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玉女煎治愈齒衄一例
黃某,女,27歲。
初診∶1976年9月。
主訴及病史∶1個月來,齒齦腫痛,衄血鮮紅,口渴引飲,頭痛目眩,便秘尿赤。
診查∶舌紅苔薄黃而燥,脈弦滑。
辨證∶齒屬腎,齦屬胃,腎陰不足,胃火熾盛,則見齒。
治法∶治以滋腎陰,清胃熱。
處方∶生石膏35g知母15g生地30g麥冬25g牛膝15g茅根50g玄參30g
服藥3劑,便通火降,衄止腫消。續服藥3劑,腎陰得復,胃火盡清。
【按語】本例為陽明氣火有余、少陰真水不足之齒衄,正合玉女煎之主治,并易熟地為生地,更加玄參、茅根,涼血止血之功更著。
十二、急下存陰法治愈血厥一例
劉某,女,82歲。
初診∶1977年8月3日。
主訴及病史;1周前悲切太過,復因大怒,暈厥仆地,不省人事。醒后無偏癱,但終日嗜睡,頭痛如裂,四末冰冷,面赤唇紫,大便數日未解,腹滿,惡逆。
診查∶舌紅苔黃干,脈沉弦有力。
辨證∶此緣肝陽素旺,怒后血隨氣逆,氣血上壅,清竅蔽塞,則昏無所知,屬實證血厥。治法∶陽明腑實,宜急下存陰,并引血下行。
處方∶玄參20g麥冬15g生地20g赭石50g大黃15g牛膝50g,3劑,水煎服。
二診∶8月8日。大便通下,神志轉清,惡逆已止,可進飲食,四末轉溫,頭痛減輕。治以活血化瘀,鎮肝熄風之法。
處方∶赭石30g牛膝30g地龍15g丹參20g川|芎15g生地15g赤芍10g當歸10g香附10g
服上方藥6劑,康復如常。
【按語】《景岳全書》云;"血厥之證有二,以血脫血逆皆能厥也。……血逆者,即經所云血之與氣并走于上之謂"。本例屬于后者,初診陽明腑實,仿三化湯,以赭石、大黃速通大腸,且配牛膝引血下行,配增液湯以增水行舟,防其年老腸燥,火盛津枯。二診病已去半,用一派活血之品配香附行氣相助,赭石、地龍鎮肝熄風,效力益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