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得勝
編輯:三農拓客
本文約6000字,約需5分鐘讀完。
在黑龍江的大地上,正上演著農機補貼歷史上空前絕后、聲勢浩大的一幕:黑龍江的農機補貼整改工作。在這一史無前例的風暴當中,廣大的黑龍江農機經銷商苦不堪言,度日如年,人人自危,有的甚至可能家破人亡。
國補資金巨大缺口是省補造成的,制定省補的人,為了推卸責任,拿經銷商高開發票說事,面對不合理的處罰和所謂高額的“違規資金”,經銷商正經歷著農機歷史上的千古奇冤。
方向很重要,干什么事情如果方向錯了,再努力也是徒勞的,干的越多,錯誤越多。
怎么整改農機補貼其實沒那么復雜,國補資金按照原來的承諾足額兌現,對于虛開(高開)發票的農機具取消省補,已經兌現的追回,因為省補跟發票有關系,何為省補?國補資金數額加省補資金之和不超過發票的百分之五十,發票數額越大省補的資金數越大。同時省補資金不能超過國補資金的三分之二,國補資金是定額補貼,是由省農業農村廳批準的,發票數額再高購機戶也沒有多得一分錢,還是你宣傳的補貼系統自動生成的數額,而發票(高開)虛開導致不應該獲得省補的購機戶獲得了不當得利,理應追回或取消,用省補資金填補國補資金的缺口,這樣處理才符合實際,符合民意!
2019年,黑龍江別出心裁的出臺了秸稈綜合利用還田機具累加補貼的政策,也就是說同一臺機具在享受了國補資金的基礎上再補貼一次(簡稱省補),最終用戶花很少的資金買到了所需機具。
在省補政策的拉動下,黑龍江農機市場2020年掀起了銷售狂潮,價格是市場的重要杠桿,決定著市場銷量,如200馬力拖拉機及以上購機戶享受二補之后很多品牌花5萬元左右,這么便宜的機具能少賣嗎?機具的銷量大增導致了國補資金的嚴重缺口,數額高達20多億元。虛開發票(發票價高于銷售價)是補貼額相近省份的通病,別的省份為什么國補資金沒有出現大的缺口。同時黑龍江農墾沒降補貼額度,農墾同樣存在虛開(高開)發票的現象,但他們沒有二次補貼,雖然補貼額還是129600.00元并沒有造成國補資金的嚴重缺口,也沒有對2019-2020年進行降補追繳補貼差價,同是黑龍江的一片天,補貼的差距、結果怎么相差這么大?
綜上所述,有力地證明了把國補資金的缺口強加在虛開(高開)發票的原因上是說不通的,蒼白無力牽強附會。
造成國補資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是省二次補貼導致的,絕不是經銷商高開發票導致的,制定省補政策的人為了逃避責任把國補資金短缺的責任歸結于經銷商虛開(高開)發票。
農機國補從開始到現在實行的都是定額補貼,并且規定補貼額不能超過銷售價的30%。2004年剛開始補貼機具生產企業大部分為國營企業或合資企業,由于成本高所以銷售價也高,制定補貼額度不超過30%很有必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興的農機制造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誕生,并展現出強勁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不僅生產的產品質量好而且價格低不少。2018年補貼比例調整到30%上下,這個比例是條紅線,高于這個比例補貼補不上。工廠為了迎合相應拖拉機馬力段的補貼額,在《生產企業自主投檔承諾書》明確寫明企業據實將補貼機具相應檔次并選擇(填)補貼額,生產廠為了躲開不超過30%上下的紅線,被迫被動型的虛報了相應的銷售價,經過專家的精心測算,農業農村廳的批準了農機具的補貼額,這個過程經銷商并不知情,這其中有什么內幕經銷商也并不清楚。
經銷商在銷售過程中被動性的按照工廠的指導價虛開了發票。也就是補貼額×2.5為最低發票價,這個標準不僅工廠執行、經銷商執行,有的農機監管部門明文規定:所開機具發票價是該機補貼價格2.5倍以上。例如2019年海倫市農機購置補貼公告第五條第一款規定:“受理申請日期:2019年7月15日至2019年10月31日,購機者應督促經銷商必須在10月31日前上傳銘牌,逾期不傳,視為購機者放棄今年補貼。所購機具的發票價是該機補貼價格的2.5倍以上”。這充分表明經銷商虛開(高開)發票是普遍現象,是國補政策規定使然,也是經銷商不得已的選擇。這才是經銷商虛開發票的根本原因。
同時對虛開(高開)發票(2020年7月22日,最高檢印發《意見》)中有明確的界定:不以騙稅為目的虛開增值稅發票,不構成犯罪。
農機經銷商在國補的過程中是被動執行者同時又是最大的受害者。
例如:黑龍江2020年下半年農機補貼一覽表公布,購機戶看到2004拖拉機補貼每臺110900元(拖拉機是按馬力段補貼的),只要能進入黑龍江補貼系統,任何品牌的2004都補110900元。用戶看到補貼額后去選車,選來選去選了個農機行業二三線品牌的2004拖拉機。這個車型工廠申報了,政府批準了,并且這個公司的產品在補貼系統里能查到,系統里明確顯示這個車型補110900元,用戶就買了臺這個工廠生產的2004拖拉機。
