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是東周第一位天子,他拉開了周國東遷洛邑的大幕,終結了西周在鎬京的幾百年的歷史。如果平王不東遷會怎樣?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假如平王不東遷,周國的國運可能會延長一些。東遷就意味著放棄了奮斗,準備徹底躺平了。東遷的理由是鎬京殘破,面臨著犬戎等蠻族的極大威脅。但我們知道西周故地被周平王封給了秦襄公,把秦國提升為諸侯國,并許諾只要秦國能從蠻族那里奪得土地,就都封給秦國。
于是秦國奮發圖強,用老秦人的熱血在荊棘中前進,付出了多位秦國國君的生命,建立起了最終統一天下的秦國。秦國可以吃這樣的苦,而周平王的東周卻不愿意,他逃到安逸的洛陽,等待慢性死亡去了。這個過程好受嗎?從周平王開始周天子就降級了,標志性事件就是周鄭交質。鄭國、晉國和秦國是周平王上位和東遷洛邑的最大功臣。晉國一下子陷入了內亂,而鄭國在鄭武公鄭莊公的領導下卻蒸蒸日上。于是鄭武公和鄭莊公先后擔任了周天子的卿士。卿士相當于一個國家的執政,或者相當于丞相,權力是相當大的。
對于鄭國壟斷了東周朝廷的權柄,周平王心里開始打鼓了,于是他想到了摻沙子,埋釘子的分權辦法。他打算把一部分政務分給西虢公處理,這樣就可以削弱鄭國的權力。按理說天子的命令就是金口玉言,說出的話必然算話,可當周平王剛計劃好準備實施的時候就被鄭莊公發現了。如果鄭莊公是一個遵禮守法的諸侯,他應該對于周天子的命令不打折扣地執行。可鄭莊公并沒有把天子放在眼里,他直接就去質問周平王了:“你什么意思?想削我的權嗎!”
對于鄭莊公如此耿直的質問,周平王立馬慫了!“沒有的事兒!您聽誰說的?我可是一片癡心,從沒改變!”發誓賭咒有用嗎?古代的這些人精可不相信這些,翻臉比翻書還快的事情發生得太多了。一件件,一樁樁,都是血淚的教訓。食言而肥在春秋時可是大概率發生的事兒。都是混江湖的,該咋辦心里都清楚,于是在鄭國的要求下,雙方交換了人質!您沒看錯,是交換人質。周平王的兒子王子胡被交換到了鄭國,鄭莊公的長子公子忽被交換到了東周。這件事意義非凡!
發生了周鄭交質的事,意味著從此高高在上的周天子墜落到了與諸侯國一樣的地位。周天子的威嚴被一掃而空,他變得與普通諸侯不分上下了。周天子的禮制周平王自己沒能守住,這是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其他方面都會一塊塊倒下,直到東周倒下。周平王不敢反制鄭莊公,明顯可以看出東周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沒有能力壓制鄭國了。越往后周天子遇到的事兒會越奇葩,周天子的面子會被一點點撕掉。周天子軟下去的脊梁從此就很難再硬起來,他只能在諸侯之間殘喘了,直到東周走入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