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根據月經產生的機理及"腎藏精"、"腎主生殖"、"沖為血海、任主胞胎"等理論,結合臨床常用以補腎為主的治療方法,治療月經病及不孕癥有較好的療效。自1963年起,通過中西醫結合研究,從實踐中摸索出以補腎為主的法則,模仿婦女月經周期的生理改變而于不同階段選用不同的藥物,以調整"腎—天癸—沖任—胞宮"之間機能的平衡,而達到調經種子的目的,即中藥人工周期療法。我院先后應用臨床的有以補腎為主的中藥人工周期療法(簡稱中周Ⅰ號),以活血化瘀為主的中藥人工周期療法(簡稱中周Ⅱ號),以溫腎暖宮為主的中藥人工周期療法(簡稱中周Ⅲ號)。
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藏精氣,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功能。卵巢功能,低下或子宮發育不全的不孕癥,皆屬于腎虛。因而治療不孕癥的關鍵是補腎,而補腎須辨腎陽虛、腎陰虛,并有腎虛肝郁、腎虛夾瘀、腎虛宮寒等不同類型,臨床只須辨證應用中周Ⅰ、Ⅱ、Ⅲ號,以提高療效。
例一、例二,均診斷為無排卵性月經,原發性不孕癥。中醫辨證皆屬腎虛但稍有區別,故治法有所不同。例一經常間發性閉經,10年不孕,腰酸下腹部冷感,脈沉、舌質淡,屬腎虛宮寒,治宜溫腎暖宮。先用中周Ⅰ號補腎陽使月經周期正常,但尚未排卵。鑒于下腹部冷感明顯,誠如傅青主所說;"寒水之地不生草木,重陰之淵不長魚龍,今胞宮既寒,何能受孕。"由于腎陽虛不能溫煦胞宮沖任,故改用中周Ⅲ號,在排卵前期及排卵期服溫腎暖宮合劑5劑,即達到排卵受孕的目的。例二婚后3年未孕,腰酸,經前乳脹,脈細弦,苔薄黃,辨證為腎虛肝郁,即傅青主所說;"因懷胞素惡,肝氣郁結而致的嫉妒不孕。"治宜補腎疏肝,用中周Ⅰ號加川楝、合歡皮等疏肝解郁而使之排卵受孕。此類患者,還可在應用中周工號的治療間歇期間,服逍遙散或開郁種玉湯數劑,使肝氣條達舒暢而利于排卵受孕。
例三、例四,均有閉經且婚后多年不孕。例三經診刮術證實為腺體分泌功能差,辨證為腎虛型(偏陽虛),治宜補腎助陽,用中周工號,2個周期即孕。例四確診為多囊性卵巢,經楔切術后尚無排卵,癥見月經先后無定期,紅色紅或紫,有血塊,經前乳脹,脈沉,舌質稍暗,屬腎虛肝郁兼有血瘀,而用以活血化瘀為主的中周Ⅱ號,間服逍遙散而排卵受孕。
本人從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體會到,以補腎為主的中藥人工周期療法(中周Ⅰ號),方藥簡便,適于門診廣泛使用。對卵巢功能不足引起的月經不調、閉經、月經過少以及無排卵性月經或子宮發育不全的不孕癥等,均有良好效果。并可作為功能性子宮出血血止后調整月經周期之用。其中菟,蓉合劑(自擬方)為補腎促排卵的主方,系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組成。對腎陰虛者,在一派滋陰藥中適當用肉蓯蓉、仙靈脾溫補腎陽之藥,使滋陰而不膩;對腎陽虛者,在補腎陽藥中仍重用熟地、懷山藥等滋陰之藥,使溫陽而不燥,陰陽互根、相互滋生而達到陰陽平衡。又方中仙靈脾,有興奮性神經的功能。臨床實踐證明,在排卵前期服用本方藥,可促使卵泡成熟而達到排卵,對無排卵性月經及黃體功能差均有良好的效果,對子宮發育不全者也有促進發育的作用。
當我們用中周Ⅰ號初次治療1例多囊性卵巢綜合征的病人時,觀察到激情素水平持續高影。宮頸粘液結晶持續不消,而基礎體溫仍呈單相,月經不能來潮。由此認識到,以補腎為主的中藥人工周期療法可提高激情素水平,促進卵泡成熟,但不能使多囊性卵巢排卵;因多囊性卵巢的表層包膜過厚,卵泡成熟而不能排出,與一般卵巢功能低下而無排卵者不同。從西醫治療本病須用楔切術以利排卵,悟出中醫對此病的治療原則須用攻補的方法,便在排卵前期給予活血化瘀的桃紅四物湯加減試服,果然達到排卵的目的。因此建立了以活血化瘀為主的中藥人工周期療法(中周Ⅱ號)。1963年至1964年間,我院中西醫結合病房曾用中周Ⅱ號治療4例多囊性卵巢綜合征病人(均經X線氣,腹子宮碘油造影證實),均達到排卵目的。其中3例已妊娠分娩。凡屬腎虛夾瘀不孕癥,如多囊性卵巢綜合征或兼血瘀征象者,均可用中周Ⅱ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