農機經銷商為了讓購機戶能順利的進入補貼系統(躲過補貼額不超過車價格30%上下的紅線),配合用戶享受政府批準的相應補貼額,按照生產企業指導價(補貼額x2.5)虛開(高開)了發票。在這個過程中,黑龍江政府已經批準了這個品牌這個車型補貼110900元,經銷商有何德何能去阻止購機戶不去享受相應的補貼額?有何德何能不去配合補貼工作?有何德何能去降低補貼額度?擺正位置,大家知道自己是干啥的。經銷商人微言輕,說好聽的說是農機經銷商,說實在的就是一個賣貨的,所以經銷商只是一個被動的補貼政策執行者。補貼額度沒有因為虛開(高開)發票購機戶而多補一分錢,還是補110900元。舉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喻,這個過程就像選市長,經上級黨委領導班子開會研究,定了李四去某市當市長,人大代表得配合工作,貫徹領導意圖,人大代表你得打對號同意,讓李四順利的當上市長。經銷商和人大代表在這一點上有相同的感受,只能打對號同意。假如這個市長之后貪污受賄被查處,他收受的不義之財還得讓人大代表退錢嗎?這太荒謬了。
通過以上對補貼過程的梳理,經銷商只是一個補貼過程中一個被動的政策執行者,現在卻是整改工作的主要責任承擔者,甚至是某些品牌的全部責任者,原因是某些生產廠依仗自己的品牌優勢讓經銷商獨自承擔“違規資金”,所以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黑農廳聯發【2021】233文件解讀中,把虛開(高開)發票定性為騙取、套取國家補貼資金,這分明是詐騙罪的表述,罪名之大令人不寒而栗。何為詐騙罪?刑法第266條指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構成有四要件:
1、主體要件是指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2、客體要件是指侵犯的公私財物所有權。經銷商并沒有侵犯國補資金的所有權,因為國補資金國家明文規定是給購機戶的,并且通過財政打給了購機戶,所以客體要件不成立。
3、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國補資金直接打給購機戶,經銷商沒得到一分錢,經銷商所賣產品價格都是市場價,跟國補資金沒有一分錢的關系,所以說經銷商沒有非法占有為目的的直接故意,主觀要件不成立。
4、客觀要件是指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的認知,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并作出了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補貼的過程是生產企業去省里申報,專家精心測算,有關部門批準,用戶看到補貼額才去買的機具,發票是后開的。如果省里定補貼的時候說要經銷商先開發票,以所開發票作為依據制定補貼額,或者給經銷商打電話征求意見,說經銷商給你誤導了也貼譜,不僅發票沒先開電話你也沒給經銷商打啊,所以說經銷商沒有誤導補貼工作,沒有讓省有關部門產生錯誤的認知,故客觀要件不成立。詐騙罪成立四個要件缺一不可,并且是缺了三個,故詐騙罪不成立。
黑農廳聯發【2021】233文件解讀的說法:把虛開(高開)發票違規行為定性為騙取、套取國家補貼資金,給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請問:國補資金進了誰的口袋?把補貼資金打到購機戶賬號上了,工廠和經銷商沒得到一分錢,經銷商賣的產品價格是市場價格與補貼沒有任何關系。
按照民法典第二十九章(不當得利),第九百八十五條之規定:得利者沒有法律依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者返還取得的利益。
所以有關單位應該去找購機戶(包括已經結算的2019、2020年補貼款)追回經濟損失,而不是向經銷商追繳所謂經濟損失,這樣名不正言不順;同時,按照農業農村部的有關規定,農機生產企業應對農機購置補貼產品投檔申報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規性負主體責任,如信息有誤或違反農機購置補貼相關規定,給國家補貼資金和農民利益造成損失的,企業承擔一切責任,由此引發的經濟糾紛由生產企業承擔。因此,無論從法律角度還是農業農村部的規定,違規款都不應該由經銷商承擔部分或全部。
