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們對瓷器上的各種畫習(xí)以為常
比如前幾天發(fā)的青花就以青花畫聞名
其中我國最有名的一件元青花人物瓷器
就是南京市博物館的唯二禁出境展覽文物之一
元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附后)
然而 瓷器最開始燒造的時候上面是不畫畫的
從什么時候就開始在瓷器上畫畫呢
那就要說南京市博物館另一件禁出境展覽文物
吳 青釉褐彩羽人紋雙系壺
今天就來重點看一下這件特別的壺
雖然陶器早就有在上面畫畫的傳統(tǒng)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魚紋盆(國家博物館 古代中國展)
但瓷器在最初燒制的時候并沒有繼承這一傳統(tǒng)
其二:堆塑 以魂瓶為主要代表
就在瓷器上密集堆塑各種東西
包括多種動物、人物和亭臺樓閣
這種堆塑的瓷器 我實在看不出來美感
見過的雖多 但拍照很少
從網(wǎng)上找一張感受一下吧
三國吳·青瓷堆塑人物樓闕魂瓶(南京市博物館館藏 上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在南京市博物館有一件
褐釉“孝子送葬” 陶魂瓶
這件魂瓶以“孝子送葬”為題材
通過堆塑場景表現(xiàn)民間喪葬習(xí)俗
這一題材十分罕見
在這一時期同類器物中僅此一件
這一時期(兩漢-三國)
在那些刻畫、堆塑的瓷器中
這件以繪畫手法來裝飾的瓷器就顯得很另類了
吳 青釉褐彩羽人紋雙系壺
其實它仍然采用了塑造的手法
上腹一周貼塑
4個鋪首、2尊佛像、2個雙首連體鳥
圓弧形的蓋上
蓋鈕也塑造了一只鳥
來看細(xì)節(jié)
它最珍貴的地方
自然不是與當(dāng)時其他瓷器類似的雕塑
而是胎上通體繪有褐彩紋飾
筆墨流暢 氣韻生動
以下為紋飾展開圖
鳥形蓋紐兩旁各飾一柿蒂紋,蓋面周繪四組類似紋飾,兩個人首鳥身的動物分別在一株仙草上方相對飛舞,仙草兩側(cè)各有一只動物。頸部,繪七只異獸,除兩只并列外,其余幾只之間皆有形狀相似的半身異獸圖像。腹部,繪兩排持節(jié)羽人,上排有十一人,下排為十人,高低交錯排列,其間繪有疏密有致、飄然欲動的仙草和云氣。各部分紋飾之間,隔以折線朵花紋帶或蓮瓣紋帶等。另外,在器蓋內(nèi)面,盤口的外部等部位,亦繪有一些仙草、云氣、連弧、旋紋等紋飾。
它是中國所見以繪畫藝術(shù)美化瓷器的最早典型,也是中國已知東吳、西晉時期惟一,也是最完整的陶瓷繪畫藝術(shù)實物資料。吳青釉褐彩羽人紋雙系壺的出土,還將中國釉下彩制瓷工藝出現(xiàn)的時間,由過去學(xué)術(shù)界普遍認(rèn)為的唐代提前到三國時期,提前了大約四百年,在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壺上的紋飾還有一事值得一提
異獸、羽人、飛鳥等多數(shù)為道教元素
而佛像又是佛教的產(chǎn)物
這個壺出自東吳末期
當(dāng)時佛教正傳入中原 日漸興盛
道教影響漸微 卻又沒有完全失勢
不同的兩種宗同時教影響著當(dāng)時的人們
在這一件小小的壺上相交融
中華民族的信仰從來不是單的一
而且從不排斥外來的思想文化
外來東西很快就會實現(xiàn)本土化轉(zhuǎn)化
與本土文化相融合
這也是中華文化能一直流傳的原因之一
下面再發(fā)一下另一件
南京市博物館的“禁出”國寶
元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源流這個展99件全是寶貝
以前介紹過4件/套
以后也許還會介紹其他件~
源流展鏈接