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育促孕湯治愈先兆流產與習慣性流產一例
崔某,女,30歲。
主訴及病史∶結婚11年,孕10次,第一年滑胎,其后習慣性流產已力九胎,皆在孕40~60天之間。開始淋漓出血,腰腹疼痛,至最后一天腹痛難忍,出血多而排出胚胎,其中6次胎囊完整,未清宮;有三次為不全流產,進行刮宮清理殘留胎盤,經檢驗血清免疫(+),男血型"A",女血型"O"。患者素有月經先期、血量多、腰腿酸、宮頸中糜、白帶多等癥。婦科內診檢查子宮口有裂傷。這次從停經40天起服培育促孕湯五劑。
辨證∶脾腎虧虛,氣虛無以載胎,血虛失養。
治法∶健脾益腎,峻補任督,固攝胎元。
處方∶桑寄生12g菟絲子10g續斷10g杜仲10g苧麻根10g山萸肉10g升麻8g山藥15g椿皮10g芡實10g制首烏15g生地黃10g
上方藥清水浸泡30分鐘,煎30分鐘。每劑藥煎兩次。將兩次藥液混合,分兩次溫服。
用法∶黃體不健者,排卵后第五天起服上方藥3~6劑;基礎體溫高相16天者,服5~10劑,以預防流產。或妊娠后每月服上方藥10~15劑,服1~3個月,或服至以前每次流產日期。
此患者先兆流產,陰道少量出血,色紅無塊,連服上方藥12劑加蓮房炭、側柏炭各10g、阿膠15g,又于停經70~100天時服上方藥10劑,即停藥觀察。從停經四個月起定期B超檢查均正常,胎動胎心均屬良好,至足月剖腹產一男嬰,母子無恙。
【按語】此方系自擬經驗方,臨床運用三十多年,曾授徒傳習,推廣應用,經反復驗證療效顯著,痊愈率達90%。方中升麻升提下陷之氣;山藥、芡實補任脈之虛;山萸肉補腎陰而秘精氣;菟絲子、桑寄生、杜仲、續斷補不足,強陰益腎以固胎元。若氣虛不能固攝胎元者,加黨參、黃芪,各12g;血虛者,加當歸、阿膠塊各15g(烊化),生地黃易熟地黃;腎陽虛者,加補骨脂、肉歡蓉,去生地黃;腎陰虛者,加女貞子、熟地黃;陰虛潮熱者,加地骨皮、沙參;濕熱者,加黃芩、黃柏;脾虛者,加白術6g,茯芩12g;惡心、胸悶、食少者,加石蓮子、藿蘇梗、砂仁;嘔吐者,加佛手、清半夏、竹茹各10g,去升麻、椿皮;胎漏出血者,加蓮房炭、側柏炭各15g;腹痛者,加白芍10g,甘草3g。應禁房事;若出血,應臥床休息。
五、調沖促孕湯治愈月經失調、幼稚子宮及卵巢功能低下、習慣臟滑胎、久不受孕一例
聞某,女,33歲。
主訴及病史∶原發性不孕5年。閉經、功血交替發作,伴痛經、心煩抑郁、乳脹腰酸、失眠多夢。中西醫治療5年未效。
診查∶診見無排卵閉經三個月,面色萎黃無華,唇有短須,腿有長毛。舌質淡,苔薄,脈沉細。
辨證∶證屬腎精不足,沖任虛損。
治法∶治當滋腎益氣,補血生精,充盈化源,諧調沖任。
處方∶當歸10g熟地黃10g白芍10g太子參10g巴戟天10g菟絲子10g枸杞子10g仙靈脾10g山萸肉10g覆盆子10g制何首烏10g山藥15g紫河車粉3g(兌服)鹿角霜10g
上方藥用清水浸泡30分鐘后,煎煮30分鐘,取汁,每劑煎兩次,將兩次煎液混合。
按月經周期,依據基礎體溫序貫服藥,連服3劑,間隔3天再服3劑,共服藥9劑。基礎體溫突然呈高相,即孕育卵泡而出現真機期排卵,月經正常,服藥兩個月,病愈而懷孕。后正常順產一男嬰,母子皆健。
【按語】本方為自擬經驗方。方中當歸養血調經,以通氣血;白芍斂陰柔肝,通順血脈;川芎搜肝氣以活血;熟地黃滋補腎陰;太子參補氣養胃以滋化源;菟絲子、枸杞子、覆盆子、何首烏填精益髓;巴戟天、淫羊藿峻補命門,從陰引陽∶紫河車血肉有情之品,大補奇經;鹿角通督脈,振興陽氣以化陰。對于偏氣虛者,可將太子參易黨參12g,加黃芪15g;對血虛者,加阿膠15g;陽虛者,加附子9g、肉桂3g、補骨脂10g、仙茅10g;陰虛內熱者,加龜版15g,生地黃、丹皮、女貞子各10g;月經量少者,加益母草12g,雞血藤、川芎各10g;月經量多者,加茜草炭6g、烏賊骨15g、側柏葉10g;形寒肢冷者,加桂枝、葫蘆巴各10g;腹冷者,加烏藥、小茴香各10g,吳茱萸6g;納少者,加白術、甘松各10g,白豆蔻3g;便溏者,加茯苓13g、焦苡仁15g;白帶如水者,加芡實15g、烏賊骨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