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益氣、養陰、平肝法治愈消渴并青風內障一例
胡某,男,51歲。
初診∶1988年5月25日。
主訴及病史∶尿糖陽性、血糖偏高五年余伴目珠脹痛兩年。西醫診斷為糖尿病、青光眼。服用降糖靈并匹羅卡品點眼,療效不佳。現癥∶口中黏膩,多飲而不解,心煩少寐,目珠痛脹,疲倦乏力。
診查∶舌質紅苔少,脈細數。尿糖(++),空腹血糖10.1mmol/L。
辨證∶郁熱傷陰,津虧燥熱,氣火上逆。
治法∶益氣養陰生津,清肝降火明目。
處方∶生黃芪10g葛根10g山藥10g石斛10g花粉10g川黃連8g生地黃20g元參10g荷葉10g決明子10g蒺藜10g
水煎服,日1劑,6劑。
二診∶藥后平妥。目脹口黏稍減,視物模糊,頭脹耳鳴。舌脈無著變,尿糖(+)。依原方出入,稍事調整,以增清肝明目之功。
處方∶葛根10g 石斛10g 花粉10g 川黃連8g 生地黃20g 山藥10g 元參10g 決明子10g 白蒺藜10g 青莉子10g 木賊草10g ,6劑
三診∶諸癥遞減未盡,尿糖(±),血糖正常。降糖靈停用。效不更方,原方藥繼服。間斷進藥三十余劑,尿糖持續(—~±),血糖正常范圍,目珠痛脹已瘥。半年后,時值春節,多食油膩炙炒之物,飲用啤酒,尿糖增至(++),服原方藥6劑,查尿糖又復正常,足以證明此方降糖之功效。
【按語】糖尿病屬中醫消渴范疇。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或尿濁、尿有甜味為特征。亦有“三多一少”癥狀不顯,惟查血糖偏高、尿糖陽性者。此病病程長,纏綿難愈,并發癥多。高老認為消渴主要病機為氣陰兩虛、津涸燥熱,而陰虛為本,燥熱為標。高老謹守病機,遣方用藥,取《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之玉液湯,《千金方》中之黃連生地湯,《沈氏尊生方》中的玉泉九之意,合三方為一體加減化裁而創立自己治療糖尿病的基本方。全方組成為∶黃芪15g、生地黃20g、黃連8g、石斛10g、花粉10g、黃柏8g、山藥10g。
本病例郁熱傷陰,陰虛陽亢,氣火上逆,消渴并青風內障。治療當遵基本方稍事加減。方中生地黃滋陰生津,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它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花粉清胸中煩熱、滋生陰液;黃連清中焦之火;石斛甘寒滋陰養胃生津;黃芪升陽益氣復其散精達肺之職;元參滋陰降火,滋腎水以制浮游之火,具清上徹下之功,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它有降血糖的作用。決明子、青箱子清肝益腎明目,宣散郁熱;白蒺藜、木賊草疏肝經風熱。諸藥合用,陰津得生,陽亢得平,氣火得降,諸癥得除。
以上觀之,高老治病多在辨證基礎上既借鑒古方立方之法,又結合病情靈活應用,另立自己新方,法隨證轉,因證用藥,故收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