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方式:自駕
行走時間:2022年7月
行走路線:
D1:景德鎮陶溪川街區
D2:中國陶瓷博物館——慈云寺遠觀——御窯景巷
D3:仙槎沿溝煤礦——三寶
D4:御窯博物館——三寶國際藝術節
D5:九集小鎮——陶藝街
中國陶瓷博物館
地址;江西景德鎮昌江區紫晶北路1號
門票:免費,憑身份證預約入內
元代之后景德鎮瓷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明代開始景德鎮官民并進奏響了瓷都絢麗的華章,景德鎮陶瓷生產進入到一個新的高峰,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明代在“浮梁瓷局”的基礎上設立了御器廠,清代改為御窯廠,先后為皇室服務了600余年。
明王朝設立的御器廠不惜工本燒造了大量的瓷器,精益求精地創造了許多新的品種,其中以青花,五彩和顏色釉為主流,把陶瓷藝術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地。
二樓明代展廳陳列著明代的青花瓷、青花釉里紅瓷、五彩瓷、顏色釉瓷以及郎窯紅、鈞紅、裂紋釉、彩粉、青花等名貴陶瓷品種。
經過修補復原的青花大龍缸。古代的青花大龍缸為御用之器,多為皇帝使用。它主要有兩種作用,一是作為冥器,陪葬時作為長明燈使用,另一個作用是儲水防火。由于工藝的時代局限性,完整的傳世明早期大龍缸極其罕見,由此可知這件經修復的明代正統年間燒制的青花大龍缸如鳳毛麟角般珍貴。
青花,五彩,人物,花卉一應俱全。
琺華彩童子觀音瓷雕
在中庭的位置一個大型的地球平面展示了景德鎮瓷器的漂洋過海圖。瓷器是中國的文化,世界的語言,它講述著中國故事。中國外銷瓷的生產和貿易歷史悠久,在明末到清中期時期,景德鎮成為中國外銷瓷的主要產地,其生產的瓷器開始通過絲綢之路,大規模銷往歐美市場,逐漸成為參與全球化進程的“世界商品”。
環繞墻壁一圈還有投影和球形屏幕等多種高科技展陳形式,讓觀眾在歷史的時空中自由穿越,感悟中國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清代展區,展區內將清代各朝展品加以展示并配有文字介紹,足以讓我們這些門外漢了解一個一二。清三代是陶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階段。景德鎮推陳出新,精品不斷,秀美的青花瓷,富貴的粉彩瓷,絢麗的色釉瓷,透亮的薄胎瓷以及巧奪天工的雕塑瓷,無一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瑰寶。
這里用文字配合著精美的物件介紹了乾隆年間的顏色釉瓷。乾隆官窯在制瓷技巧上達到空前水平,造型上以瓶,尊等陳設觀賞瓷為主。清代乾隆的粉彩瓷在裝飾上以粉彩繪畫為主,加上料彩,金彩,黑彩,或者與青花,五彩,斗彩相結合盡顯奢華,富麗的特征。
左側的是光緒年間天青釉青花釉里紅松竹梅象耳瓶,右側的是紅釉蓋罐。
繼續向上,向上,是民國展區。
內憂外患的社會現實使景德鎮瓷業處于困厄衰落之中。但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景德鎮瓷工靠堅強的意志和求變的才智,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這個展廳有一個中空的廳堂,很是漂亮。展廳的高大的空間更增添了這些瓷器的大氣精美的氣質。
展廳正中的展臺上是一只古彩黑地梅花鳳尾瓶,非常富有中國的古典意韻美。
天青釉蓮口堆螭瓶
這個小區域介紹了民國景德鎮的“珠山八友”以及他們的作品。
珠山八友作品有粉彩牡丹、荷花翠鳥、粉彩梅鳥圖瓷板等。這些富有藝術氣息的瓷盤,瓷板,花瓶被藝術家們更多地賦予了人性的情懷,像在對我們述說著一個個優美動聽的陶瓷故事。
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們最后來到了新中國展區。
這里用圖片,文字,實物介紹了建國以后,隨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的興起,瓷器作品的題材漸漸與社會政治緊密相連,打下了時代的烙印。
這只釉上彩貼花南京長江大橋圖蓋杯讓孩子眼前一亮
這個展廳是“國瓷時代,鑄魂塑形”板塊。展廳內的玻璃罩里都是各種高檔瓷,看了文字的介紹能更清晰的了解。比如:1988年宇宙瓷廠生產的國徽瓷被送往北京作為駐外使節用瓷和國宴用瓷,還有對外交往中的國禮瓷。
這個區域介紹了景德鎮的大型國營瓷廠以及他們的代表作。這些都是我童年時代熟悉的日用瓷。
這些揉合著現代繪畫藝術以及先進技術的陶瓷作品,賦予了景德鎮瓷器新的發展、新的生命。
彩粉貓馬圖薄胎碗和鉤紅釉腐蝕金如意紋鳳尾尊
釉中彩求賢圖瓶
兩個展廳中間的一個充當連廊功用的展廳里有整幅墻面的景德鎮市地圖。
再看看這組流動的永恒——“奧運瓷的永恒之美”雕塑瓷惟妙惟肖。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這批采用優質瓷土和純手工制作的奧運瓷雕塑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收藏價值。
顏色釉綜合裝飾荷花圖瓶
這一區域展示了高技術陶瓷的發展。至此,我們參觀完了全部的常設展廳。展廳是按歷史年代劃分,我們的步伐在一個個展廳間移動就好似蕩漾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不同時代景德鎮的發展。在這里我們跟隨一個個展廳目睹了千年瓷都發展壯大的軌跡。
走出室內展廳,長長的走廊上是一大組雕塑作品的呈現。這組作品將陶瓷行業的工序通過雕塑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
栩栩如生,生動有趣
我被這幅雕塑作品感動了,一位淡描女子工作時淡定專注的眼神讓我感到憧憬,對生活的憧憬,對美的憧憬。
在另一層走廊里有長長的瓷板畫展。
俯瞰博物館入口處的大廳。中國陶瓷博物館,你喜歡嗎?我很喜歡。
從它酷酷的現代化的建筑到它承載的內涵無一不讓我歡喜。
這次和孩子一起返鄉,孩子能很認真的在這個博物館里瀏覽是我最歡喜的事情,我很開心。我希望孩子能了解這座城,透過博物館的視角看一座城是了解一個城很好的角度。何況這座城的發展,陶瓷的發展是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密不可分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