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局稿件均為原創。更多內容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近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這一軌道交通系統包括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總里程將達到2.2萬公里以上。“十四五”規劃建設項目共涉及63項,其中干線鐵路24項,城際鐵路9項,市域(郊)鐵路30項。
沿江沿海高鐵可期
在干線鐵路方面,將形成長三角與相鄰城市群及省會城市3小時區際交通圈。
其中,如期而至的通蘇嘉甬、鹽泰錫常宜等鐵路,將密切長江南北的溝通與聯系,還將提升跨江融合發展的力度。同時,不少“平行線”將上馬,其中就包括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客運通道中“沿江通道”這一重要“一橫”,即上海至南京、合肥將新增一條高速鐵路——沿江高鐵,該線路最終通往重慶、成都。在浙東沿海地帶,還將修建一條高速的寧波經臺州至溫州的鐵路,與現有設計時速為250公里的甬臺溫鐵路平行,前者作為“沿海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密切甬臺溫浙東三市的往來。
值得一提的是,一度停滯的杭州經臨安至績溪鐵路,“十四五”期間仍將規劃建設。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鐵路規劃建設工作意見的通知》,提出嚴控建設既有高鐵的平行線路,既有高鐵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則上不得新建平行線路。而杭黃高鐵自開通以來,日開行列車僅為38對,利用率約為27%。杭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杭臨績鐵路近期上馬的可能性比較小。根據此次《規劃》,五年內該線的建成,有望結束臨安區不通高鐵的歷史,實現杭州市域高鐵全覆蓋,進一步縮短杭州與黃山的時空距離,密切“杭州都市圈”內部聯系。
滬寧杭都市圈“抱團”
在城際鐵路方面,長三角地區相鄰大城市間及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與周邊城市形成1到1.5小時城際交通圈。以“上海都市圈”為例,“十四五”期間將規劃建設蘇錫常至上海城際鐵路,上海至杭州城際鐵路,以及蘇州經淀山湖至上海城際鐵路,上海與周邊城市的聯系將包括干線鐵路、城際鐵路等交通方式,多層次連接“上海都市圈”。在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方面,《規劃》明確,市域(郊)鐵路營業里程約1000公里,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寧波都市圈形成0.5到1小時通勤交通圈。
30條市域(郊)鐵路中,上海規劃了8條,未來上海將實現與諸多遠郊區域的鐵路連接,包括前往崇明、奉賢等地線路,此外,還有示范區線將連接起上海虹橋商務區至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水鄉客廳,上海嘉閔線(含北延伸)將連接起上海閔行至太倉,并在太倉與蘇錫常城際銜接,金山鐵路也將跨越省界延伸至平湖。
南京也有6條鐵路將規劃建設,不僅將跨市延伸至句容、儀征,還將跨省建設至馬鞍山、滁州等安徽城市。寧波將規劃建設3條鐵路,包括寧波至象山線、寧波至余慈線,以及寧波至慈溪線,將分別連接起寧波與象山、杭州灣新區和慈溪等地。寧波至余慈線將從既有的蕭甬鐵路引出,經慈溪至杭州灣新區。
杭州與嘉興之間,除了6月即將通車的杭海城際鐵路,還將規劃建設下沙至長安線;杭州向北的杭州至德清線,同樣正加緊推進,將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前建成通車。
鐵路建設進展迅速
軌道交通重點樞紐打造方面,同樣也有亮點。
上海東站(擬建)、南京北站(擬建)、南通新機場站(擬建)、蕭山機場站(擬建)、杭州西站(在建)、新合肥西站(在建)等擬建、在建車站,將成為未來的交通樞紐,緊密銜接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中的“三網”或多條骨干軌道交通線路。其中,南通新機場站也成為唯一落地在地級市的擬建Ⅱ型樞紐,將成為長江以北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如果說五年太遠,也可以看看最近長三角鐵路建設最新進展。近日,滬蘇湖鐵路引入上海虹橋樞紐南咽喉信號聯鎖換裝順利完成,隨著后續工作完成后,滬蘇湖鐵路引入上海虹橋樞紐將新增一條通道,進一步提高車輛運行效率和客運能力。
近在眼前的是,6月25日調圖,長三角鐵路驚喜不少。25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將實行第三季度列車運行圖。屆時,經由京滬高鐵往返長三角地區和北京南站間的高鐵列車將由86對增至93對,其中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列車由15對增加至21對。由此,蘇州北、無錫、連云港、永康南等站將首次開行始發進京高鐵列車,長三角開行始發進京高鐵列車的車站由29個增加至33個。此外,嘉興火車站作為滬杭線上重要的百年老站,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乘火車在此下車,來到嘉興。嘉興火車站于去年5月停辦業務,實施站場及站房改擴建工程,預計到本月下旬,車站將恢復辦理客運業務。改擴建后的嘉興火車站對老站房進行1:1比例復原為嘉興火車站歷史博物館,不再具備主要火車站房功能,該站主要換乘、集散交通和商業功能在新建的地下新站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