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時代,如果要問汽車產業最強的兩個國家,那無疑是德日,特別是德國。
從1886年1月29日,德國人發明世界上第一輛汽車以來,德國一直都站在全球汽車產業的中心舞臺。三大豪華品牌BBA,和非豪華品牌大眾汽車,都是放眼全球都炙手可熱的車企。但是在新能源轉型方面,德系車企卻是比日系車企還要激進的。
首先是高額補貼政策,凈價4萬歐元以下的車,全電型汽車補貼9000歐元,插電型汽車補貼6750歐元;凈價4萬歐元~6.5萬歐元的車,全電型汽車補貼7500歐元,插電型汽車補貼5625歐元。
除了新能源汽車享受購置補貼政策以外,新能源汽車可享受停車費優惠或者免繳停車費;在充電站周圍,為新能源汽車設立專用停車位。
除此之外,我們也能看到德國車企在電氣化轉型方面,也要比日系車企更激進一點,大眾汽車是合資車企之中比較早的推出純電平臺車型的,BBA三大豪華品牌,也在加碼推出純電車型。而與之相反,日系車企在電氣化轉型方面卻是相當不上心,甚至豐田汽車的高層曾多次炮轟電動汽車。
為什么燃油車領域幾乎無敵的德國,卻在電氣化轉型方面,相比日系車更為激進?那是因為德國車企其實目前的處境非常尷尬。真正的苦,只有德國人自己清楚。
以德系的代表車企大眾為例,大眾汽車的轉型是勢在必行,大眾汽車銷量最高的兩個市場就是中國和歐盟。
中國的銷量幾乎占了大眾全球總銷量的半壁江山,但是大眾的燃油車的市場份額,正在被中國品牌的混動車型瘋狂侵蝕,上汽大眾2020年銷量下滑至150.55萬輛,2021年銷量下滑至145.71萬輛,而到了2022年更是下滑至124.35萬輛。
在歐洲市場,大眾汽車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下滑,與此同時,日系車特別是豐田汽車的銷量增長迅猛,豐田品牌2022年的歐洲銷量已經攀升到了第二名,年度銷量達到766328輛。特別是THS混動車型成為了歐洲市場上的熱寵,正在不斷擠占大眾汽車的市場份額。
因此,德國作為燃油車時代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所以如此激進地推行電氣化,是有其苦衷的,德國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已經漸漸守不住了,如果繼續堅守燃油車,在中國市場和歐洲市場,德系車會逐漸被中國汽車品牌和日系汽車品牌趕超,因為缺乏拿得出手的混動技術,在面對中國和日本的混動車型沖擊時,德系車幾乎是束手無策。因此,轉型純電車型,是必然之舉,也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