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來到了方前。
方前是一個小鎮(zhèn),你能聯(lián)想到的江南的古村落,小橋流水,青山古道……它都有。確切地說,它是磐安的一個“大”鎮(zhèn)。前前后后,我們在這里逗留了十多天,34個村落,古老的家族祠堂,十八彎的山路,原始的古道,懸崖之上的村落……我們一點點,慢慢走,慢慢感受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看過雨天云霧繚繞的方前,也欣賞過晴天時天空湛藍(lán)、層林盡染的暖色調(diào)方前。
走一座古老的小鎮(zhèn),我們是聽故事的人
來方前的第一天,天色已經(jīng)不早了。羊書記為我們尋來了許多當(dāng)?shù)厝耍_始說方前的故事。幸好我也愛聽故事,因為在我看來,傳說故事總能折射出一個地方的文化,許多風(fēng)俗也能在故事里找到根源。
印象最深的便是施逢瑤書記給我們說的那些故事。點一支煙,從王金環(huán)、周平貴的故事說到五圣洞,一點點揭開方前當(dāng)?shù)刭嫡Z俗語的來源。他是個會講故事的人,這讓我想起兒時村里的老人家:搬一只小竹椅,抽著老煙槍,一群小孩便圍了過去。講故事的時候,語速很慢,時不時停頓一下,要人忍不住發(fā)問:“然后呢然后呢?”書記講故事便是如此,故事講了兩個多小時,時不時呷一口茶,我們也聽得入迷。這些故事沒有文字記載,只有到了這里,才有幸聽到。如此想著,還有些竊喜。
◎ 有些故事只有村里的老人會說,于是,他們說方言,經(jīng)當(dāng)?shù)厝朔g,才到我們的耳朵。
這便是我對方前的最初印象——一個充滿神話傳說的地方。
走過方知,方前其實是一個有歷史的古老小鎮(zhèn)。走進(jìn)西坑村,便是泥木結(jié)構(gòu)的老房子。這個隱居在深山里的村落,曾經(jīng)在方前一帶十分富庶。如今,這里保留了清代以來的三層木老房子。走近細(xì)看,精美的雕花,傳統(tǒng)的設(shè)計清晰可見,隱隱折射出當(dāng)時村民對美的追求。這里沒有白蟻的侵蝕,盡管人們發(fā)家致富,很多老人還是居住在老房子里。這是西坑向我們述說的故事。
@ 西坑
這些房子最早建于清代
走宗祠,觸摸方前歷史
方前的獨特,還在于他們對家族文化的重視。在當(dāng)?shù)兀羞@樣的說法:“茶潭官田兩對面,前王祠堂上下坎,付店祠堂最花現(xiàn),高丘祠堂掛草芥,下村祠堂戲文沒得見。”很多祠堂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見了,然而爐田的沈氏宗祠里,村史,古樹林,祖先墓碑等都被完整保留。他們共同守護(hù)和延續(xù)著家族文化。祠堂里的老物件,是我們從沒見過的。
茶潭祠堂
陳岙祠堂
◎ 爐田沈氏祠堂里的老物件
在方前,問過很多村里人,他們說祠堂會重修。每個村,都有他們的族譜,他們知道自己來自何方。他們在尋找,在回歸。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每個村都有他們的族譜
循著這些族譜,找到歸屬
三百里始豐溪:踩著烏桕葉,慢慢走
這條從磐安大盤山出發(fā),流經(jīng)方前、天臺的始豐溪是天臺的母親河,它孕育了方前的魚米之鄉(xiāng),也孕育了許多故事。
裴總說,踩著走在始豐溪沿岸,他能想象幾百年前詩人踩著紅葉從這里經(jīng)過的場景。沿著古道走,烏桕葉,紅楓,梧桐落滿地,一邊是巍峨的高山,一邊是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水,詩意自成。攝影師漁人老師跟著我們一路拍拍拍,每按下一次快門,便是一張風(fēng)光大片。朱主席則領(lǐng)著我們,邊講故事,邊指著一座座的山峰。我們邊走邊玩,樂趣無窮~
◎ 重辟南宋之前的古道
◎ 歡樂的古道行
秋天的古道
不知名的花
遇到神仙居住的地方,我們?nèi)ル[居吧
在方前的日子,曾下了三四天的雨。雨不大,卻是冷颼颼的。幸運而又不幸的是,那幾天,我們?nèi)ァ吧嚼铩弊摺Uf不幸,因為雨天山里特別冷,這不,鎮(zhèn)里微風(fēng),山里大風(fēng),毫無防備的我們瑟瑟發(fā)抖,走到一處農(nóng)家,我們圍著一鍋番薯吃得開心。吃完方知,那是人家給小豬吃的……嗯,小豬真幸福!
◎ 其實番薯很好吃,感謝!
施家莊、天仙谷
幸運的是,我好像,遇到了仙境……
早晨八點多,在向?qū)У膸ьI(lǐng)下,我們向著山里出發(fā),轉(zhuǎn)過幾個彎,路便看不清了。遠(yuǎn)遠(yuǎn)近近,全是山霧,即使開了車燈,也得慢慢挪,別說10米,5米之內(nèi),也是朦朦朧朧。看遠(yuǎn)處時,隱隱約約見到山和樹,一不留神,會誤以為遠(yuǎn)處的山很近,真想踩著云霧走過去呢。
這里的山路很窄,兩車相遇時,會各自看下有沒有寬敞的地方,一車停下,讓另一輛車先通過。也有遇到兩車司機同時停下等的,因為隔了好幾個彎,看不見對方,也不急,只能司機下車去看。到了有些村莊,云霧會散去,過了村落,又是云霧繚繞,我們都覺得神奇。
這條路有個名字“浙中川藏線”,修路時相當(dāng)困難,如今開車也不容易。公路路過村莊,梯田,山腰,懸崖……看了航拍圖才知道,原來是這個模樣。
巖門是這天行程的終點站。早聽說過這個在懸崖上的村莊。沿著盤山公路,一直往上,窄窄的公路,一側(cè)是懸崖,一側(cè)是峭壁。因為雨天的緣故,云霧把懸崖“填滿”,邂逅了一只小羊,便到了巖門。
@巖門
這個海拔五百多米的村落里,云霧繚繞,五米之外,看不清人的臉。遺憾的是因為山霧大,我們沒能看見巖門一側(cè)的峭壁。想著云霧在他們家的院子里穿梭,村民們互相說話都隔著一層云霧,也是奇妙。村里到處能聽見羊的叫聲,時不時還有小羊踩著小碎步經(jīng)過,雞鴨、狗、牛……自是不必說。
到村書記家里,馬上便拿出來野生獼猴桃和自己種的水果。酸酸甜甜,很是爽口。來時的路邊上,有一條泥路,村人說:“往那邊走,就是仙居了。”
因為是帶著采訪任務(wù),有時候,我們在一個地方逗留幾天或者一周,而方前,是逗留時間最長的。面對眼前一座座青峰,一條條溪流,還有漫山遍野的蘆花,我似乎,慢慢讀懂了這座小鎮(zhèn)。
無論文字或者腳步,我們在路上,從未停歇。
還沒完
。。。
來一組開會九六宮格
以及攝影師漁人老師專業(yè)指導(dǎo)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