黑龍江農機經銷商為了搞好市場,支持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同時出于對政府補貼的信任,墊付了許多貨款。墊付的貨款減輕了用戶種地的資金壓力,有力的促進了黑龍江機械化的發展,為保障黑龍江大糧倉的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經銷商是弱小的群體,自有資金能有多少?大多通過貸款、借款。2020年的貨款到現在沒收回,每家企業都債臺高筑。賣貨時所謂的利潤都被利息吃的差不多了。此時卻迎來了補貼資金的腰斬和追繳,在這種背景下,本身賠的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再讓經銷商拿錢,經銷商拿什么出錢?經銷商的資金都變成了數字,在農機局的補貼系統里。如果按文件嚴格執行(按絕密文件286個企業的675個產品涉嫌違規,國產品牌沒有合格的),在國補的環節中,最弱小的經銷商群體由于虛開發票反而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以拖拉機為例:大拖200馬力及以上每臺承擔5.02-6.05萬元,904拖拉機每臺承擔1.22-1.13萬元,其它型號的拖拉機額度降得也不少。)
拋開合理和不合理不談,請問每臺車哪個經銷商能掙這么多錢?運費、三包費、利息費、人工費、交通費、場地費、地皮稅、通訊費等哪個不是成本?這分明是傾家蕩產致人于死地的額度和痛。這樣下去,經銷商已經被逼到絕境,退無可退無路可退了。
除了經銷商,購機用戶也苦不堪言。老百姓買車有什么錯,看到宣傳的補貼額才決定買的農機具,而且從來沒有宣傳補貼額是按購買價的不同而有變化,都是定額補貼。購機戶能有多少錢?有很多用戶買車的錢一部分是貸款或借款,每月都得付利息,買車兩年多了,補貼款遙遙無期,本身已債臺高筑,現在又雪上加霜補貼額減半,讓購機戶農民怎么接受得了?
我認為,省級農機監管部門對國補資金短缺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
有多少錢辦多大的事,天氣預報不一定準確,補貼資金有多少錢,省級農機監管部門一定知道。當補貼資金用完的時候,補貼系統為什么沒有及時關閉?如果及時關閉能造成資金巨大的缺口嗎?市場賣機具補貼系統就敞開錄入。等看到補貼資金不夠了,就拿發票說事,經銷商和農機生產企業冤啊。2020年12月1日,國補資金定額要變的前夕(大馬力每臺補貼從110900元降到每臺82000元),11月30日一天就賣了2000多臺大拖(待考證補貼系統里可查),涉及補貼資金2個多億。我想問,這是誰泄露的信息?這個責任誰來負?
2021年10月26日,黑龍江農業農村廳、黑龍江省財政廳頒發的《黑龍江省2021-2023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中第六條:操作流程中的第4款建立補貼熔斷機制。即:縣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申請數量達到當年110%的,相關縣應及時發布公告,停止受理補貼申請,并做好政策宣傳和解釋,引導購機戶理性購機。系統錄入恢復后,如補貼政策有所調整,補貼機具資質、補貼標準和辦理程序等均按照錄入辦理服務系統時的相關規定執行。從新的實施方案中添加補貼熔斷機制,有力的證明了省級農機監管部門對國補資金造成巨大缺口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監管責任。
連坐制是指中國古代或現代因他人犯罪而使與犯罪者有一定關系的人連帶受刑的制度。又稱相坐、隨坐...在21世紀的今天,竟然也在黑龍江出現了連坐制度,滑天下之大稽。
黑龍江農機補貼整改的是2019-2020年,這跟2021年、2022年購機的用戶有什么關系?
如今2021年和2022年的購機戶因為整改工作不能享受國家農機補貼,甚至可能把“違規”經銷商和生產企業在補貼系統里拉黑,這就更斷送了購機戶享受國家補貼的權利。在郎朗乾坤下,明目張膽的實行連坐制,2021年2022年的購機戶無辜躺槍、何其無奈、何其冤枉!
黑龍江農機補貼衡量違不違規的標準是:用戶購車時的付款(以銀行匯款憑證為準)和發票必須對上,對不上就算違規,現金不算。
我想問相關部門,為什么現金不能算?拒收人民幣是違反人民幣法你知道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章第十六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所以經銷商敢拒收人民幣嗎?很多人習慣拿現金購買物品,購車時收現金很正常,收了現金不一定馬上存銀行或用作他途也很正常,現實中很多用戶就是用現金去購買農機具,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匯款憑證或存款憑據怎么和發票能對上?
并且,19、20年補貼沒有銀行流水和發票必須對上的要求,這樣后制定標準的行為讓人無所適從,這是什么邏輯?為了逃避國補資金短缺的責任,制定省補的人罔顧事實,制造事端,嫁禍于人,破壞黑龍江營商環境,你在多少人的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你拍拍你的良心,你睡得著嗎?你不做噩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