國人口從1.4億增加到1.9億左右,
埃塞俄比亞的人口剛剛過億,在過去10年間也增加了2千余萬。
雄踞幾內亞灣的尼日利亞的經濟體量目前是遠大于埃塞俄比亞,從人口體量來看,埃塞俄比亞的經濟發展潛力也是不容小視的,近年來不同領域的中資企業紛紛在埃塞俄比亞投資建廠,開足馬力運轉,促進了當地就業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向好發展勢頭。
2018年非洲各國的統計數據速覽
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國家增加了10個,達到了27個國家,占據了非洲的一半國家,主要分布在西北非洲,南部非洲、北部非洲這些區域,
涉及的國家有葡萄牙語、英語、法語等前宗主國的官方語言。
這些國家分別是:
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博茨瓦納、喀麥隆、佛得角、
剛果(布)、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赤道幾內亞、
加蓬、加納、肯尼亞、萊索托、利比亞、
毛里塔尼亞、毛里求斯、摩洛哥、納米比亞、尼日利亞、
圣多美及普林西比、塞舌爾、南非、蘇丹、斯威士蘭、突尼斯、贊比亞。
在它們當中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9個國家分別是阿爾及利亞、博茨瓦納、赤道幾內亞、加蓬、毛里求斯、納米比亞、塞舌爾、南非、突尼斯。
相比2008年當時分析的數據,經過10年的發展,有4個國家, 包括西非的龍頭大國尼日利亞,以及其英語鄰國加納已經躋身人均GDP高于3千美元的陣列。
而相比2009年當時做的數據分析,人均GDP(PPP)不超過一千美元的國家縮減到總共7個,布隆迪、中非、剛果(金)、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索馬里、南蘇丹。人均GDP 最低的兩個國家是索馬里和南蘇丹(2011年7月從當時的蘇丹分離出來新成立的國家)。
從宏觀的人口和經濟數據來看,非洲各國,絕不是我們主觀印象中想象或者某些被認為選擇過的圖片中看到的那樣,是貧窮、疾病、落后、干旱、饑餓等等負面印象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