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多數人對于納蘭性德的了解,是從那些哀婉的詩詞當中開始的。確實納蘭性德寫出了很多非常哀婉動人的詩詞,其中絕大多數又與表現對于亡妻的悼念。其中所蘊涵的真情,在今天我們讀來依然覺得感動。
雖然這個詞人只活了30歲,但是他流傳下來的這些詩詞可謂是耗盡了他畢生的精力。而且從這些詩詞當中,我們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康熙身邊的侍衛所作。能在康熙身邊擔任護衛,此人的前途不可限量,此人的文韜武略也里應不容小視。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詩詞,就寫于納蘭性德隨從康熙趕赴關外之時。這是一首邊塞詩詞,和納蘭性德以往所寫的那些賭物思人的詩詞,內容和情感表達有較大的差別。但是在詩詞之中所蘊含的那種低才哀怨的情感基調依然滿是納蘭性德詩詞的風格。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首詩詞的題目是《長相思·山一程》,是納蘭性德并不多見的一首邊塞題材的詩作。公元1681年,康熙平定了三藩叛亂,決定回到關外祭拜先祖。納蘭性德隨從康熙出發。
當時的納蘭性德26歲,基本上是在京城長大的,對于關外的荒涼并沒有太多直接的感知。所以當他來到這真正荒涼的邊塞之地之時,他才寫出了這樣一首具有悲壯之感的精彩詩詞,表達出自己的思鄉之情。
開篇的六個字寫出了長途跋涉之苦,“山一程,水一程”,將士們跋山涉水,不辭勞苦,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出發,“身向榆關那畔行”,山水兼程,日夜兼程,一路上鞍馬勞頓。
等到夜晚的時候,隨軍的軍帳都已經搭建起來,浩浩蕩蕩的車隊就像是一夜之間打建了一座城池。萬家燈火,一片壯麗之景。
下片的一開始就寫出了長途跋涉,路途之苦。“風一更,雪一更”,經過了一天的勞累,搭建起了帳篷之后,大家都已經安睡。但是風聲雪聲之大,讓人無法安睡。看到了荒涼的邊塞。也感受到了這一路的勞苦,詩人對于故鄉也多了幾份細膩的思念:“故園無此聲”,故鄉可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納蘭性德這首詞只有36個字,也并沒有直接描寫邊塞之地的荒涼,但是卻通過“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寫出了路途之遙遠,寫出了路途之艱難,反襯出了關外之荒涼,之嚴寒。
而在“夜深千帳燈”之后的“故園無此聲”,更寫出了對于故鄉思念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